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观察】汪金国教授就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式路径”接受《团结报》采访

日期: 2022-11-01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不久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如是介绍道。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对此长期高度关注,持续调研建言。连日来,多位民主党派成员接受记者采访,畅谈了他们对二十大报告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内容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思考。

聚合力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历史问题和时代课题。

“在具有典型大国经济特征的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和主体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济光表示,二十大报告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非常清晰明确的发展指向和任务要求,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王济光进一步指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结构和质量以及时序安排,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充分体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特色,有助于全面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区比较优势。

九三学社东华大学委员会副主委、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沈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意义。“只有当各个区域都有所为,才有可能实现共同富裕。”沈滨说。

“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先富地区对后富地区的带动。”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说,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勇立潮头,积极探索经验路径,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也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法宝。”民革上海市委会祖统委委员、浦东金融工作委员会委员周汝芳表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对于进一步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在民盟盟员、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汪金国看来,推动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都会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今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民革党员、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龚认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二十大报告将“协调”摆在区域发展突出位置,为构建深层次开放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强信心 充分发挥东中西部比较优势

考虑到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等多重因素,要辩证地看待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差异、差别和差距。”王济光表示,一是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二是市场经济发展理念和对外开放观念差别较大;三是经济发达程度和资本融通能力差距较大。

谈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王济光认为主要症结有三: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佳;二是市场意识、创新动能、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三是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支撑力度偏弱。

九三学社社员、唐山师范学院经管系副教授韩志新分析指出,中西部地区主要面临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环保压力较大、高端人才不足等问题。致公党广西区委会参政议政专委会副主任、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龙桂杰认为,东中西部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同样值得关注。

“虽然中西部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向西向南开放区位等比较优势,但在发现市场机会、利用发展机遇、吸引创新人才以及招商引资环境等方面仍然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周德文认为,观念差异特别是市场意识的淡薄,同样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可忽视的因素。

龚曾参与援疆工作,对东西区域特点和发展差异感触颇深。“以新疆纺织产业为例,新疆地区是我国主要棉花产区,但纺织加工大多停留在前端,而我国先进的纺织生产加工技术、企业、高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就导致新疆棉纺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缺乏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

多位受访者表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主要取决于各自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农工党杭州市临安区委会秘书长屠力表示,一方面,各地要思考怎样从依靠投资拉动经济扩张,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转变,深入贯彻“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不同区域间要加强交流合作,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促进经济发展谋划,区域经济的运行管理和利益分配协调,使不同区域之间真正变成一个发展共同体。

“各区域要立足实际,发挥其比较优势,切实履行好其承担的主体功能。”民盟盟员、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周伟表示,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打通各主体功能区划间的“任督二脉”,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协同效应与共生效应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绘蓝图 不断彰显举国体制“一盘棋”优势

“二十大报告已经为我国有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描绘了路线图。”受访者一致表示,接下来要按照二十大报告描绘的蓝图,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王济光看来,解决好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结构是下一步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中西部地区长期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发展的问题,加大市场机制改革力度与分量,重点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能和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另一方面,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处理好资源禀赋优势、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盘棋”优势,着力形成中央顶层设计、地方主动推动、规划有序调整、市场自动调节的产业结构区域协调大格局。

“在此基础上,推动中西部自然资源、教育资源及劳动力等优势同东部地区资本、市场、创新等优势相结合,实现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形成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的发展局面。”王济光说,同时要加快推动面向全体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龙桂杰认为,应进一步重视区域合作互动机制的建设,重视发挥地区间合作,形成协同效应;畅通区域内外循环,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优化产业链空间布局,协同推进区域间产业链转移与升级;建立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体系;重视区域民生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力度提升中西部的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立足新疆发展实际,民革党员、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晔建议,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深入推动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变。

结合广西区域优势,致公党广西区委会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何虎翼建议,加快新型工业化,集中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产业园区,以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农业人口转移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大对外开放,加快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国际化社区;激发社会资本和人才活力,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本文转载自团结报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