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者按】
在目前既有学术研究成果中,中亚—阿富汗地区往往被置于地缘政治力量角逐的背景下,集中关注大国政策对该地区的影响,由此导致周边环境因素对中亚-阿富汗地区的影响未得到充分关注。玛琳娜·劳瑞尔所著《中亚与阿富汗的关系:从苏联干预到丝绸之路倡议》一书,对过去几十年间中亚国家与阿富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时段考察,重点分析了中亚国家政策对阿富汗地区局势以及对中亚-阿富汗地区地缘政治形势所产生的影响。
【所评书籍】Marlene Laruelle, The Central Asia–Afghanistan Relationship: From Soviet Intervention to Silk Road Initiative, Lanham: Lexington, 2017.
【文献来源】Tristan Kenderdine, “The Central Asia–Afghanistan Relationship: From Soviet Intervention to Silk Road Initiative”,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7, No.4, 2018, pp.604-606.
【作者简介】(1)书籍作者:玛琳娜·劳瑞尔(Marlene Laruelle),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欧洲俄罗斯欧亚研究所副主任,中亚研究项目教授,主要研究中亚国家国内政治体制与地缘政治。(2)书评作者:特里斯坦·肯德丁(Tristan Kenderdin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与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地缘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以及东亚和亚欧大陆国家的经济体系与历史制度间的相互关系。
【书评观点】本书是一本从不同视角考察中亚与阿富汗之间关系的著作。玛琳娜·劳瑞尔对过去几十年间中亚与阿富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时段分析。通过利用源自苏联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士兵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研究了苏联对阿富汗武力干预产生的地区历史遗留问题,分析了阿富汗北方近邻如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对阿政策,探讨了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南亚地区产生的影响。对中亚问题研究而言,《中亚与阿富汗的关系:从苏联干预到丝绸之路倡议》一书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以往中亚研究领域存在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此外,该书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多个领域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提高中亚研究的学术水平。整体而言,本书通过多元化视角考察了中亚地区与阿富汗之间的历史与现实联系,有助于理解阿富汗在中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意义和影响力。同时,对了解中南亚国家同域外大国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以及中亚地区制度架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对俄罗斯和阿富汗关系的梳理部分,作者主要讨论了安全和毒品问题对两国间关系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从阿富汗毒品输入欧洲的过境国,逐渐变成了毒品吸食国。(2)通过对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的分析,评估了阿富汗国内安全形势对中亚国家产生的溢出效应。(3)通过对中亚地区的叛乱案例进行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亚国家与阿富汗之间的历史关系。作者着重讨论了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国内安全形势的演变与现状,并认为由于受到这些国家安全政策的影响,阿富汗安全问题的外溢情况被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4)在对区域内和区域外贸易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对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是影响中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幕后角色,通过牵制中亚国家同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等国的贸易往来,美国在中亚地区致力于拓展自己的影响力。(5)由于地理位置相近,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俄罗斯并没有妥善处理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以致俄罗斯未能获得与其预期相匹配的现实影响力。(6)中国是中亚地区力量格局新的参与者,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中国逐渐打破了中亚地区传统的美俄主导下的地缘政治二元格局。
校对:陈亚州、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