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书对哈萨克斯坦的文化、政治和精神话语中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提供了一种人类学解读。在威权主义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哈萨克斯坦民众每天都会向他们的先哲寻求关怀、指导和建议。这种“日用语”(living language)不仅在民众日常生活情境和先哲思想之间建立起了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维护国内社会局势的稳定。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为研究哈萨克斯坦的国内政治结构提供了一种有趣且新颖的视角,同时对理解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国家国内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Eva-Marie Dubuisson, Living language in Kazakhstan: the Dialogic Emergence of an Ancestral Worldview,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17.
【文献出处】Cynthia Werner,“Living language in Kazakhstan: the Dialogic Emergence of an Ancestral Worldview”,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8, No.1, 2019, pp.150-151.
【作者简介】Eva-Marie Dubuisson,现为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人类学和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生态学、语言人类学和伦理学,研究方向为欧亚大陆国家的历史和民族问题。
Cynthia Werner,德克萨斯A&M大学自由艺术学院人类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人类学、女性主义、移民问题和中亚问题。
本书简评
对于哈萨克斯坦大众而言,先哲的思想是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当代社会与政治问题的呢?本书采用人类学研究方法,通过探索哈萨克斯坦普通民众及其道德行为,来考察哈萨克斯坦政治、宗教和语言之间的联系。
哈萨克斯坦被视为一个威权型国家,政治家对制定国家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普通民众对国内经济与社会不公、腐败等问题提出质疑时,他们往往会面临来自政府的压力。作者认为,“先哲世界观”可以被理解为受到国家尊敬的先哲和民族英雄的思想和观点,它们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并通过普通民众的各种仪式性活动和行为与其发生联系。其中,祈福(Aata或“阿塔”:向神明祈福以求保佑)和诗歌比赛(Aitys或“阿依特斯”:一种即兴表演),构成了“同先哲对话”的常用方式。
本书突出了话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为了进行具体的论证,作者在整本书中引入了关于阿塔和阿依特斯的许多生动具体的案例。这些现实案例的大量呈现,不仅增强了本书论证的可信性,而且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趣味。此外,Dubuisson通过描述和比较仪式活动中的异同,藉此揭示与先哲开展“对话”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正如她在书中所写到的,“(与先哲对话的)意义源自于话语之间的碰撞”。
本文的主要观点包括:
(1)哈萨克斯坦国家领导者利用与先哲进行“对话”的方式塑造自己的权威。
(2)普通民众“与先哲对话”的主要方式是祈福和即兴表演。
(3)通过“对话”,道德规范被一代代延续下来,并逐渐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起较为牢固的纽带。仪式活动场所的看护人被视为与先哲进行“对话”的媒介,通过他们,民众能够了解先哲思想,并为理解当下社会生活提供启发。
(4)阿依特斯被定义为“两个诗人口头间的对决”,这种仪式在哈萨克斯坦非常盛行,尤其受中老年群体的青睐。因此,诗人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诗人的思想往往会对国家政治精英产生影响,并要求政治精英对民众负责。
(5)在阿依特斯中,诗人会引用先哲的语录,对政府提出尖锐批评。最著名的诗人往往是那些能够对国家政治精英产生较大影响的人,他们通过隐喻的方式针砭时弊。
(6)话语在哈萨克斯坦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话”,哈萨克斯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政治体制,加强了政府对国家的管理。
( 编译:代家玮 校对:陈亚州 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