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风采】赵义刚:《兰大,在我的青春留下最美》

日期: 2021-03-22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兰大,在我的青春留下最美

   “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经历过很多故事,不断地自我成长,同时帮助一批人完成了这两件事情的一个人……”

芳华可待成追忆

   我叫赵义刚,义气的义,刚强的刚,名字是爷爷给取的。

   爷爷是解放前北师大英语系的毕业生,在河北张家口怀安县这么个小地方,应该算得上是当年的状元郎了。模糊的记忆中,爷爷曾向我讲述过当年家境殷实,他和另一个同乡从自家的绸缎庄柜面支取10块大洋前往北平赶考的故事。老爷子后来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他的故事让我思学若渴,深知知识的力量。

   千禧之年,我有幸成为一名兰大学子。第一次在24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来到大西北,第一次亲临母亲河的波澜壮阔,第一次带着求知踏入衡山堂的新奇,第一次有了睡在上铺的兄弟,我在兰大四年时光里徜徉青春。

   2004年,我得到了保送本校本专业的机会,继续读研深造,在汪金国老师的教导下日日精进。还记得他的谆谆教诲令人如沐春风,浸透在他恬淡自然的气质中,点滴透露着他的学识与修养,时至今日,都让我记忆犹新,感受颇深。

   2007年,我从兰州大学国际政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出于和爱人的长久打算,来到天津之滨落脚。从毕业那天起,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就是有一天能回到大学里,于三尺讲台上做一位老师。或许我更多的是想着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如朋友一般谈谈成长与经历。

   兰大的生活丰富而多彩,兴趣使然,我曾在兰大广播电台、电视台做了六年播音主持,当初也试想着到天津来继续发挥特长从事新闻工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回归现实,从招聘会开始,进到万科旗下一个由台湾新联康做代理的地产销售项目,做了一名职业顾问。面试官只问了一个问题,研究生毕业,能干得住吗?兢兢业业的一年销售实战里,拿了一次销冠,结识了一帮朋友,买了一套房子,找到了下一份工作。

凌云志与躬行路

   说来很巧,某集团的董事长和总裁有次来项目看房,我做接待。机缘巧合之下,有了去他们集团担任总裁助理的机会。我们在电话里交谈,我告诉他们,公司已经决定调我到市场部做专员,直接和甲方对接;甲方万科那边也有意让我过去做开发。张总又与我当面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菜鸟心潮澎湃。我相信缘分这个事情,从看到张总的第一眼就感觉很对路,他真的是我职场生涯中的第一个贵人。之后便决定告别地产,进入集团。

   当时的集团除了王总名下的煤炭贸易公司以外,实际办公的就我们四个人(王总、张总、我和司机石哥)。我们是有着清楚的规划和行动力的,比如生产节能毛细管,一种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我们要先代理销售,再上生产线;铁路专用线,在京沪高铁上拿下一段专用线,围绕专用线建设物流园;珍珠贸易,在劝业场开专柜做珠宝首饰;然而所有的资金来源都要靠原本的煤炭贸易支撑。所以我那时的工作,可以用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来形容。设计院、铁路局、镇政府、小煤窑、大码头、小山沟······ 我曾经一个人背着40万现金,一个月不洗澡,坐在煤厂里给大车司机结款,也曾经陪着老板去长江商学院求学。风风火火的三年,热热闹闹的三年,但我感觉到的是浮躁,决定离开。

   回到滨海,进入到一家私营企业做总经理助理。自面试起就与老板志趣相投,我成为了公司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提前转正的员工。商务部运行出现了问题,我临危受命恢复其正常运转,三年时间里历经人事变动、日夜颠倒、人情冷暖,个中辛苦滋味难言,摸爬滚打到了副总的职位。此时,公司开始做战略转型,从以前纯商贸开始转技术型。后来,以文科生的身份接手技术部,从管理小白到公司总经理,熟知技术运营专业操作、深谙管理制度系统运行,在汲取知识理论的同时自我锻炼。中间还被老板送去读清华总裁研修班,认识了一帮好同学。五年后我成了公司的股东,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七年时间与公司风雨同舟,如果说前面的五年是为了生存,那么后面的两年我开始思考意义——我能从公司再学到什么,我能给公司再带来什么,我究竟为什么工作?

跃入人海筑梦想

   我见过太多的人,自己对所从事的事业并不热爱。热爱不热爱并不是挂在嘴上的话,而有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这个也是我从商贸公司裸辞之后寻找工作的唯一准则——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你愿不愿意、能不能够让孩子继承你的事业,你能不能够给他传授最好的经验?就在这个时候,我转身遇到新的机遇。

   因为父母身体不好,让我很早的意识到了保险的科学和重要。但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从事保险这个行业。因为之前保险给我的感觉就是推销,就是人情,就是死缠烂打。我以为保险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直到我第一次接到我现在所供职的保险公司的陌生电话,第一次见到我的推荐人,第一次聆听了王涛总的事业说明会,第一次依据我的择业标准开始认真思考我的未来,第一次体会了什么是向死而生,什么是待己之心。

   这是一个靠系统给个体赋能的大平台。你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思考,都可以转化成自己的生产力,而且可以成为你分享给别人、助力别人成长的源泉。而在分享给别人的同时,收获最大的当然是自己,不仅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哪里是我们掌握的,哪里是还有存疑的,还可以让我们收获感恩、收获财富、收获自由,可以不断放大个人的影响力。而这一切反过来又让我们自己的成长有了不竭的动力,希望而且能够变得更好。清晰的职涯规划让上升的天花板被顶穿,压力和反思、低谷和困境也成为值得记忆和讲述的故事。三年多的时间,我从保险小白成长为首席寿险规划师,达成所有新人荣誉体系的奖项,拿到新人王的称号,两次达成了全球寿险行业的奥斯卡奖项——MDRT,去年6月曾前往美国迈阿密参会。

   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关心着一路陪伴自己的家人,假期旅游带着爱人看看世界的多样。

平凡之路期未来

   经过三年的打磨,我有了实战的经验和思考的沉淀,有了帮助别人的底气和实力,现在正走在组建团队、确立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也许在这方面我走得太慢,但我相信时间和复利的积累有一天会让平凡变成奇迹,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创造的奇迹。读到这里的朋友,都是有缘人,希望我们相互见证彼此的成长。

   很多年后再相见,看看我的愿望(事业和精神的传承)能否实现;

   更多年以后,我的墓碑上能否刻下这样的文字——

   “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经历过很多故事,不断地自我成长,同时帮助一批人完成了这两件事情的一个人……”

本文转载自兰州大学校友网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2. 【时事观察】朱永彪教授就阿富汗吸引海外投资情况接收《第一财经》采访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七】“国际经纪人”在“冻结冲突”中的作用:以德涅斯特河左岸为例
  4. 【喜讯】我所曾向红教授荣获“上海合作组织20周年”奖章
  5.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五】《国之盛观: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与国家认同》
  6.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51期】“长臂管辖权”的法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7. 【本科生“常识” 读书会第29期】论法的精神
  8.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新任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
推荐内容
  1.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2.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3.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5.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学术交流】李益斌副教授参加第十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杨恕教授应邀参加“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第14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高层论坛”
  4. 【学术交流】李亮博士参加复旦“海外利益保护”学术工作坊活动
  5. 【学术交流】汪金国教授参加“党的二十大与二战史研究”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学习二十大报告专题会议并致闭幕词
  6. 【时事观察】王四海教授就中蒙经贸合作接受“海外网”采访
  7. 【时事观察】陈小鼎教授等就扩员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认同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8. 【时事观察】韦进深副教授就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评论
  9. 【学术交流】汪金国教授参加云南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度联席会议并做发言
  10. 【重磅征文】2023年第四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研究生论坛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