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二十九】《谁在社会化谁?地区性国际组织及其在中亚的规范竞争》

日期: 2019-12-12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文献来源】David Lewis, “Who’s Socialising Whom? Regional Organisations and Contested Norms in Central Asia,” Europe-Asia Studies, Vol.64, No.7, 2012, pp.1219-1237.

【作者简介】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就职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担任政治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与地区政治,特别关注国际冲突与安全、威权国家的比较研究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在加入埃克塞特大学之前,大卫·刘易斯曾在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平研究系担任学术职务,并在布鲁塞尔的智库——国际危机组织工作,主要负责中亚项目。大卫·刘易斯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地缘因素对中亚政治的影响。

一、内容提要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下称“欧安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下称“上合组织”)代表了中亚地区两种相互竞争的国际规范。尽管如此,这两个组织之间的规范竞争并没有导致组织成员国出现完全的两极分化。欧安组织采用了一些策略以减少政治争议、淡化一些问题,并就安全威胁这一议题寻求共同讨论。本文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策略最终可能威胁到欧安组织的规范性身份,进而导致该地区接受一套更为复杂的安全规范。

  关于中亚地区的论述,往往通过重述“大博弈”以描述现实中的地缘政治对抗,强调地缘经济和战略竞争。本文采用了另一种框架来讨论区域国际竞争,研究外部行为体在和平、安全和冲突等方面促进相互竞争的思想、规范和价值观念。本文研究了不同行为体参与有关国际规范争论的方式,这些规范体现了社会共同体关于“哪些行为是合适的”以及“哪些行为是合法的”等方面的共识。在全球层面,这些有关和平与安全政策的国际准则在联合国安理会(The UN Security Council)等政治舞台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同样,在中亚,不同的区域组织在与国际和国内安全政策有关的理念、信仰、规范和做法上也存在竞争。如果我们同意费丽莫(Finnemore)和辛金克(Sikkink)的观点,即“关于适当行为的共有观念、期望和信念是世界结构、秩序和稳定的基础”,那么这些规范的转变可能对该地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规范竞争的过程,特别是两个区域性组织作为所谓的“规范倡导者”(norm entrepreneurs)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西方最初认为中亚国家将被社会化,以接受更广泛的自由规范框架的想法尚未实现。相反,这种单方面的社会化已被一种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所取代。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欧安组织和上合组织这两个地区组织的规范立场,并说明了上合组织在这方面的意义。第二部分讨论了这两个组织如何通过话语促进或挑战该地区关键安全规范的几种方式。

二、研究背景

  欧安组织包括了五个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但由于欧盟和北美国家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欧安组织往往被视为一个“以西方为主导”的组织。欧安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中亚地区发挥重要作用,在中亚扮演着“安全、民主和人权劝导者”的角色,促进自由主义的政治规范扩散,其目的是促进中亚成员国的社会化,将其纳入欧安组织所倡导的一套规范中去。但现实表明,欧安组织在该地区倡导民主政治秩序和人权思想的“综合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的做法,在一定意义上是失败的。欧安组织在中亚社会化进程的失败,以及上合组织作为规范竞争者的崛起,引发了人们对规范扩散和社会化进程的一些反思。

  鉴于欧安组织和上合组织的准则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于区域安全论述之间的差异,人们可能已经预见到一个两极分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在所有类型的社会群体互动中,对规范的持续漠视会威胁到行为体在特定社会群体中的成员资格。然而,迄今为止,欧安组织还没有对未履行欧安组织承诺的中亚国家的成员资格提出质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似乎满足于同时成为欧安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身份。

三、主要观点

  作者认为欧安组织社会化的失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上合组织崛起所带来的挑战。欧安组织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以说服中亚国家接受它的规范,同时,由于欧安组织与中亚国家之间缺乏共同的文化,因此,说服中亚国家接受欧亚组织的规范难度很大。而上合组织提供了另一种社会化的进程。上合组织促进了中亚国家的政权稳定,确定了不干涉原则和国家边界的神圣性,并将这些原则置于所有原则之上。它有一套比欧安组织更为复杂或精妙的准则,以及一套不同的话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这些准则因“更具防御性,不那么理想化,也不那么明确”等特点而得到推广。上合组织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框架,并利用其话语权使某些规范合法化,从而削弱了其他规范或使它们丧失合法性。

  第二,中亚地区对欧安组织规范的挑战。在中亚地区,对规范的争议不再是外部思想和价值观念被中亚国家简单接受或拒绝的情况,它已经发展成一个更复杂的社会过程,即由几个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诸多参与者和规范倡导者共同定义、相互竞争。在这一争论过程中,行为体的身份也受到了质疑、挑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规范和思想体系。这些对规范扩散的新理解对于一个全球体系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在这个体系中,多个行为体提出了对和平与安全等概念的规范性理解,而这些概念与竞争对手提出的概念以及现有全球治理机构提出的概念存在明显差异。事实上,“地方化”(localisation)的概念往往低估了对话关系形成规范的程度,在对话关系中,谁是规范制定者,谁是规范接受者,已不再清晰。因此,这种规范的多极化并不是由自由中心逐渐扩散而来,而是表明,非自由国家和组织等其他行为体不仅在抵制关键的全球规范方面,而且在促进具有区域和国际意义的规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欧安组织策略的失败。欧安组织采取了三种时而相互矛盾的策略,试图维护欧安组织的身份,同时避免成员国在规范和价值观上出现两极分化。其一是在重大事件上重申欧安组织对其核心准则的承诺。但这些承诺已逐渐呈现出虚拟化和仪式性化,脱离了特定国家的政治实践,在特殊场合只是为了保持一种表面上的规范身份。其二,以一种产生团结和团结感的话语机制,压制所有的不和谐。掩盖那些有争议的领域,将逐渐削弱欧安组织本身的特性,因为这些领域恰恰是在欧安组织内外特性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其三,寻求共同的论述并找到相互同意的谈话主题,避免不协调和沉默。上合组织和欧安组织及其中亚成员国都把非传统安全威胁作为一个富有成效的合作领域,有关“共同安全威胁”的话语掩盖了政策和价值观的深刻差异。

  在这三个方面,欧安组织避免了与中亚成员国在基本准则问题上出现决定性的两极分化。然而,这三种策略都有可能挑战和破坏欧安组织作为该地区自由主义规范促进者的传统角色,并加强上合组织作为替代性规范的影响,这套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该地区国家精英和威权政权的安全需要。

四、结论

  欧安组织和上合组织都是围绕不同的理念和准则建立起来的,这些理念和准则试图为解决中亚地区的冲突和不安全问题做出贡献,并为外部大国和中亚国家自身的政策提供合法性。

  中亚已成为更广泛的全球趋势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全球权力转移以及一些国家对国际自由准则适应和抵制的过程,这对任何新的全球秩序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规范的争论很可能在该区域继续下去,但这一过程是复杂和多方位的,远没有被社会化成为一个自由的规范秩序。欧安组织面临并未成为中亚政权和政治精英社会化的代理人,反而它面临的危机在于自身被社会化为一个由一套混合准则管理的地区安全复合体,而这套准则更多地受到上合组织倡导的主权准则而非人权和民主化准则的影响。

编译:王子寒

校对:陈科睿、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二】中亚小国的外交政策:以吉塔土三国为例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一】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的族群政治和政治暴力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评齐甘科夫2022年新著《俄罗斯现实主义》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九】莫斯科正在试图颠覆西方吗?
  5. 【中亚书评系列一百六十八】莫迪治下的印度与日本:嵌套的战略伙伴关系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七】俄罗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六】塔利班政权重新掌权后阿富汗的未来展望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五】助推“新大博弈”: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和欧盟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四】俄罗斯地缘政治教科书中的“阴谋论”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三】土—俄关系中的大战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