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岩 编译
法国最终公布了涉及叙利亚问题的“路线图”,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来处理难民问题,同时明确国际援助需与安全及政治条件挂钩。这是法国、希腊、塞浦路斯、黎巴嫩和叙利亚五国领导人在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统邀请下,于3月28日巴黎峰会达成的成果。
与其他亲自前往爱丽舍宫的黎巴嫩、塞浦路斯和希腊总统不同,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通过远程方式参与了会议。马克龙表示,邀请沙拉访问巴黎并非不可能,未来数周内或可实现,但这取决于叙利亚国内局势的发展是否满足特定条件和前提。
需要指出的是,与沙拉的沟通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先是与马克龙的双边会谈,随后是与法国和黎巴嫩总统的三方会谈,最后是包括四位领导人在内的五方会谈。会议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了纳入“东地中海五国机制”的“路线图”。
此次巴黎五方会议首次以新形式举行,旨在支持叙利亚实现统一、稳定与和平的过渡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虽然开创先河,但就成果而言却显得有所保留。无论是针对叙利亚难民问题,还是叙利亚与邻国海上边界划定等议题,都与会前提出的宏伟目标存在差距。
巴黎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缺席者无疑是土耳其。该国不仅涉及与叙利亚的边界划分,更关键的是还与塞浦路斯和希腊存在划界争议。尽管近年来土耳其与希腊、塞浦路斯之间的关系已从一度剑拔弩张,甚至濒临武装冲突边缘的状态明显缓和,但塞浦路斯和希腊仍对叙土边界协议充满警惕。他们担心,鉴于叙利亚新政府与土耳其的密切关系,任何叙土边界划定协议都可能损害自己的权益。
许多观察人士将这两国(塞浦路斯和希腊)的情况与土耳其和利比亚的局势相比较,后者签署的海上边界划分协议曾同时引发埃及、塞浦路斯和希腊的强烈不满。众所周知,在希土紧张局势最严峻时期,法国曾坚定支持希腊,不仅派遣海军舰艇声援希腊海军,还与雅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先例恰恰揭示了巴黎会议背后的潜在考量:这三个欧洲国家正竭力“引导”叙利亚新当局,以避免其最担忧的情景成为现实。
施加经济压力
“路线图”包含五部分,依次为:解除制裁、经济承诺、难民问题、海上边界划定,以及最终涉及的叙利亚主权问题。
第一部分中,欧洲三国支持解除对叙利亚制裁,但强调须“遵循欧盟理事会于3月20日得出的结论”,并提及欧盟已于2月解除了针对运输和能源领域的部分行业制裁。更重要的是,三国“同意继续在欧盟内部推动解除其它制裁,并鼓励其他国际伙伴采取类似行动”。然而在此领域及其他方面,欧洲国家意图保留对叙利亚的施压手段,明确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叙利亚局势”。欧盟此前已警告称,若叙利亚局势偏离正轨,或将撤销解除制裁的决定。
欧洲三国承诺“增加对叙利亚重建的经济援助”,此举旨在跟进3月17日第九届布鲁塞尔会议成果。但随即强调,上述承诺取决于“叙利亚过渡政权有效实施”一系列特定措施,首先是“政治过渡”进程——即组建“尊重并代表叙利亚社会所有族群与宗教派别的包容性政府”。
与会四国要求叙利亚当局在安全层面“实现政府军与现有国际反恐机制的有效协调”,特别是“反达伊沙联盟”(坚定决心行动)。并对此前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民主军(SDF)达成的协议表示欢迎,尽管后者随后因新政府代表性不足而拒绝承认。
最后,欧洲国家要求大马士革当局“为所有叙利亚公民提供有效保护,无论其出身和宗教信仰,并切实有效地追究针对平民所犯罪行的责任,包括近期叙利亚西海岸暴力事件”。同时强调“实施和解进程必需的完整过渡司法”的重要意义。换言之,欧洲拒绝向新政府开出“空白支票”,将持续监控叙利亚局势进展,认为经济手段对引导叙利亚走向预期轨道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考虑到该国因长期制裁面临的经济困境。
难民问题
援助计划与解决邻国叙利亚难民问题密不可分。该问题对希腊和塞浦路斯尤为敏感,两国担忧叙利亚移民持续涌入。塞浦路斯的叙利亚人已占该岛人口3%。“路线图”创新性提出“区域协同,整合国际捐助方、难民收容国、国内流离失所者、专业机构及开发银行资源,实现人道主义援助、重建、生计恢复与经济发展的联动,为叙利亚难民安全有尊严返回家园创造良好环境。”
在划定海上边界问题上,欧洲三国更倾向于重申管辖该领域的基本原则,而未深入探讨可能引发的后续争端。因此,他们仅表示“支持根据国际海洋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定叙利亚海上边界,同时兼顾欧洲邻国的利益”,并承诺“为此成立相关专门委员会”。
同样,三国在维护叙利亚主权问题上遵循了相同路径。前述路线图明确指出“他们支持完全尊重叙利亚主权,特别是针对有关外国势力的侵犯和干涉行为,并要求其全面撤出叙利亚领土”。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一部分中,“路线图”选择采用“不明确指明相关外国势力”的表述方式。这很可能是为避免直接点名以色列。然而,马克龙总统在周五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毫不避讳地提及以色列名称。此外,爱丽舍宫于周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后发布的声明中,确实包含了一项条款,呼吁以色列从叙利亚领土撤军。
【编译者简介】
董岩,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校对者简介】
尹鑫玉,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聚焦区域与国别时政动态和学术前沿,通过编译、分析与传播,促进人才培养,强化学科交叉,推动中亚及周边区域国别学的深度发展。
本文编译仅供学术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机构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