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九十六】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后苏联地区的联盟安全困境

日期: 2024-02-29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王子寒编译

【文献来源】Thomas Ambrosio, “Belarus, Kazakhstan and Alliance Security Dilemma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Intra-Alliance Threat and Entrapment After the Ukraine Crisis”,Europe-Asia Studies, Vol.74, No.9, 2022, pp.1700-1728.

一、研究背景

俄罗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是前苏联自1991年解体以来首次强行改变边界。这一点,再加上它随后卷入顿巴斯地区的战争,导致东西方关系和西方对俄罗斯威胁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后苏联地区,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所受影响最大,因为它们都担心自己也可能成为俄罗斯领土主张的目标。因此,两国都被迫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盟友是否代表了一个可能的威胁。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意味着,在日益对立的地缘政治阵营之间寻求外交政策灵活性将变得更加困难,它们面临着陷入与自身利益相悖的大国冲突的前景。更糟糕的是,如果俄罗斯认为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巩固其对后苏联地区国家的权威来防止联盟叛变,这种情况可能会破坏它们的主权自治。

二、联盟安全困境

联盟的主要利益是增强一个国家抵御外部威胁的安全。然而,这是有代价的:为了通过联盟伙伴来增强安全,各国必须相应地放弃一些自主权。在结成联盟时,各国必须权衡这种取舍。这种放弃自主权的形式通常是协调对抗对手,在盟友受到攻击时提供援助(防御性联盟)或支持盟友的侵略行动(进攻性联盟)。在这两种情况下,这都可能导致联盟“牵连”(entrapment)。一个较弱的国家可能会被有效地“牵连”,或者至少会“纠缠”在一个大国更广泛的冲突中。国家愿意接受这一点,因为它比被“抛弃”的风险更重要。斯奈德将如何在陷入“牵连”和“抛弃”之间权衡取舍称为“联盟安全困境”。为了降低陷入“牵连”的成本,各国可以减少对联盟的承诺,但这样做有被盟友抛弃的风险。然而,如果一个国家对被抛弃的恐惧过高,那么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联盟伙伴就会对其较弱的伙伴拥有额外的杠杆,这一点可以被利用。为了减少“抛弃”的风险,一个国家可能不得不对其联盟伙伴做出违背其利益的额外承诺或让步。但是,随着合作伙伴之间力量差距的扩大,一个国家可以利用联盟来控制另一个国家。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这甚至可以扩展到破坏较弱国家的主权,以防止叛变或以其他方式受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联盟可能具有类似外部安全困境的特征。联盟可能仍然服务于一个国家的安全需求,但它也必须应对这种联盟内部的威胁,并被迫平衡外部威胁和对盟友的不信任。

在联盟内部建立制度结构可以减少这种风险,并根据制度理论约束强大的行为者。然而,制度结构有时不仅不足以防止盟友之间的冲突,而且还可以通过将较弱的国家有效地锁定在与更强大的联盟伙伴的一系列关系中,从而将自己的成本强加给较弱的国家。例如,虽然一个有抱负的地区霸权可能会允许在地区组织的背景下与较弱的国家分享一些权力,但这些机构也可以“加强权力结构”,使强国的影响力得到特权。此外,对一个实力较弱的国家来说,降低同盟关系的等级也可能是一个冒险的策略。寻找新的大国保护者将是意图脱离联盟的公开信号,也是对其联盟伙伴的明显挑衅。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防止背叛的动机也同样增加。较弱的联盟成员几乎肯定很清楚这些动态。因此,他们留在联盟的成本效益计算可能也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一个国家与一个具有潜在威胁的大国结成联盟,由于害怕报复而无法安全地减少其承诺,或者无法找到某种方法来平衡其强大的伙伴,那么它的联盟安全困境除了“抛弃”和“牵连”之外还包括联盟内部威胁。

三、方法和案例选择

衡量联盟安全困境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外生冲击”观察各国国家安全文件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它们重新评估威胁的类型和来源。国家安全文件有几种形式:军事学说、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概念。虽然它们在实践中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最终目的是相似的:将政策制度化,以“保护或促进国家利益”,并“弥合从不太理想的当前状况到更理想的未来状况之间的差距”。这些文件也是政府对其战略背景的假设和理解的公开表达,代表了政府对当前利益、威胁和机遇状况的看法;更广泛的国际环境如何影响其安全;以及其他国家的能力、策略和目标。此外,这些文档往往会随着新的信息或事件进行调整。如果与其他国家的文件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可以表明一个国家的特定情况如何引起类似或不同的看法。因此,通过审查这些文件,可以对各国如何看待其安全环境以及如何评估潜在威胁进行循证、比较和重点分析。但是一个国家宣称的威胁认知与其实际感知到的威胁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因此,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文本分析、政策考察和二手资料的利用——对联盟安全困境的存在和内容进行了全面考察。

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是探索这种动态的极好案例,原因如下。其一,乌克兰危机代表了后苏联地区最重大的外部冲击,促使这些国家重新评估它们对俄罗斯的看法。2014年之后,两国都更新了至少一份国家安全文件,以便按国家和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其二,两国都面临着类似乌克兰局势的潜在威胁,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它们与俄罗斯有着基于身份的联系。其三,正如克罗帕切娃所解释的那样,俄罗斯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不安全”的大国,对维持其势力范围特别敏感。事实上,它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以防止后苏联地区内部的地缘政治结盟发生变化。其四,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在与东方和西方打交道时,都在不同程度上寻求更大的外交政策灵活性。然而,双方似乎都不愿意或无法脱离与俄罗斯的安全联盟,而且随着地缘政治动态转向更大的冲突,他们的回旋余地越来越有限。因此,联盟内部威胁和陷阱的动态对两国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2014年以前的环境

在乌克兰危机之前,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在多边和双边上都是坚定的盟友。这三个国家都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此外,在外交政策的所有领域还签订了许多双边协定。通过共同的历史,两国还保持着深厚的安全、军事、经济和文化联系。

由于地理位置介于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白俄罗斯政权在独立后不久就受到来自西方的民主压力的威胁。因此,白俄罗斯在2002年的军事学说中反复提到来自西方的危险。该文件还包含几项关于在“盟国义务”和“共同防御空间”框架内进一步将白俄罗斯与俄罗斯联系起来的必要性的声明。此外,加强集体安全条约被认为是一项优先事项。2010年的国家安全概念重申了这些主题,尤其在“颜色革命”之后选择强化与俄罗斯的双边(联盟国家)和多边(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关系。

同时,卢卡申科政府试图利用西方对抗俄罗斯,作为其自身联盟安全困境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方式,白俄罗斯便于获得俄罗斯的援助,包括优惠的能源价格、贸易准入和贷款。然而,鉴于俄罗斯的复兴,其他行动似乎是为了加强白俄罗斯的主权和独立,白俄罗斯对通过联盟国家进行实际整合的抵制日益强硬,尽管卢卡申科口头上支持该计划。随着俄罗斯要求一体化的压力增加,白俄罗斯的担忧、蔑视和对西方的亲近也在增加,导致明斯克和莫斯科之间出现了一系列争端和暂时的和解。尽管如此,到乌克兰危机爆发时,白俄罗斯仍然坚定地与俄罗斯结盟。

2014年之前,哈萨克斯坦的战略形势与白俄罗斯截然不同。在地理上,它不与欧盟或北约接壤,因此面临更少的西方压力,存在假想的军事威胁或与西方融合的选择。它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从根本上不同,因为它没有像联盟国家这样的制度框架来创造对未来政治一体化的期望。它还与中国保持着积极的关系。与白俄罗斯不同,哈萨克斯坦并没有被西方孤立,它与欧盟和美国保持着积极的关系,甚至在2010年担任了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的主席。但哈萨克斯坦一直担心的是,该国可能会被拖入更广泛的国际斗争。因此,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多元”外交政策,在外交上将自己定位为调解者。哈萨克斯坦还沿着每一个方向进行强有力的接触,作为每一个国际机构的积极成员。

纳扎尔巴耶夫没有放弃“集团”或“联盟”政策,而是通过一系列安全条约和永久基地协议,以及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推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双边安全关系。例如,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前发布的2014年外交政策概念,将加强与俄罗斯的“盟友关系”作为优先事项,并向美国、欧盟和中国提供其他较弱形式的伙伴关系。在其2011年的军事纲领中,也强调了加强和进一步制度化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此外,该文件还包括哈萨克斯坦计划采取的一系列步骤,以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军事合作”,其最终目标是“一个单一的防御空间”。在实践中,哈萨克斯坦成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最直言不讳的支持者和贡献者,仅次于俄罗斯。它甚至同意了一项形式上不具约束力但具有地缘政治和战略意义的协议,禁止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建立非成员国的军事基地,除非得到所有成员国的同意——纳扎尔巴耶夫称这是对该地区安全的“重要决定”。

五、2014年前的国家安全信条:强调“颜色革命”

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2014年之前的国家安全文件更关注的是政权更迭的可能性,以及推动民主所构成的威胁,而不是传统战争或军事化混合战争。这一点在白俄罗斯最为明显。维持政治稳定和确保政治稳定的手段成为白俄罗斯2014年前国家安全文件的主要重点。例如,2002年的《白俄罗斯军事学说》提到了“加剧信息斗争”和“利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达到侵略目的”所构成的威胁,其目的是“公开干涉内政”和“破坏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并强行推翻宪法秩序”。在塞尔维亚革命之后,“信息安全”一词经常与西方民主宣传联系在一起,意思是确保外部影响不会破坏政治稳定。这些担忧在白俄罗斯2010年的《国家安全概念》中显著增加,该文件进一步将对政权的主要威胁与对国家的威胁混为一谈,其中包括“企图……形成和强加一种旨在取代或扭曲各国人民传统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的全球主义意识形态”;“强加……不符合(白俄罗斯)国家利益的政治路线”;以及“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其他活动中使用已知旨在破坏白俄罗斯局势稳定的方法”。这些短语应该被看作是指西方的普遍主义民主促进与所谓“专制政权”对此的抵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而“专制政权”则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民族”(即非民主)政治治理概念。白俄罗斯2010年的《国家安全概念》公开表明了这一点,其中“解释民主规范和原则的双重标准”被认为是国际体系中一个关键的“紧张来源”。

这种模式在哈萨克斯坦也基本成立。然而,在2011年的《军事学说》中有一些与军事化混合战争有关的语言,例如,“可用于军事压力和实施军事安全威胁的手段已经发生了变化”,并提到外国进行各种“间接战略行动”和“非传统战争形式和方法”,包括“特种作战部队和非正规武装编队的参与”。然而,由于暗指促进民主所构成的威胁,这些提法显得“黯然失色”。例如,该学说强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危险,这些冲突表现为“对国家社会政治结构和全球化的其他负面领域的不同看法,可能导致国家间矛盾的加剧”。与白俄罗斯2010年的国家安全战略一样,这应被视为促进普遍民主的代表。作为证据,这个2011年的短语是从哈萨克斯坦“颜色革命”时期的2007年军事学说中逐字逐句地引用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它没有出现在2000年的军事学说中。此外,它还说明了哈萨克斯坦2007年的军事学说有多少是植根于“颜色革命”的,正如“哈萨克斯坦周围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新的因素已经出现,破坏了该地区的局势,并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等声明所表明的那样。虽然没有具体解释区域环境是如何变化的,但“颜色革命”可能是2000-2007年期间发生的最重要的区域事件。这种对促进民主的关注延续到了2011年的《军事学说》中。与白俄罗斯直接平行的是,该文件中也提到使用“最新的信息心理技术”行动“干涉(哈萨克斯坦)内政”。

六、2014年后的国家安全信条:威胁来源的转移

以这些文件为基准,乌克兰危机对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威胁认知的影响变得明显。在2014年后的文件中,之前强调“颜色革命”时代政权更迭的威胁,现在不得不与莫斯科在乌克兰使用的相同策略所感受到的威胁急剧增加相竞争。汉斯巴瑞(Hansbury)提出,白俄罗斯2016年的军事学说实际上仍然是关于“颜色革命”的,而不是军事化的混合战争。然而,这份文件中有一定程度的关于军事战术和行动者的特殊性,直接指向俄罗斯在乌克兰采用的军事化混合战争。将白俄罗斯2016年的《军事学说》与其2002年的《军事学说》和2010年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比较可以证明这一点。诚然,“混合战争”一词没有出现在2016年,但“内部武装冲突”作为一个相当明显的代表,没有出现在之前的文件中。这种向混合战争军事化方面的转变也体现在2016年的原则中对“内部武装冲突”的描述:“训练非法武装团体破坏……白俄罗斯局势的稳定”;“特种作战部队和其他特种军事部队在常规部队与非正规武装团体的综合使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如何被专门用于“侵犯国家领土完整”的目的。2014年后的文件强调了这些战术的武装方面和参与者,这与莫斯科在乌克兰应用军事化版本的混合战争有关。虽然仍然有人提到民主化带来的危险,但新的威胁已经出现。

哈萨克斯坦2017年的《军事学说》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并更多地关注军事化混合战争作为危险来源。如前所述,其2011年《军事学说》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尽管如此,这种担忧在2017年的迭代中大大增加,并且变得更加具体。2014年之后,“混合战争”的军事方面得到了强调。“混合”斗争方法被定义为通过“在对方领土上的特种作战部队、私人军队和安全公司”与传统军事力量一起使用来“实现军事—政治和战略目标”的手段。同样,这些实体也被侵略性国家视为“秘密行动”的关键。此外,哈萨克斯坦《2020年外交政策构想》特别提到了混合战争的军事威胁,认为这是国际体系不断变化的格局的一部分。与白俄罗斯类似,哈萨克斯坦2017年的军事学说仍然提到了“信息”行动对内政稳定构成的威胁,但是,这再次与2014年后环境中混合战争的军事方面相竞争。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先例的影响也很明显,在2011年和2017年版本的军事学说中,提到分离主义的次数翻了一番。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后一份文件包括了一份关于分裂主义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尖锐声明,其形式是“外部势力利用分裂主义运动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上实现利益”。即使不具名,这种分裂主义威胁也几乎肯定来自俄罗斯族人,莫斯科可能会利用这一点采取民族统一行动,就像它在克里米亚所做的那样。

 

七、反“乌克兰方案”政策

两国为应对可能的俄罗斯威胁而采取的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从这些文件中得出的结论。当然,对政权安全的担忧仍然存在,但随着2011年阿拉伯起义的动摇和未能蔓延到后苏联地区,这种担忧有所减弱。2014年之后,国家安全成了首要任务。

在卢卡申科2014年之前的公开声明中,一个突出且长期存在的主题是白俄罗斯与普京政权推动的更广泛的“俄罗斯世界”之间基于身份的联系。2014年之后,他转而宣扬白俄罗斯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以此作为疏远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的手段。例如,在吞并克里米亚一个月后,他宣称,“我们不是俄罗斯人,我们是白俄罗斯人”。这种转变在他2014年7月的全国讲话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当时他使用白俄罗斯语,打破了在这些活动中使用俄语的传统。他在随后的演讲中更频繁地重复这种语言上的抵抗行为。这种修辞上的转变伴随着官方开支的增加,以促进白俄罗斯语言和文化,并赞助类似的民间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在几乎每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或突然的战备检查期间,都进行军事演习,以防止类似顿巴斯的混合情况。2015年,白俄罗斯加强了反对军事化混合战争的法律,将“外国武装力量出现在该国领土上”定为“侵略行为,无论他们是否是正规军”。此外,通过联邦国与俄罗斯进一步一体化的进程完全停滞,与莫斯科的公开争吵更加频繁和激烈。最明显的例子是,白俄罗斯不顾俄罗斯的压力,拒绝俄罗斯在其领土上建立更多军事基地。

2014年之后,哈萨克斯坦在加强其认同和主权方面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尽管没有那么显著,因为它在独立后立即开始促进独特的民族和国家认同。2014年10月,他宣布政府将支持一系列旨在庆祝汗国成立550周年的项目,旨在将其建立为哈萨克斯坦独特而独立的国家地位的身份基础。此外,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之后,政府几乎立即发布了一项命令,要求所有从国外回国的哈萨克侨民在北部省份定居。2014年,刑法草案迅速增加了一项条款,明确禁止任何分裂活动,包括任何质疑哈萨克斯坦领土完整的公开声明。2014年还发布了更新的“文化政策概念”,概述了在哈萨克斯坦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创造“统一文化空间”的许多官方步骤与白俄罗斯一样,哈萨克斯坦军队也开始进行针对“极端分子、恐怖分子和分裂组织……由于现代地缘政治变化”的演习,这给其他行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这一切发生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并非巧合。最后,2017年秋季哈正式宣布从西里尔字母向拉丁字母的过渡,这被广泛视为寻求与“俄罗斯世界”保持距离的举措。

八、牵连

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长期以来一直担心,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将迫使它们与俄罗斯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从而削弱它们的外交政策自主权。这将形成“一种不可接受的安全战略,因为它迟早会侵蚀(他们的)主权”,因为这将使俄罗斯对他们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如果莫斯科选择利用它,他们将无处可去。上述两国对国家安全文件的修改以及为防止“乌克兰情景”在各自国家上演而采取的积极措施都证明,两国对俄罗斯及其策略的威胁看法发生了转变,这一事实使这种担忧更加严重。然而,正如本节所展示的,这并没有与他们和莫斯科的安全关系的任何根本变化相匹配,也没有能力或愿意降低他们的亲俄联盟。因此,2014年后的情况代表了斯奈德陷阱危险的经典案例,这意味着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与潜在的危险来源保持联盟关系。

如上所述,尽管白俄罗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政治制度比哈萨克斯坦更愿意与俄罗斯结盟,但卢卡申科的政策是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不定。白俄罗斯将自己定位为双方之间的中立方,希望避免进一步向东陷入困境,并赢得一些西方的地缘政治资本。然而,这一政策的成功有明显的局限性。白俄罗斯的专制政治体制一直是它与西方真正和解的内在制约。卢卡韦奇(Leukavets)认为,由于无法继续逃避俄罗斯的联盟,白俄罗斯唯一明显的选择是继续东移,与俄罗斯站在一边,而俄罗斯同时也对白俄罗斯的主权构成了潜在威胁。渴望外交政策灵活性和亲俄联盟之间的不相容也体现在哈萨克斯坦2014年后的外交政策中,但方式不同。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试图维持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沙利文(Sullivan)表明,哈萨克斯坦的外交多元主义在2014年之前已经从“主动”转向“被动”。哈萨克斯坦试图采取多元外交政策可能会成为大国紧张局势的又一个牺牲品,使努尔苏丹更接近莫斯科。

九、结论

本文考察了2014年乌克兰危机对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威胁认知和政策的影响,以及它们与盟友和地区霸主俄罗斯之间存在的联盟安全困境。实证研究发现,2014年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将军事化混合战争视为其核心威胁的认识显著增加。西方民主推广的危险依然存在,但确保国家安全,而不是政权安全,现在有了全新的意义。当然,混合战争的概念也可以涵盖传统的民主活动,但在2014年后的国家安全文件中确定的战术和行动者的特殊性表明,这种威胁与2000年代的“颜色革命”构成的威胁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旨在减少它们成为俄罗斯侵略受害者的可能性的具体政策加强了这一结论。尽管如此,这两个国家都没有能力也不愿意退出或减少对这个联盟的承诺,随着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国际体系中更为普遍的特征,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更糟。这将迫使他们越来越多地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可能导致俄罗斯对他们施加更大的影响。

编译者简介

王子寒,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篇,2023年获得第四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生论坛二等奖。

【校对者简介】

董一兵,山西临汾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大外交智库研究员。本科就读于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获得一次三等学业奖学金。硕士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所学专业为国际政治,在读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文章一篇。邮箱:dongyb20@lzu.edu.cn。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9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和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zhouwj21@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王子寒

校对:董一兵

审校:李益斌

标签:
《中亚研究》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二百一十七】《欧亚地理与经济》2024年第3期目录与内容摘要编译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二百一十六】《欧亚地理与经济》2024年第4期目录与内容摘要编译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二百一十四】中国的中亚研究状况:基于结构主题模型的分析(1992-2022)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二百一十三】想象的过去与难料的未来:吉塔两国的民族意识形态塑造
  5. 【中亚书评系列之两百一十二】阿富汗、阿姆河流域及区域条约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两百一十】《中亚调查》2024年第1期目录与内容摘要编译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两百零一】1991—2020年间美国和北约精英眼中格鲁吉亚的形象及其政策影响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两百】俄罗斯、地位秩序与战争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九十九】欧盟对中亚采取有效行动的关键挑战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九十八】中亚的两重性:中央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