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评书系列之七十二】合作的限度:中亚、阿富汗和新丝绸之路

日期: 2020-11-20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合作的限度:中亚、阿富汗和新丝绸之路

杨鹏飞 史旭潇 编译

【文献来源】Kathleen Collins, “ The Limits of Cooperation: Central Asia, Afghanistan, and the New Silk Road”, Asian Policy, No. 17, January 2014, pp.18-26.

【作者简介】凯瑟琳·柯林斯 (Kathleen Collins), 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中亚国家、阿塞拜疆和俄罗斯的伊斯兰激进化。

【期刊简介】《亚洲政策》(Asian Policy),是一本同行评议杂志,主要刊发同行评议的学术研究和政策论文、圆桌会议信息、书评等。

Kathleen Collins

 

Asian Policy

 

一、研究背景

   在预计到美国最终会从阿富汗撤军后,奥巴马政府试图在中亚地区寄希望于阿富汗的北部邻国,以稳定和振兴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2011年,奥巴马政府提出“新丝绸之路倡议”(New Silk Road Initiative),该倡议旨在将阿富汗和中亚国家整合到一个共赢的发展战略之中,以推动贸易、能源、投资的快速发展,维护地区和平。奥巴马政府建议让中亚国家成为“新丝绸之路倡议”的推动者,一方面有利于维护阿富汗稳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愿景虽好,但中亚国家内部分歧较大。它们更加担心阿富汗的冲突、难民、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毒品贸易等向巴基斯坦和伊朗蔓延,并向北延伸至中亚地区,严重威中亚地区的稳定。

   “新丝绸之路倡议”基于以下判断:首先,阿富汗和中亚国家拥有共同的民族、宗教和历史,这些共同之处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其次,美国撤军后,中亚国家不会将阿富汗视为安全威胁;再次,中亚国家和阿富汗拥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最后,中亚国家与阿富汗的发展潜力将超过与中国和俄罗斯。本文作者认为,上述四个方面的判断都存在问题,在美国2014年的阿富汗撤军计划中,中亚国家与美国的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阿富汗的威胁:话语与现实

   尽管中亚和阿富汗都位于新丝绸之路,具有相同的宗教信仰,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形成共同的身份。苏联时期,中亚国家逐渐了接受了世俗政府,使他们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持有不同看法。苏联时期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没有促进中亚国家之间形成深层次的认同感。自1991年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外部力量促进中亚一体化的尝试要么失败,要么名存实亡,中亚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不信任经常导致边界危机。除比较保守的土库曼斯坦外,其他中亚国家部分将阿富汗视为不稳定、难民、极端主义和毒品的源头。他们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并非没有任何根据,美国撤军很可能会让阿富汗国内冲突升级,导致卡尔扎伊(Hamid Karzai)政权垮台。虽然会产生一些外溢效应,不过,预期的“陷入混乱”不太可能对中亚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在俄罗斯的主导下,一些中亚国家已经选择采取行动。

   首先,不仅是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联合国难民署也敦促为难民危机做好准备,尽管它们对安全的担忧有一定的根据,但即使阿富汗重新濒临国家崩溃,也不太可能给中亚国家带来难民危机。来自阿富汗的难民通常向东和向西而不是向北方蔓延,由于塔吉克人、塔利班和其它叛乱势力主要在阿富汗北部和东部增长,加之塔吉克人被排除在阿富汗政府之外,所以仅塔吉克斯坦在难民危机方面面临严重风险。

   其次,极端主义对中亚的主要威胁来自内部而非阿富汗或塔利班。极端主义跨国地下组织——“伊斯兰解放党”(Hizb ut-Tahrir)和起源于沙特阿拉伯极端保守的萨拉菲主义(Salafism)都在该地区发展壮大,甚至在一度认为自己是不受伊斯兰教义影响的哈萨克斯坦也是如此。然而,这种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中亚国家国内政治进程和宗教政策产生的结果。尽管反对阿富汗战争一直是“伊斯兰解放党”宣传的主题,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中东和俄罗斯而非阿富汗。

   最后,由于阿富汗的毒品主要通过中亚进入俄罗斯和欧洲市场,毒品贸易可能对该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还不清楚美国的撤军将对中亚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阿富汗冲突的加剧可能导致政府的社会管控力下降,致使毒品贸易升级。然而,如果阿富汗部分地区重新回到塔利班控制之下,毒品产量将大大降低。毒品贸易是中亚政治和地缘政治中最不为人知的一面,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亚国家与阿富汗、巴基斯坦都参与了毒品贸易。

三、对安全威胁和新丝绸之路的影响

   尽管中亚国家和许多权威人士明显夸大阿富汗撤军的负面影响,但他们对阿富汗的不安全预期将产生三个直接后果,严重威胁美国建设“新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和振兴阿富汗的愿景,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第一,部分中亚国家显然正在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与俄罗斯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第二,他们对阿富汗安全的担忧,加上中国的巨额投资,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振兴阿富汗的计划和在该地区实施“新丝绸之路倡议”产生影响。第三,中亚国家甚至没有动力采取实质措施,以缓解西方侵蚀其政治权力和经济自由的担忧。

   (一)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转向莫斯科

   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安全风险外溢为中亚国家敲响警钟,中亚国家和俄罗斯共同为俄加大参与中亚安全事务力度寻找理由,也为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发挥更大安全作用创造有利条件。2013年8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ygu)对2014年后中亚边境的安全表示严重关切,并宣布俄罗斯将在那里部署军队。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Emomali Rahmon)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也表达了类似担忧。8月,塔吉克斯坦举行边防部队演习,宣称是为了保持边境地区对阿富汗威胁的戒备状态。9月,普京宣布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将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Grom-2013”演习,以打击毒品走私和恐怖活动。11月,吉尔吉斯斯坦议会议长公开回应了俄罗斯的关切。尽管夸大了来自阿富汗的风险,但至少有两个中亚国家赞同俄罗斯重新确立其势力范围的努力。

   吉尔吉斯斯坦是美国撤军影响最为直接的国家,此前美军在玛纳斯基地驻扎10多年。吉总统阿坦巴耶夫( Almazbek Atambayev)认为,美国阿富汗撤军意味着吉尔吉斯斯坦在美国势力范围内重新定位的机会不复存在。但与前任不同,他没有试图通过挑起一场新的基地竞标游戏来平衡美国和俄罗斯。在美国从玛纳斯空军基地撤离后不久,俄罗斯空军的一名高级官员宣布,俄罗斯将把位于几英里之外的吉尔吉斯斯坦坎特基地的飞机数量至少增加一倍。俄罗斯还巩固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其它几个军事基地。根据协议,俄罗斯将驻军期限延长到2032年,但吉尔吉斯斯坦并不完全满意。为此,俄罗斯将向该国提供价值约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以及加大水电方面的战略投资。吉尔吉斯政府希望俄罗斯的资金和军事投资能够不断增加,以重振国家军事力量,吸引水电投资,从而稳定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内政治,并确保其边境和外部投资安全。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国家中最不稳定的国家,它与阿富汗有1400公里的边界,有“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IMU)”入侵的历史,以及该国跨境毒品贸易形势严重。塔吉克斯坦也越来越多地向俄罗斯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寻求更多的军事援助。在美国2014年撤军之前,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承诺向其边境地区提供“大量援助”。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罗斯将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前全面升级其在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基地装备。拉赫蒙总统希望加强边境安全以稳定帕米尔山区和伊斯兰政党倾向的加尔姆地区日益增长的内部武装分子,这两个地区近年来都发生过针对政府的暴力冲突。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亚国家都回到了俄罗斯阵营。土库曼斯坦一如既往地保持中立,对阿富汗局势的影响关注较少。乌兹别克斯坦继续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进行平衡。例如,为了抵制俄罗斯在该地区影响力,乌在2012年退出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哈萨克斯坦几乎不面临来自阿富汗的威胁,因此有能力继续实施多边外交政策。

   (二)新丝绸之路沿线的边界、贸易、能源

   阿富汗撤军后,地区边境问题将更加复杂,贸易进一步受阻。乌兹别克斯坦可能会倚靠自己的资源来保护其边境安全,很可能会使过境贸易变得更加困难。即使在美国撤军之前,北部的贸易也经常因为边境限制而延误日期。此外,正如过去十年的贸易数据所显示的那样,乌兹别克斯坦更感兴趣的是向阿富汗出口货物,而不是进口货物。就贸易发展的程度而言,优势主要在于发展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市场,而不是阿富汗的出口市场。

   目前,中亚三国已成为世界上跨境贸易最困难的国家之列。对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来说,严格的边境程序将进一步抑制与阿富汗的贸易。虽然其部分目的是为了控制武器、毒品和叛乱分子的流动,但对商人以及从开放边境和增加贸易中受益的普通人来说,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此外,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安全重新转向依赖俄罗斯的同时,还计划加入莫斯科领导的关税联盟。与俄罗斯领导的其他机构一样,这种一体化进程可能会增加其对莫斯科的依赖,并抑制与阿富汗的贸易。

   与此同时,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商品、服务和能源贸易通过双边协议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1992年的5.2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00亿美元。2012年12月【应为2013年9月——编译者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讲话时,宣布建设一条连接中亚和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在该地区的贸易、贷款和投资已经使这一目标成为现实,远远超过中亚与阿富汗、南亚、北部与俄罗斯、西部与欧盟的联系。

   土库曼斯坦仍未加入关税联盟,对其边界也不太关心。然而,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关系是影响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的主要因素。美国政府已经将土库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道(TAPI)计划作为其愿景的核心。这条管道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讨论,2011年以来得到美国国务院的支持,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过阿富汗将运到巴基斯坦和印度。但当美国还在筹划TAPI时,中国却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天然气协议。习主席还签署了一项80亿美元的协议,修建第二条管道,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到中国。

   最后,水电是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的另一个关键。但美国一直低估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水资源共享问题上的不妥协态度。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在不引发跨境冲突的情况下建造更多的水电站向阿富汗出口能源。电力出口还可能引发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内部动荡,这两个国家经常面临电力和天然气短缺,不太可能支持向阿富汗出口电力。

   (三)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中亚各国政府及其人民越来越相信,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是短期的、自私自利的,而俄罗斯和中国则是长期的。因此,关闭美军基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信号,他们必须接受并依赖于俄罗斯势力范围的部分重组,这可能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安全作用,并严重削弱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合组织提供了一些反恐援助,并为打击未登记的宗教团体和其他政治反对派提供了借口。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中国没有要求民主化、尊重人权或经济改革。美国从中亚各国全面撤军并减少在阿富汗的驻军,无疑将导致这些国家的政治自由和人权保护进一步减弱。

   尽管美国撤军产生的安全风险外溢明显被夸大,但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中亚各国政府将采取行动,以最大限度地稳定局势。对大多数中亚国家来说,这将意味着加强边境管制,加大对极端主义的防范和打击力度。美国“新丝绸之路倡议”旨在让阿富汗摆脱贫困并为该地区带来稳定,这一构想很有吸引力,但不切实际。

四、结论

   作者认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新丝绸之路倡议”的四点假设是有问题的,并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了阐述:(1)对来自阿富汗的安全威胁进行了评估。(2)解释了中亚国家的不安全感是如何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并减少与阿富汗的一体化来破坏“新丝绸之路倡议”。(3)证明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经济合作将中亚国家的发展方向引向北方和东方,削弱了对通过阿富汗的贸易和能源路线的支持。(4)讨论了从阿富汗威胁的角度看,中亚国家可能有合理的理由进行政治和宗教管控。作者认为在2014年美国撤军后,中亚国家不太可能成为美国阿富汗计划中可靠的合作伙伴。事实上,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将取决于政权的生存、边境安全以及来自与中国而非阿富汗的经济合作。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杨鹏飞、史旭潇

校对:李兴基

审定:陈亚州

标签:
专题数据库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时事评论】曹伟副教授就新疆实施反制美国涉疆制裁决议接受新疆卫视采访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率团访问中亚三国
  3.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问题在《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4. 中国新疆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喀什举行三方会谈
  5. 中国政府新疆工作白皮书(汇总)
  6.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8. 【时事评论】曹伟副教授就新疆人权事业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
  9.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10.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首届新疆人权事业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