【中亚书评系列之十一】《女性赋权:对吉尔吉斯斯坦性别与发展项目困境的考察》

日期: 2019-06-18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埃琳娜·金、阿瑟尔·米尔扎别科夫、埃琳娜·莫夏诺娃、奥哈·娅诺娃

陈明霞 编译

 

文献来源Elena Kim, Asel Myrzabekova, Elena Molchanova & Olha Yarova, “Making the ‘EmpoweredWoman’:ExploringContradictions in Gender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in Kyrgyzstan”,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7, No.2, 2018, pp.228-246, https://doi.org/10.1080/02634937.2018.1450222

作者简介1)埃琳娜·金(Elena Kim吉尔吉斯斯坦美国中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Central Asia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系主任,主修应用心理学。2)阿瑟尔·米尔扎别科夫Asel Myrzabekova吉尔吉斯斯坦美国中亚大学社会科学院讲师,主修应用心理学。3)埃琳娜·莫夏诺娃(Elena Molchanova吉尔吉斯斯坦美国中亚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主修应用心理学。4)奥哈·娅诺娃(Olha Yarova吉尔吉斯斯坦美国中亚大学,主要研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女性与性别心理学等,著有《乌克兰女性移民生活中的家庭观念:以意大利为例》(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in the Life of Ukrainian Female Migrants: The Case of Italy,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2010.

研究问题

苏联解体,中亚国家女性参与国际开发项目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外界观察人士很大程度上将这些问题的产生归结为女性自身能力不足等缺陷。本文不仅对既有的解释因素提出了质疑,而且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女性参与国际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及性别平等进程的推进状况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探寻中亚国家性别平等进程推进缓慢这一现象背后潜在的制度性原因。研究并非旨在对国际开发项目的社会价值提出质疑和批判,以及否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和帮助女性争取合法权利等方面所做出的长期不懈努力,而是尝试去理解国际社会推进性别平等进程的具体工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客观地评估这些努力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以呈现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因此作者开展此项研究的初衷在于引导学者与公众就性别与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尽管此项研究的调查范围仅聚焦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一个小乡村,不过当地女性在参与国际开发项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中亚地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研究方法

为了尽可能真实呈现女性在参与国际开发项目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作者使用了制度民族志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研究方法,该方法由加拿大社会学家多罗西·史密斯Dorothy Smith创建。其基本思路是将微观层面的个体日常经历与宏观层面的制度因素相联系,以考察制度运作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为此,研究者需要完整追踪并记录女性的日常经历,并对她们所处的社会权力结构进行分析换言之,这种研究方法将个体间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作为一项基本前提,选取社会中的弱势个体或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改变体或群体间不合理的关系。史密斯认为女性在长期遭受不公待遇方面未得到充分关注的关键原因是,由社会构建形成并被客观化了的一套关于女性的社会知识和话语体系它们经过演变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无形的社会管制机制。通过借助制度民族志研究方法,作者选取了吉尔吉斯斯坦一个偏远乡村里正在实施的针对乡村女性的开发项目作为具体案例以当地女性的日常生活经历为切入点,揭示了性别平等进程受限的根源。此外在开展具体调查研究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进程

利用上述研究方法作者对吉尔吉斯斯坦纳伦Naryn一个名为巴特尔村Batyr的女性参与国际开发项目的情况做了详细深入的实地考察。巴特尔村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初建于1937年,目前共有约1300户家庭、6000多人口。该村庄所在地曾经牧草丰盛,人们逐水草而居,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周期性迁移。不过,目前,该村庄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最贫困落后的村庄之一,贫穷率高达38%(吉全国贫穷率为32.1%),因此也成为人口最少、人口迁入率最低的村落。也正因为上述原因,巴特尔村女性受到当地传统社会规范的束缚。

在巴特尔村实施的国际开发项目始于2012年,为期5年,由四个国际组织联合推动实施该项目秉持“参与、开发和授权”的理念,为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7个国家共划拨3.5亿美元作为“女性赋权”行动的专项资金当地女性可以利用项目提供的资金提升自身的自主权包括发展可持续农业、进行自主创业开办企业、成立储蓄和贷款协会等其中,农业种植是这一项目的重点资助领域。该项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当地女性积极参与和完成项目,鼓励它们利用国际开发项目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提高当地女性的决策话语权家庭地位以及参与公共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三位作者对巴特尔村国际开发项目的女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参加该项目的女性、未参加该项目的女性,以及那些起初参与但中途决定退出的女性。为了对当地女性参与国际开发项目的整体状况进行全面把握,作者不仅对这些女性进行了深度访谈而且走访了她们的部分家庭成员所有深度访谈与田野调查过程均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在对调研情况进行后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一个由30组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结果构成的关于当地女性参与国际开发项目情况的数据库

研究结论

从作者深度访谈与调研的分析结果来看,国际开发项目确实在各个方面为当地女性带来较大的改观。尽管如此,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挑战与问题该项目对于当地女性参与项目的能力要求并不统一。部分女性囿于经济条件、时间投入与社会地位等,难以达到项目参与者的标准,因此这些女性参与项目的机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于那些选择中断参与进程的女性来说,她们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项目的要求与她们的基本生活并不相容。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受访的女性普遍感到沮丧和困惑。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一个旨在扩大当地妇女权利且具备充足资金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是如何忽视当地性别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等此类显而易见的问题的?经过进一步分析,作者对该项目的具体内容与当地女性的实际状况之间的匹配性产生了质疑。实际上,国际开发项目所提倡的女性赋权更多是一种行动理念,而对巴特尔村当地女性来说这些理念并不足以撼动当地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只有当女性开始质疑、挑战并致力于改变使她们的从属地位长期存在并固化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时,外部行为体推动女性赋权的行动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在这方面,当地女性显然受到了既有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的诸多限制。整体而言吉尔吉斯斯坦巴特尔村的女性赋权项目是国际开发合作的一个代表性例,这一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并通过精心策划具体的项目内容,旨在扩大吉尔吉斯斯坦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通过对该项目实施情况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该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实现预期目的。

校对:陈亚州、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二】中亚小国的外交政策:以吉塔土三国为例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一】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的族群政治和政治暴力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评齐甘科夫2022年新著《俄罗斯现实主义》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九】莫斯科正在试图颠覆西方吗?
  5. 【中亚书评系列一百六十八】莫迪治下的印度与日本:嵌套的战略伙伴关系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七】俄罗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六】塔利班政权重新掌权后阿富汗的未来展望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五】助推“新大博弈”: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和欧盟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四】俄罗斯地缘政治教科书中的“阴谋论”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三】土—俄关系中的大战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