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九】索契冬奥会与俄罗斯独特的软实力战略

日期: 2022-10-27 来源: 原创 点击: ...
   

汪恩羽编译

【文献来源】Jonathan Grix and Nina Kramareva,“The Sochi Winter Olympics and Russia’s Unique Soft Power Strategy”,Sport in Society, Vol.20, No.4, 2017, pp.461–475.

一、前言

本文旨在探究俄罗斯的“软实力”战略为何以及如何不遵循与其他国家类似的轨迹——利用大型体育赛事来展示自己。评论家们迅速把“金砖四国”(BRIC)归类为是新一波大型赛事的主办国,但其中的每个国家所采取的战略和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案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绝大多数赛事主办国所采取的寻求地位、寻求外部关注、提高形象等策略无法被简单套用在俄罗斯身上。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对俄罗斯2014年索契冬奥会之前的软实力和其所举办的体育盛会进行梳理。其次,根据官方政治话语以及在奥运会从筹备到举行的整个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分析克里姆林宫的软实力战略目标。第三,作者认为,俄罗斯的软实力战略主要针对的是国内观众,这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国家”以及以前的体育盛会主办国的软实力战略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举办冬奥会和吞并克里米亚是相辅相成的事件,目的是为新的可行的国家身份奠基,而非主张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因此,最后,鉴于俄乌冲突的影响,作者勾勒出了俄罗斯软实力战略的基本轮廓。

二、理论方法:大型赛事(Mega-events

近年来,来源于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关键概念正在进入体育研究。其中,“软实力”这一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对体育和体育外交感兴趣的学者所使用。软实力由无形的权力资源组成。1990年,鉴于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性质的不断变化,以及部署传统军事形式的权力所带来的风险, 约瑟夫·奈认为国家应该寻求使用软实力。奈近期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未能利用2014年索契冬奥会提升俄罗斯的软实力。本文作者认为,约瑟夫·奈和其他人对俄罗斯的软实力战略的评估是错误的。

将索契奥运会视为俄罗斯为获得迟来的大国承认而进行的尝试,是对奥运会及其意义的误解。这一误解与流行的观点不谋而合,特别是精英体育(elite sport)和大型赛事被认为延续了西方文明标准并使之合法化,可以被视为“软文化殖民”的变体。有学者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1894年的成立,可以说是代表了西方帝国主义体育模式及其相关话语的正式制度化”。因此,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国家试图通过举办奥运会来发挥软实力。但是,这种软实力只有在东道国的现代化模式符合新自由主义发展范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无论东道国如何努力,西方媒体框架往往占上风,致力于揭露东道主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所有缺陷。在赛事的放大镜作用下,发展中国家往往不能因其独特的现代化模式而获得普遍赞誉。一方面,这也反映了西方媒体的霸权主义世界观的顽固性,西方媒体自以为是地做出了一个排他性的判断,而没有适当考虑到这些大型赛事其他可能的受众。新兴国家的软实力战略的目标观众主要是与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或其区域内的国家,而不是括整个世界。例如,“大国主张”这一奥运会期间的流行叙事对俄罗斯几乎没有普遍的吸引力,俄罗斯通过奥运会向西方所传达的信息是其在全球政治等级中已经拥有了令人垂涎的地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西方对“自由民主”的理解不可能吸引某些国家,而俄罗斯不仅是这样一个国家,而且还是西方模式的“抵抗者”。因此,索契奥运会首先是作为国内软实力的来源,而不是简单地向外释放“信号”。

俄罗斯软实力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激发自我价值感(a sense of self-worth)、爱国主义和培养可行的民族理念(a viable national idea)。虽然体育一直被认为是强化“集体认同”的主要工具,但曾经的法西斯政权也曾狡猾地利用它来强化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甚至在冲突前夕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在俄罗斯索契奥运会的构想中,盛行战争修辞。因此,索契奥运会被普京政府宣传为西方和俄罗斯之间正在进行的战争,这种观点为很大一部分人所接受,而对俄罗斯充满敌意的西方的媒体框架也强化了这种观点。

2014年索契冬奥会起到了政治精英的双重目的。一方面,点燃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将冬奥会作为一个统一的文化符号与二战相比,为强大的新俄罗斯神话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014年在俄罗斯进行的大众民意调查可以有力地说明这一趋势。据俄新社(RIA Novosti)报道,索契冬奥会后,普京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2014年5月普京的民调达到了85.9%的历史新高。2015年,约46%的受访者认为索契奥运会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威望,36%的人相信索契冬奥会对国内爱国情绪的上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索契冬奥会和软实力的另一种解释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政治精英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2014年冬奥会来验证俄罗斯对重建伟大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其在世界事务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俄罗斯并没有把冬奥会理解为通向“新兴”大国的垫脚石、而是把它看作是对其在全球秩序中平等地位迟来的认可,或者如普京在外交上更多地将其称为“对我们国家的评估”。

有学者指出,索契只是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治理”(spatial governance)战略的一部分,俄罗斯政府在区城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关键理由被明显低估了。随后的这点很重要,因为它意味着索契冬奥会不能被孤立地理解,俄罗斯大规模的区域和城市重建项目为奥运场馆的建设和奥运会的举行提供了背景。这样一个现代化计划并非没有问题。它是一个相当零碎的过程,主要是以牺牲其他更紧迫的社会项目为代价,并伴随着腐败。甚至有学者将举办大型赛事归为俄罗斯政治经济的一个象征性特征,它证明了挪用公款和洗钱的“合法性”。只要在国际上足够显眼,政府就认为已经达到了象征性的目标。

奥运会的成功体现在其结束后的第一个夏天,索契的游客量达到了酒店容量的85%。然而,与其说是归功于城市的营销成功,不如说是归功于国际制裁、货币贬值、民众出国旅游的能力有限,更倾向于选择国内旅游。一些研究也提醒注意“普京主义”与苏联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传统之间存在着决定性的延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举办大型赛事,除了激发民族自豪感外,既不考虑金钱,也不考虑任何其他经济因素。

将索契奥运会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后者被认为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和被国际社会正式接受的宣言,标志着日本重返世界舞台。但这种比较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因为这两个案例之间存在着更多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俄罗斯的自我认同而言,这一事件的重要性可与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相媲美——这标志着前轴心国重返文明国家集团。然而,俄罗斯与日本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日本当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以换取日本对民主价值的接受和对修正主义情绪的摒弃;另一方面,俄罗斯则决定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崛起”。日本非常渴望得到承认,而俄罗斯似乎有意重申其国际地位。东京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赛事,因为它们是由美国彻底监督的,应该是美国模式无可争议的成功典范。东京奥运会是对美国作为“一个值得钦佩和效仿的社会”的重要肯定。相反,俄罗斯的形象塑造运动只会让它看起来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或者一只魁梧的西伯利亚熊——威慑西方,让西方最致命的无意识恐惧复活。

对于俄罗斯而言,吸引力从来就不意味着不卑不亢、坦诚相待、合作或对外部压力作出迅速反应。相反,它被等同于军事潜力、领土优势、技术进步以及其文化和语言的主导地位,这更让人联想到硬实力。然而,现实是,俄罗斯面临的挑战是要顺应全球趋势以保持其竞争力,软实力似乎是其中之一。因此,断言俄罗斯通过举办2014冬奥会并不寻求展示某种意识形态只是部分正确,因为考虑到世界上一些地方对华盛顿共识的日益失望,坚持任何不同于新自由主义主导范式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俄罗斯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主张。由于苏联解体后长期的意识形态真空,即使在俄罗斯国内,这一主张也可能不被清楚地表达,不过冬奥会很明显传递的信息是:“俄罗斯回来了,且不容小觑”。

四、国际观点

除了与大型赛事直接相关的事实,国际社会对索契奥运会的评价大体上是建立在以往与俄罗斯及其历史前身——苏联相关的赛事的叙事上。事实上,俄罗斯不仅是苏联的正式继承者,也是苏联时代所有普遍存在的文化成见的继承者。在媒体的渲染下,所谓的“自由民主”国家对替代性发展道路的警惕和拒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兴趣。在形成对俄罗斯的态度时,西方往往从一套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中汲取营养,抛弃了俄罗斯官方宣传的信息和图像。从奥委会于2007年在危地马拉授予俄罗斯举办权的那一刻起,许多人就将其视为一个值得怀疑的选择。俄罗斯与美国、欧盟的关系的下滑也恶化了奥运会的形象。这都是由俄罗斯国内政策的分歧引发的,例如如何对待反对派或公民权利等问题都使俄罗斯发挥软实力的前景化为乌有。

(一)克里米亚赌局——是“声东击西”的战争还是“大国梦想”成真?

鉴于俄罗斯没有任何明显的收益,西方媒体和学术界难以理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动机。乌克兰亲俄政府的垮台非但没有让普京的大国雄心破灭,反而仿佛是有意为之,在俄罗斯举办奥运会的同时,俄罗斯获得了一大片战略上和历史上令人羡慕的土地。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导致西方国家对其进行严格的经济和政治制裁,从而使传统意义上的软实力无法实现,但它仍然实现了普京国内软实力议程上最重要的目标,即把民众民族意识提升到苏联解体后前所未有的水平,从而有助于克服俄罗斯国内社会和阶级之间的分歧。

一方面,对“叛乱分子”的支持和对克里米亚的吞并结束了俄罗斯作为一个正常大国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认为,俄罗斯只是实现了西方普遍存在的妖魔化形象。显然,其违背自身软实力利益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罗斯对全球战略问题的主张不断被忽视,例如北约东扩、德左地区的冲突、“颜色革命”等问题。然而,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使用武力能弥补软实力的不足,反而可能空前地增加其软实力。俄罗斯绝不是在试图吸引西方,事实上,它的“新修正主义”行为将产生进一步的后果。俄罗斯对“自由世界秩序的衰败,西方在国际法应用中的双重标准,以及其表面上削弱的道德权威”的谴责,无疑表达了全球大量民众的观点。在俄罗斯和“卡里斯马型”领导人的普京的支持下,尽管这可能不是奈所表达的那种软实力,但这种影响力还将持续。

(二)作为俄罗斯新国家观念的基石的大型体育赛事

除了应对民主转型道路上遇到的一些共同挑战(如经济改革和多元化),俄罗斯还遇到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形成一个可行的国家观念,以凝聚一个多民族国家,并宣扬一种光明的未来的愿景。对于数百万俄罗斯公民而言,使苏联维持了70多年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幻灭意味着一个连贯统一的国家观念的消亡。苏联解体后,新的国家观念尚未形成,这阻碍了俄罗斯的国家建设。一个新出现的俄罗斯国家观念将植根于其历史、公民和精英的心态并必然会呈现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塑造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在新兴的所谓“民主国家”中,意识形态形成过程的核心特点是国家同样的可能性陷入民族排他主义或夸大的爱国主义之中。

五、结论

索契奥运会和对克里米亚的吞并,虽然分别体现了俄罗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应用,但却试图为传统上落后的、怀旧的苏联时代的国家身份话语提供前瞻性的维度。鉴于普京的支持率从54%提高到了奥运会后的75%,并在2015年2月达到了惊人的86%,俄罗斯的国内软实力工程似乎已经成功了。同样,索契应该被理解为更广泛的城市复兴和结构调整的一部分。大多数依靠大型体育赛事提升软实力战略都是向外看的,目的是提升东道国的国际威望,俄罗斯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它强调的是对国内受众的影响,似乎兼具动员俄罗斯民族意识和自我认同的迹象。但其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是能成为俄罗斯民族复苏的灵感还是精神上的束缚或发展的陷阱,有待观察。

【编译者简介】

汪恩羽,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校对者简介】

尉锦菠,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研究兴趣为:社会运动与制度变迁、非传统安全问题、中亚地区治理。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0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和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汪恩羽

校对:尉锦菠

审校:陈亚州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二】中亚小国的外交政策:以吉塔土三国为例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一】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的族群政治和政治暴力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评齐甘科夫2022年新著《俄罗斯现实主义》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九】莫斯科正在试图颠覆西方吗?
  5. 【中亚书评系列一百六十八】莫迪治下的印度与日本:嵌套的战略伙伴关系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七】俄罗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六】塔利班政权重新掌权后阿富汗的未来展望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五】助推“新大博弈”: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和欧盟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四】俄罗斯地缘政治教科书中的“阴谋论”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三】土—俄关系中的大战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