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评书系列之五十八】《太平洋:上海合作组织VS东南亚国家联盟 (上合与东盟比较研究系列之四)》

日期: 2020-07-29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太平洋:上海合作组织VS东南亚国家联盟

(上合与东盟比较研究系列之四)

[塞尔维亚]乔万·西波瓦茨

原梦迪 编译

【文献来源】Jovan N. Šipovac, “The Pacific: SCO vs ASEAN”, 2016, pp.77-89, chrome-extension://ibllepbpahcoppkjjllbabhnigcbffpi/http://media1.naukaidrustvo.org/2016/12/6-sipovac.pdf.

【作者简介】乔万·西波瓦茨(Jovan N. Šipovac),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Belgrade),研究方向为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与安全。

Jovan N. Šipovac

 

一、研究背景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军事联盟对于大国的生存和取得最终战争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世界经济危机之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军事行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差异,致使一些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成为世界不稳定的根源。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上,不同宗教、文明和利益对立的世界大国联手建立了以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联盟,如上海合作组织(SCO,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以下简称东盟)。这两个联盟位于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太平洋,上合组织创立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行为体之一,但它们的立场完全是相反和重叠的。因此,作者认为这些国家在试图将自己的利益强加给对方的过程中,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将呈现出它们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二、主要观点

   (一)太平洋的重要性

   中日钓鱼岛(Senkaku islands)之争引发了全世界对太平洋的关注。对欧洲人来说,太平洋先前似乎是遥远且不重要的,由于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盟解体的风险以及恐怖袭击的频发,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亚洲、俄罗斯以及中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认为欧亚大陆是世界的中心,统治这个地区的人将统治整个地球。欧亚大陆有两个关键的端点——欧洲和太平洋,欧洲正逐渐丧失它以前的历史地位,而太平洋在当前和未来世界中将发挥重大意义。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太平洋地区是世界海上运输和货物运输的最大通道,控制整个太平洋地区具有直接的地缘战略和地缘政治利益;

   (2)中国、日本及东盟人口众多,且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3)俄罗斯及其远东地区资源丰富;

   (4)迄今为止,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拥有阿拉斯加的陆上领土和部署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太平洋舰队。

   (二)太平洋的潜在性冲突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功地接管了太平洋地区的控制权,并依靠其军事存在和经济力量将其统治维持到今天。1960年,美国与日本签署了战略合同,承诺对日本的任何攻击都将被视为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攻击,以此向日本提供了几十年的安全保障。与邻国相比,日本虽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这一条约也将日本置于美国的羽翼之下,使其无法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东盟国家共同体也处于美国的“庇护”下,美国通过经济顺差、市场贸易和投资向这些国家出售军事武器和装备,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并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在这一时期,太平洋地区发生了多次严重的冲突,几乎所有的国家在边界和海域问题上都存在争端或者处于军事冲突的边缘。而在这些冲突中,美国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国也有类似的冲突,如目前与日本以及之前与越南和菲律宾的冲突等。在可能的冲突中,这些国家直接得到美国的保护和支持,美国向他们提供了军事和经济援助,以平衡和限制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虽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强国,但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不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俄罗斯军事力量的日渐雄厚、印度地区影响力的不断上升,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了威胁。然而,严重的冲突还没有到来,尤其是在美中双边关系上,钓鱼岛事件只是对中国是否准备就绪的一次考验。近年来,除了研发洲际导弹“东风41”以外,中国也在加紧建造航母舰队,以保护其在海洋中的利益。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已经做好了保护主权的准备,甚至包括动用军事手段。有军事分析家认为,中国正在从保护外部边界免受侵略、预防内部突发事件的理念发展成为一种在全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保护中国经济利益的军事主义。

   一些和平主义者认为,中美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因为这两个国家在经济上是相互交织且相互依赖的(也被称为“中美共同体”),在局势紧张和冲突发生的情况下,双方没有谁是赢家。美国战略界试图将中国、日本、韩国一起纳入东盟,一是缓和该地区潜在的紧张局势,二是通过由美国控制的“ASEAN + 3”机制来平衡中国的外交政策。

   (三)经济和/或古典战争

   作者认为,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战争,且两个核大国之间未来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长期以来,美国不断在太平洋地区增加其军事存在,在盟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雷达和导弹防御系统。而另一方面,中国致力于建立强大的海上舰队,并进行导弹研发和太空计划,以增强在全球和地区的影响力。此外,美国还利用世界热点地区中亚向中国施压,通过支持与中亚接壤的西藏新疆等地方的民族分裂主义,使得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政治和安全压力。同时,中亚地区紧邻俄罗斯,俄罗斯正在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将美国在该地区施加的影响降到最低。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主要成员国,借助该组织实现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并与其余四个成员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加强合作,缓和穆斯林因素对两国共同边界的影响。作者还认为,上合组织使得太平洋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集团,以平衡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存在共同边界,并拥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因此,上合组织可以很容易地将其部分行动的效应转移到太平洋地区。

三、结论

   当前,俄罗斯正在不断加强与中国的联系,借助自身的资源和强硬的对外政策并且通过中亚地区重返世界舞台。在太平洋地区的所有上合组织成员国中,中国受到来自美国及其盟国的军事威胁最大,同时也面临着“亚洲四小龙”在经济方面的威胁。因此,上合组织内部的相互支持对中俄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平衡非常重要,除了提高外贸总额以外,中国还需通过上合组织实现能源进口的多样化,以减少对太平洋方向的依赖;同时,中国还需借助金砖国家增加对新兴国家的出口,以减少对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依赖。而美国除了支持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对手和加强其军事存在以外,还试图“推动”中国加入他们主导的经济联盟(比如东盟),以增加中国对美国和该联盟的经济依赖,从而降低中国的对外影响力。

   因此,中国和俄罗斯在维护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时,他们的立场将更加果断,其中上合组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世界的经济形势和日益紧张的地缘局势,在相对不远的将来,太平洋地区发生冲突是完全有可能的,而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盟友和联盟将是必要的。

 

编译:原梦迪

校对:李兴基

审校:孙秀文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标签:
专题数据库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时事评论】曹伟副教授就新疆实施反制美国涉疆制裁决议接受新疆卫视采访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率团访问中亚三国
  3.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问题在《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4. 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喀什举行三方会谈
  5. 中国政府新疆工作白皮书(汇总)
  6.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8. 【时事评论】曹伟副教授就新疆人权事业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
  9.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10.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首届新疆人权事业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