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周边·学术动态
第2译】国际社会与中亚地区一体化

日期: 2025-03-14 来源: 原创 点击: ...
   

李子怡  编译

【文献来源】Georgeta Pourchot and Yannis A. Stivach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5, No.1, 2014, pp.68-76.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后,面对国家主权建设、经济转型与区域安全挑战等多重问题,各国在重构国家身份的过程中需要寻求新的区域合作模式。这种转型背景为中亚区域一体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在中亚地区,一体化的概念通常被赋予多重含义。一方面,俄罗斯试图通过独联体(CIS)等区域性组织恢复其在后苏联空间的主导地位,强调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区域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如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寻求与欧洲-大西洋体系(欧盟和北约)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摆脱俄罗斯的政治影响。此外,一些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选择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保持平衡外交政策,强调多边主义与主权独立。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区域一体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主要关注欧盟、北约等西方组织的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中亚地区在全球能源安全、反恐合作与地缘政治竞争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亚区域一体化的特殊路径。英格兰学派(English School)作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理论流派,为理解地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框架。

  英格兰学派认为,国际社会的形成基于国家之间的共同规则、制度与规范。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和亚当·沃森(Adam Watson)提出,国际社会的存在需要通过国家间的对话、一致同意与共同利益来维持。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中亚区域一体化被视为国家之间通过制度安排和合作机制构建的一种次全球国际社会(Sub-global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研究背景的核心问题在于,中亚地区是否已经发展出一个地区国际社会,以及这一国际社会在沃森的国际社会光谱(Spectrum)中处于何种位置。具体而言,该区域社会的形态是在俄罗斯主导的霸权体系下维系,还是逐步向多边主义与独立性演变?这种区域社会是否通过共享规则和制度实现内部整合,抑或仍然存在帝国遗产和霸权政治的深刻影响?

  为解答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英格兰学派的理论框架,考察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对话、制度安排和共同利益,进而分析中亚地区国际社会的形成路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研究问题

  文章的撰写主要围绕以下关键问题展开:

  首先,中亚地区是否构成一个地区国际社会?该问题主要聚焦于解决:中亚国家之间的互动模式是否符合英格兰学派对国际社会的定义?

  其次,地区国际社会的特征如何表现?如,中亚国家是否通过对话与一致同意形成共同规则与制度?以及国家关系行为是否体现出区域合作与规范性互动?

  再次,作者讨论了地区国际社会的性质是否存在多样性?表现为该地区国际社会在沃森的国际社会光谱中处于何种位置?

  最后,通过案例,作者探讨了中亚各国在帝国、霸权与独立之间的关系行为如何演变?具体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当前区域性组织(如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是否有助于加强区域合作?外部大国(如俄罗斯和中国)的介入对区域社会的整合影响如何?

三、研究目的

  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英格兰学派的理论框架,对中亚地区国际社会的存在与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旨在验证中亚地区国际社会的存在性,考察区域性组织如独联体、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在促进区域合作和规范性互动方面的实际作用。通过分析国家之间的互动频率与制度安排,评估中亚国家是否已经形成制度化的对话机制,进而确认地区国际社会的基础。

  同时,研究试图剖析中亚地区国际社会的结构与运作方式。通过对安全合作、经济协定和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制度安排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中亚国家如何通过区域性组织确立共同规则,评估这些规则在规范国家关系和促进区域合作方面的成效与局限性。

  研究还致力于定位中亚地区国际社会在沃森光谱中的位置。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如哈萨克斯坦的多边外交政策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合作,比较中亚国家在独立、霸权与帝国模式之间的相对位置,展现区域社会在不同权力关系形态下的动态演变。

  此外,研究将评估外部大国对区域社会整合的影响。重点考察俄罗斯、中国和西方国家(如欧盟、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外交政策,分析这些大国如何通过经济援助、安全合作和政治压力影响区域合作的推进或阻碍。通过对比不同大国的政策工具和战略目标,研究将揭示外部力量对中亚区域社会整合的复杂作用。

  最后,研究将通过政策分析与趋势预测,对中亚区域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前瞻性判断。结合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促进中亚地区国际社会向更加多边主义和规范性合作方向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提供决策参考。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首先,通过文本分析法对英格兰学派的核心文献进行梳理,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区域性组织的官方文件、政策声明和合作协议,系统分析中亚国家间的制度安排与互动机制。此外,研究还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典型国家,深入考察其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与政策实践。最后,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中亚国家在地区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及其演变路径,揭示中亚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多样性特征。

五、主要观点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认为,中亚地区已经形成一个初步的地区国际社会,尽管其整合程度仍然较为薄弱。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依赖于区域性组织提供的制度框架,但这些组织在规范性安排和执行方面的作用存在明显局限性。研究发现,区域合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共同安全利益和经济需求,尤其是在反恐合作、能源运输和边境安全等领域表现突出。

  首先,中亚地区国际社会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合作。上海合作组织(SCO)作为地区安全合作的主要平台,通过联合反恐演习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成员国在安全领域的互动。尽管安全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区域稳定,但这种合作往往受制于成员国间的权力不对等以及对主权独立的敏感性。

  其次,经济合作是区域一体化的另一个关键领域。独联体(CIS)和欧亚经济联盟(EAEU)在促进区域贸易和经济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济合作更多体现为国家间的双边协议,而非统一的区域经济政策,导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水平较低。

  此外,文章指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通过独联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俄罗斯在安全合作和政治影响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这种霸权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合作,但同时也限制了区域社会的独立发展。相比之下,上海合作组织更加强调主权平等和非干涉原则,代表了一种更加平衡的区域合作模式。

  最后,研究指出,中亚地区国际社会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成员国对区域制度的认同程度以及外部大国(如中国和欧盟)的介入方式。中亚国家在区域合作中展现出对主权独立的高度敏感性,这种特征在未来可能促使区域社会向更加多边主义和规范性合作方向发展。

【编译者简介】

  李子怡,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聚焦区域与国别时政动态和学术前沿,通过编译、分析与传播,促进人才培养,强化学科交叉,推动中亚及周边区域国别学的深度发展。

  本文编译仅供学术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机构和平台。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8译】特朗普提出调停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冲突后该地区再成焦点
  2.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7译】挑战无政府状态:后阿萨德时代叙利亚的“俄罗斯轮盘赌”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6译】国际移民政策发展中心(ICPMD)-2025年中亚地区移民情况展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6.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3译】特朗普2.0与中亚:深度参与的困境
  7.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2译】中亚国家最新移民数据概览
  8. 【中亚及周边·学术动态 第3译】中亚国有媒体:区域冲突与合作框架报道下的对外政权合法化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5期(5月12日-5月18日)
  2.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8译】特朗普提出调停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冲突后该地区再成焦点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4期(5月5日-5月11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3期(2025年4月28日-5月4日)
  5.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7译】挑战无政府状态:后阿萨德时代叙利亚的“俄罗斯轮盘赌”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期(4月21日-4月27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期(4月14日-4月20日)
  8.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6译】国际移民政策发展中心(ICPMD)-2025年中亚地区移民情况展望
  9. 【中亚及周边·时政 第5译】“东地中海五国”峰会达成共识,爱丽舍宫公布叙利亚问题“路线图”细节
  10. 【中亚及周边·时政动态 第4译】地缘政治格局变动背景下美国深化与中亚国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