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朱永彪:喀布尔爆炸或标志新一轮全球极端主义浪潮的兴起

日期: 2021-08-28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当地时间8月26日傍晚,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外发生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美媒报道称,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亡,包括13名美军士兵以及至少90名阿富汗人。此外,超过150人受伤。

据路透社报道,8月27日,一名阿富汗塔利班官员称,至少有28名塔利班成员在此次爆炸袭击中丧命。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分支ISIS-K已宣布对此次袭击负责。

美国总统拜登26日表示,对此事“不会原谅”,美方将“制定打击ISIS-K资产、领导层和设施的行动计划”。与此同时,美方将按时在8月31日前完成撤军。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27日提醒所有在阿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护。使馆通报称,喀布尔机场外恐袭爆炸再次凸显阿安全形势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呼吁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不去机场等高风险地区。

阿富汗局势瞬息万变。塔利班接管喀布尔已近两周,目前正在和各方势力协商以组建新的政府。在阿富汗东北部的潘杰希尔山谷,反塔利班势力仍在守卫这个唯一未被塔利班占领的地区。而在喀布尔机场,美国及其盟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撤军行动,而大批希望离开阿富汗的人仍聚集在机场之外。

此次爆炸袭击对于阿富汗局势将产生哪些影响?是否意味着全球反恐局势更为严峻?新京报记者对话了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教授。

美军仓促撤军留下众多隐患

新京报:此次爆炸袭击反映了阿富汗当前面临的哪些问题?

朱永彪:“伊斯兰国”这一次爆炸袭击事实上既打了美国的脸,也打了塔利班的脸。此前,塔利班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收到了一系列情报,说可能会在机场附近发动袭击,但该地区的安保工作仍然没有做到位,机场附近局势仍然混乱,给恐怖袭击创造了条件。

这也再次凸显,美国及北约的撤军行动是非常仓促的,他们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可能会留下非常多的隐患,这次恐袭就是一个具体体现。

其次,它反映出,塔利班的管控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并没有像原来想象的那么强。也因此,一些极端分子、恐怖势力可能会试图借机生乱,通过搅乱阿富汗的局势趁机牟利。

新京报:发动袭击的“伊斯兰国”和塔利班有何恩怨?

朱永彪:“伊斯兰国”和阿富汗塔利班一直是死对头。“伊斯兰国”2014年左右才到阿富汗,建立了分支机构,之后和塔利班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关系,包括获取资金、招揽人员等,两个组织的目标、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差异。也因此,过去这些年,两个组织多次发生冲突。

外界对塔利班持续观望

新京报:阿富汗国内局势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朱永彪:此次袭击可能会从多个方面对阿富汗局势产生综合性的影响。

首先,外界对塔利班能力的质疑会加剧,阿富汗民众对塔利班的信任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这或许会影响阿富汗国内其他势力和塔利班合作的意愿,他们可能会继续观望。同时,国际社会也会进一步观望,以观察塔利班是否能实现它此前作出的承诺。

塔利班此前多次承诺不会让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但目前来看,不仅是塔利班愿不愿意的问题,而且还是它是否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问题。

不排除阿富汗爆发内战的可能

新京报:阿富汗可能会爆发内战吗?

朱永彪:短期内爆发大型内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未来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因为目前的乱局可能会给一些地方势力提供机会,同时影响他们对塔利班实力的重新评估和判断。一些势力甚至可能会趁机作乱,不过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动乱。

但也得看今后事态的发展。如果连续发生类似的安全事件,期间相互刺激、事态不断发酵,那么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

美国可能会定点反恐

新京报:拜登承诺按时撤军,但同时表示将打击“伊斯兰国”,是否矛盾?

朱永彪:这个不矛盾,美国可能会用无人机等其他方式来对“伊斯兰国”进行定点清除,不一定是常规作战。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反恐行动已不是美国重点,除非是威胁到美国利益或是发生针对美国的袭击事件,美国才会发起一些军事打击。

新京报:“9·11”马上20周年,是否会有人借此时机在美国发起袭击?

朱永彪: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像基地组织之类的组织,已经蛰伏了很长时间,不排除其在这个敏感时刻作出轰动性行动。

全球新一轮极端主义的兴起

新京报:此次喀布尔机场恐怖袭击对全球安全形势意味着什么?

朱永彪:这次喀布尔机场恐袭影响确实很大。

首先,这可能意味着,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此前提到的,塔利班重新上台,可能会对三股势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地区分裂主义形成比较大的刺激和示范效应,此次袭击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这可能也标志着新一轮全球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浪潮的兴起,全球需要再次聚焦反恐议题。

新京报记者 谢莲

编辑 朱月红

校对 柳宝庆

 

本文转载自新京报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时事观察】朱永彪教授就阿富汗吸引海外投资情况接收《第一财经》采访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七】“国际经纪人”在“冻结冲突”中的作用:以德涅斯特河左岸为例
  3. 【喜讯】我所曾向红教授荣获“上海合作组织20周年”奖章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五】《国之盛观: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与国家认同》
  5.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51期】“长臂管辖权”的法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6. 【本科生“常识” 读书会第29期】论法的精神
  7.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新任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
  8. 习近平致电祝贺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当选土库曼斯坦总统
推荐内容
  1.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2.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3.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5.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学术交流】杨恕教授应邀参加“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第14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高层论坛”
  2. 【学术交流】李益斌副教授参加第十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3. 【学术交流】李亮博士参加复旦“海外利益保护”学术工作坊活动
  4. 【学术交流】汪金国教授参加“党的二十大与二战史研究”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学习二十大报告专题会议并致闭幕词
  5. 【时事观察】王四海教授就中蒙经贸合作接受“海外网”采访
  6. 【时事观察】陈小鼎教授等就扩员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认同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7. 【时事观察】韦进深副教授就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评论
  8. 【学术交流】汪金国教授参加云南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度联席会议并做发言
  9. 【重磅征文】2023年第四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研究生论坛征文启事
  10. 【时事观察】汪金国教授就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路径”接受《团结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