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七】2020年“沙-俄石油战”及其潜在冲击

日期: 2022-10-12 来源: 原创 点击: ...
   

编译者 马可

【文献来源】Akshay Kumar Singh, “The‘Oil War’of 2020 Between Saudi Arabia and Russia: Examining the Underlying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Compulsions,”Indian Journal of Asian Affairs,Vol.33, Nos.1-2, 2020, pp.24-42.

一、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对促使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和俄罗斯陷入石油战僵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剖析其对国际政治的潜在影响。

二、研究背景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石油供需平衡被扰乱,国际石油需求下降,国际油价暴跌。为应对油价下跌的巨大挑战,2019年12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将总产量削减到每天210万桶的决议。然而,2020年1-2月,情况却进一步恶化,据国际能源署(IEA)报告称,2020年2月的全球石油消费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20万桶/天。为确保油价稳定,沙特呼吁欧佩克成员国每天再削减100万桶、非欧佩克国家减少50万桶。但是,该提议并未被非欧佩克国家俄罗斯接受。恰恰相反,俄罗斯突然终止2016年12月建立的减产合作,以遏制国际市场上油价的自由下跌。为回应俄罗斯需求,沙特提议将油价进行打折,并宣称俄罗斯的增产行为会导致世界石油市场的动荡。俄罗斯不仅拒绝了该提议,还宣布放弃早期的减产决定。

在此背景下,世界两大石油出口国沙特和俄罗斯在欧佩克总部发动了一场新的“石油战”。这两个国家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产油国,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此次石油战僵局导致全球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大幅下跌26%,成为继海湾战争后最大跌幅,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各国警觉。据估计,这场对峙已使世界石油储备的价值减少20万亿美元,并摧毁了整个行业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成为“核弹级价格战”(the nuclear version of a price war)。

学者们在分析两国是如何陷入石油战的原因时产生了严重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况是俄罗斯因2014年油价跌破财政收支平衡点后,不得不承受地缘政治多变性冲击的结果。该观点在2014年的国际舆论上非常突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沙特国家领导层的草率决定,促使俄罗斯利用本次石油战对美国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行为进行报复。作者认为,此次石油战主要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两个因素的驱动。

三、2020年“沙-俄石油战”冲突分析

此次石油战源于国际石油需求的意外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沙特领导人考虑大幅削减石油产量,寻求俄罗斯在内的欧佩克+集团成员支持,以保护产油国利益。作者主要从三个维度对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持续冲突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估。

(一)地缘经济维度

沙特的石油出口定位于以低价格来抢占亚洲剩余的石油市场。该国以其生产每桶石油约3美元、外汇储备超过5000亿美元的能力,保持着全球最大的闲置产能,使其能够比竞争对手更迅速地提高产量。据专家称,沙特此举是“走向核量级”的表现,且似乎具有深远的经济和战略影响。最低的石油生产成本、最大的石油储备以及最低廉的价格,使沙特得以从俄罗斯和美国“窃取”市场份额。

沙特之所以不顾一切地想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不仅受俄罗斯的影响,还受美国页岩油革命的刺激。随着过去10年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美国在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并迫使其竞争对手限制产量,以支撑价格。然而,与传统方法相比,页岩油生产成本较高,如果油价下跌过低,美国则无法获取利润。如果油价跌落至每桶30美元左右甚至更低,美国许多页岩气公司将面临倒闭风险。通过支持低油价,沙特希望换取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放弃其更昂贵的石油生产技术,从而帮助沙特重获市场。

(二)策略变动维度

有大量西方媒体猜测,沙特曾试图采取战术行动,迫使俄罗斯遵守欧佩克削减石油产量的决定,其意图在于打击对俄罗斯的经济。两国的外汇储备都超过了5000亿美元,但俄罗斯的人口是沙特的5倍,因此沙特在管理预算赤字方面处于相对有利位置。对此,沙特在石油战中主要通过纠缠和挤压资源的方式向俄方施加压力,以削弱俄罗斯对伊朗和叙利亚等中东地区竞争对手的政治军事投入。因而油价将成为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策略转折点。此外,俄罗斯的长期目标是直接或间接影响所有什叶派新月带在中东的关键势力,包括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和也门。

虽然沙特和俄罗斯的关系在过去几年得到了改善,莫斯科方面却依旧坚定支持其中东伙伴,继续向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提供军事支援,以夺回对伊德利卜省的控制权。相反,沙特在叙利亚问题上坚定不移,“致力于推翻阿萨德政权,支持在伊德利卜作战的一些反叛组织,并强烈反对俄罗斯卷入冲突”。

(三)领导人心理维度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是沙特的最高掌权人,控制着军事、金融和能源三个部门,除了担任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外,还担任过部长委员会第一代表、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高级委员会主席、军事工业公司董事会主席和公共投资基金董事会主席。他常以“作出非常冲动且具有(总是负面的)全球性后果的决定”而闻名。沙特与俄罗斯在石油问题上的争端受到了萨勒曼的影响,即这位沙特领导人倾向于采取对抗而非接触方式解决危机。这个决定风险巨大,但萨勒曼的行为证明了领导人心理因素在此次石油战中的作用,也暴露了他在国内对巩固其持股地位的野心。

(四)俄罗斯和新冷战预测

相比于2014年出现的类似情况,此次石油战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事件主角依旧保持不变,但有分析称,俄罗斯在此次石油战中,其运用方式与2014年美国的方式相同。然而,2014年的石油战并非沙特的单方面行动,而是与冷战式的地缘政治设计相交织,并受到其最信任的合作伙伴美国的影响。

2014年4月,德米特里·苏达科夫(Dmitry Sudakov)在《真理报》中从新冷战的角度分析了当时的石油战:“美国总统奥巴马试图说服沙特国王在石油市场上进行协调,降低世界油价,并‘惩罚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为’。……专家估计,如果(石油)价格降低至每桶12美元,俄罗斯将损失约400亿美元收入。这是有先例的,因为这便是苏联解体的原因。”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纽约时报》专栏中还认为2014年的石油战是美沙石油联盟逼迫俄罗斯和伊朗,就像其对前苏联领导人所做的那样,“通过将油价降低至莫斯科和德黑兰资助预算所需的水平以下,使它们破产。”弗里德曼为证明他的预测,引用了俄罗斯前副总理盖达尔的演讲。盖达尔的演讲中肯定了苏联崩溃发生在1991年,但崩溃的种子被沙特播种于1985年9月13日,即“沙特停止保护油价……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沙特石油产量增长了四倍,而油价却暴跌了。苏联每年损失大约200亿美元,没有这些钱,国家根本无法生存。”英国广播公司的安东尼·泽彻(Anthony Zurcher)在担任《俄罗斯日报》编辑时,也对2014年价格战持相同看法,并认为沙特此举“是为了实现明显的地缘政治目标,旨在破坏(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及其对全球舞台的影响”。

对新冷战类型的纠缠猜测如果全部准确,普京对此次石油战的熟练处理也只能是暂时的。2016年,俄罗斯与欧佩克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扭转了动态定价的不利影响。但这一次,随着猜测的加剧,俄罗斯没有同意欧佩克的决定,并取消与欧佩克国家的合作,继续间接针对美国并直接针对沙特。为什么俄罗斯会如此选择?

首先,俄罗斯已决定不插手沙特事务,并似乎确保了在全球石油市场上拥有充足的可操作性。这不能通过不断削减生产的方式来实现的,因为保持市场份额是俄罗斯行为背后的一个指导思想。俄罗斯不屈服于沙特压力支持了这一论点。凭借超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1700亿美元的国家财富基金,俄罗斯相信可以承受任何短期价格战,即使原油价格暴跌至预算收支平衡价格。从预算和外国资产储备的角度看,俄罗斯可以应对每桶25美元的低油价十年以上,而沙特最多可以支撑2年。与沙特相比,俄罗斯的经济更加多样化,拥有强大的国防工业,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

其次,俄罗斯认为这是一个打击美国页岩油行业的机会,因为美国页岩油工业帮助美国获得优势,并缩小了俄罗斯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普京也意识到,美国脆弱的石油工业正依附于美国债务而存在。因此,当沙特呼吁减产以缓解供过于求时,普京决定不屈服于沙特的压力,意在对美国页岩油公司施加压力。

(五)赢家和输家

石油战必然会改变现有全球经济结构,带来地缘政治变化,并将世界分成赢家和输家。从货币方面看,中国和印度是石油战的最大受益者。亚洲的石油进口国(除中国和印度还有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欧(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将因此大幅增长;中东(特别是欧佩克国家)、北欧(挪威)、北非、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和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国家(如日利亚和安哥拉)则面临巨大损失。多数依靠石油税收来为政府支出提供资金的经济体会因此受到影响,石油出口收入将会缩小,从而导致财政不平衡、失业工人暴增和经济衰退等各类社会问题,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为欧佩克国家。

虽然僵局在4月的第二周得到缓解,即欧佩克+国家同意采取措施化解石油战,以努力抵消石油市场低迷的影响。从此次石油战中可以看出,欧佩克组织已屈服于沙特等强大成员国的压力,暴露了自身的脆弱性。从历史上看,沙特一直控制着石油市场,并在2020年引发了此次石油危机。此外,国际油价的下跌也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战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的低油价也使委内瑞拉政府缩减支出而引发地缘政治动荡等。在此次石油战中,欧佩克+与20国集团国家的交易见证了俄美深层次矛盾表现的新历史,这也让俄罗斯拥有了对美讨价还价的新筹码。

四、结论

2020年3月,沙特和俄罗斯这两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为了维护各自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利益而相互攻讦,最终引发石油战争。作者认为,国际事务变幻莫测,仅从现实主义角度解析国际争端远不充足。该事件正体现了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可预见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将继续影响国际石油市场,并对动荡的国际政治和战略环境产生副作用。

编译者简介

马可,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期间获二、三等学业奖学金各一次;发表文章两篇;担任校研究生会学术文化部部门负责人、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院办公室助理。

校对者简介

 

 

 

 

董一兵,山西临汾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同时为大外交智库研究员。本科就读于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专业为国际政治。邮箱:dongyb20@lzu.edu.cn。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0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和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校对:董一兵

审校:李益斌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美国中亚政策研究(1991—2018年)》出版
  2.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评论》(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3. 【学术动态】我所多位老师应邀担任《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
  4.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5. 【时事评论】李捷教授等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6. 【对外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我驻哈萨克斯坦总领馆、企业与哈多所大学
  7. 【学术交流】米鹏举博士、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亚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8. 【学术讲座】曾向红教授作客“兰山讲堂·思政云课” 分析大国在中亚地区博弈的新态势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3.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5.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6.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二】中亚小国的外交政策:以吉塔土三国为例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一】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中的族群政治和政治暴力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七十】评齐甘科夫2022年新著《俄罗斯现实主义》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九】莫斯科正在试图颠覆西方吗?
  5. 【中亚书评系列一百六十八】莫迪治下的印度与日本:嵌套的战略伙伴关系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七】俄罗斯、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六】塔利班政权重新掌权后阿富汗的未来展望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五】助推“新大博弈”:哈萨克斯坦、能源政策和欧盟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四】俄罗斯地缘政治教科书中的“阴谋论”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六十三】土—俄关系中的大战略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