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五】助推“新大博弈”: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和欧盟

日期: 2023-03-09 来源: 原创 点击: ...
   

李琼 编译

【文献来源】Neil CollinsandKristina Bekenova,“Fuelling the New Great Game: Kazakhstan, Energy Policy and the EU,”Asia EuropeJournal, Vol. 15, No. 1, 2017, pp.1-20.

本文将“新大博弈”(New Great Game)视为中亚地缘政治动态最广泛被使用的隐喻。

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再次成为了世界大国竞争的焦点。这种新的认识反映了中亚国家在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等主要世界政治行为体之间更广泛的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来说,“新大博弈”既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机遇。正如亚历山大·库利(AlexanderCooley)所言:一些评论人士将华盛顿、莫斯科和北京在该地区的新活动称为“大博弈”的现代版本。但是,与竞争和征服时代的英国和俄罗斯帝国不同,中亚各国政府正在努力利用新的外部介入来实现其主权优势,抵御破坏性需求,并加强其对国内政治的掌控。本文介绍了中亚的地缘政治“博弈”方法,并考察了哈萨克斯坦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参考其能源政策及其与欧盟的关系。“新大博弈”隐喻已广为流传,并影响了许多当代媒体和学术分析。因此,为了扩展其价值并指出其局限性,作者对该隐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如何定义博弈?

不同学科以不同的术语定义“博弈”。例如,一些社会科学学者对博弈的心理过程及其社会学功能感兴趣,而政治科学则尤其关注国家的不同策略选择。对于人类学家来说,博弈首先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最重要的特征是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对于所有学科来说,互动都是“博弈”定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采用诺曼·邓津(Norman Denzin)对博弈的定义,即“一种具有竞争或合作性质的互动活动,涉及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他们按照一系列规则进行博弈,这些规则定义了博弈的内容”。

然而,本文分析的重点不仅在于规则,还在于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众所周知,国家并不是简单的自主参与者,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对博弈的评论是以国家为中心的。本文是关于一个特定地区的国际关系博弈,并关注一个特定的参与者,即哈萨克斯坦。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对“博弈”的使用不是关于冲突或合作的正式博弈论,只是使用“博弈”一词作为理解中亚地缘政治的一个隐喻,以确定“政治”本身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博弈的性质。

不确定性、压力和紧张(tension)是国际政治的特征,也是普通博弈的特征。如果着眼于博弈的本质,便可以将其定义为任何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的成功或失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正如此处所使用的,利益冲突的潜在存在是博弈假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博弈的概念为政治研究和政治倾向分析提供了机会。

 

二、博弈的结构

本节所介绍的关于中亚地区的博弈分析部分借鉴了儿童心理学(Child Psychology),由两个部分组成:结构和过程。

博弈的结构要素是参与者的角色、等级、规则、观众和奖赏(见图1)。三个条件决定了参与博弈的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安排是否:1、行动的范围是参与者所熟悉的;2、参与者及其行为是活动的中心;3、参与博弈的“理性人”的观点。

博弈的过程不是自愿和自发的,它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时间;2、无法预期或意外事件;3、新目标;4、新角色。

博弈本身有规则,参与者是一个共同体。要分析这个博弈共同体的动态,应该关注四个概念:1、等级;2、规则;3、观众;4、奖赏。

博弈的要素如下图所示:

 

三、能源资源与“大博弈”

如果说,在19世纪,英国和俄罗斯为争夺中亚霸权展开了一场“大博弈”,那么,“新大博弈”则始于苏联的解体。在“新大博弈”中,对领土的控制转变为对油气储量和管道线路的控制,参与者更为强调中亚地区作为世界市场中能源资源主要供应地的重要性。于是,为欧亚石油而展开的新的“多面博弈”(multifacetedgame)就此拉开帷幕。美国、中国和欧盟、俄罗斯展开了一场新的“博弈”。然而,这场博弈的规则并不完全由大国来决定。中亚国家自己制定了许多指导地缘政治互动的地方规则,以保护其国内的政治权力和获取经济利益。对此,库利特别提炼出三个“地方规则”:1、政权的存续势在必行;2、国家资源可以被用来获取政治精英的利益;3、存在“庇护网络”以确保权力。

作为自然资源最丰富和最受欢迎的国家,哈萨克斯坦已成为中亚地区“新大博弈”的关键参与者。对哈政府来说,这场“博弈”的主要观众来自国内外。这个新生的国家需要在其领土内的民众中建立合法性,其方式与许多从殖民地或帝国历史中崛起的多民族政治实体大致相同。新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叙事被创造出来,以表明哈萨克斯坦被“俄罗斯征服”是一个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民族故事的一个“篇章”。

同时,哈萨克斯坦一再表明,它被其他国家视为独立的参与者,从而表明自己的合法、自主存在。同其他新建立的国家一样,哈政府也出于实际和象征原因,积极寻求加入国际和区域组织。通过“多元平衡”(multi-vector)外交策略的使用,哈萨克斯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行动自主权和议价能力。其塑造的政治形象不仅是一个坚持和平与稳定原则的强大行为体,而且是一个经济强大、不同民族和宗教和平共处的国家。

 

四、哈萨克斯坦和中国

毫无疑问,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但其对中国的态度既保持谨慎,又追求合作。迈克尔·克拉克(MichaelClarke)认为,哈萨克斯坦精英阶层容易受到民众对政府在五个主要议题上处理与中国关系的看法的影响:1、经济依赖性;2、新疆问题;3、来自中国的“人口威胁”;4、水安全;5、对华政策的透明度。很难评估哈萨克斯坦公众舆论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但哈政府一直对这些话题保持沉默。根据2012年以来进行的调查显示,哈民众逐渐认为中国会变得更为友好。认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不友好的民众比例从2013年的19%下降到2015年的11%。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项目的重要节点。在哈萨克斯坦的宣传中,作为“东西方沟通桥梁”的理念一直是一贯主题,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象征意义是极其强大的。

虽然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哈萨克斯坦与欧盟之间稳步发展的关系,促进了欧盟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出口伙伴,欧盟几乎占哈萨克斯坦出口贸易总额的46%。双方对彼此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欧洲希望获得多样化能源资源的愿望和哈萨克斯坦希望实现能源路线多样化的雄心所决定的。哈萨克斯坦和欧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博弈”类比的使用。

 

五、哈萨克斯坦和欧洲

尽管欧洲国家与中亚地区相距遥远,但它们之间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在能源方面,欧洲的参与可以追溯到1907年。到苏联成立时,欧洲已深入参与中亚事务。欧洲国家在中亚的最新介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苏联解体,该地区形成了新独立国家。由于当时双方缺乏相互交往的经验以及对彼此潜在利益和雄心的不熟悉,双方在两个层面上建立了联系:一是哈萨克斯坦和单个欧洲国家,二是哈萨克斯坦和欧盟这个实体。

在国家间层级,双方交往规则相对简单,是由能源利益决定的。每个欧盟成员国都有自己的能源优先事项。随着欧洲越来越被视为一个单一的行为体,欧盟制定了一项更加明晰的中亚战略,并于2007年发表,同时在《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s,PCA)中构建与哈萨克斯坦的双边关系。俄罗斯作为合作伙伴的不可靠性,促使欧盟扩大与其邻国的联系,尤其是在能源安全方面。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在中亚地区的博弈应遵循以下规则:1、支持民主体制;2、发展能源行业;3、鼓励经济改革。

对于哈萨克斯坦来说,至少在短期内,其对欧洲的态度是以“伴随的实用主义”(accompanying pragmatism)为特征的,因为这些关系不仅服务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利益,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哈萨克斯坦,此战略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是路线多样化,其次也是更具象征意义的是,哈政权需要得到欧盟的承认,承认其为一个“稳定、公正和开放的社会”。合法性和保持良好的经济表现对国内外观众来说同等重要。对于哈政权来说,与欧洲有关的博弈规则包括:1、权力的维持和稳定;2、以务实为导向;3、加强经济地位。

 

六、结论

本文运用博弈方法考察了哈萨克斯坦在能源政策和与欧盟方面的角色,并借鉴儿童心理学丰富了对博弈类比的理解。在对哈-欧能源关系的分析中,对隐喻的扩展理解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和一种可行的启发。通过引入诸如“观众”和“角色”参与者之类的概念并对国家行为模式的明确识别来加强博弈类比,从而以一种容易理解的方式构建叙事。最初的“大博弈”是对参与者之间关系的狭隘地缘政治理解,只考虑了奖赏的目标和相互冲突的利益,并作为一种规则,避免了对不断变化的行为分析。特别是,“大博弈”视角忽视了行动体在博弈过程中角色的变化。在我们的案例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通过相互接触而获益,即使他们的行为明显具有竞争性。为了让博弈产生这种良性的结果,参与者必须允许哈萨克斯坦保持稳定和相对的民族和谐,允许欧盟减少其能源不安全感。因此,重点应该是避免一种叙事,即假设“大博弈”是之前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竞争那样的零和博弈。

【编译者简介】

李琼,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就读于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就读期间,获得河南省硕士研究生A 等学业奖学金三次,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参加学术会议两次,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份,获河南省外事办“翻译河南”工程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两份,并于2022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校对者简介】

尉锦菠,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曾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

 

 

有恒·欧亚学术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5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仅供专业学习之用,相关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李 琼

校对:尉锦菠

审校:陈亚州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二】中亚小国的外交政策:以吉塔土三国为例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一】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的族群政治和政治暴力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评齐甘科夫2022年新著《俄罗斯现实主义》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九】莫斯科正在试图颠覆西方吗?
  5. 【中亚书评系列一百六十八】莫迪治下的印度与日本:嵌套的战略伙伴关系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七】俄罗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六】塔利班政权重新掌权后阿富汗的未来展望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五】助推“新大博弈”: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和欧盟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四】俄罗斯地缘政治教科书中的“阴谋论”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三】土—俄关系中的大战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