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朱永彪教授参加图书馆读者俱乐部2020年第四次阅读分享会

日期: 2020-12-18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美国宪法序言的首句是“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我们,美国人民……)。“我们是谁?”当代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却在《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中发出疑问,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作者发出此疑问?美国特性在历史上如何形成,在现实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未来又将何去何从?12月11日晚,读者俱乐部在榆中校区图书馆二楼举办了本学期的第四次阅读分享会,会议由图书馆赵老师主持。此次分享会上,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朱永彪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他带领我们从亨廷顿文明冲突的视角,探索真正的“美国人民”,引导我们超越固化思维看世界。

   首先,朱老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塞缪尔·亨廷顿其人,结合时事分析了亨廷顿作品中的前瞻性观点、热点争议以及国内外对其主流评价的变化,并指出这本书对于我们认识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及解读中美关系在当下与未来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朱老师从军事、科技和金融等角度客观地定位了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及中美力量对比的大背景。针对美墨边境墙问题,他引用了书中的观点:“对美国传统的国家特性的唯一最直接、最严重的威胁来自拉丁美洲,特别是来自墨西哥的大量持续不断的移民,以及他们远比黑人和白人高得多的出生率。”“墨西哥移民的持续不断地涌入美国会降低文化同化的动力……随着数量的增加,他们变得更加坚持他们自己的种族认同和文化。”可以窥见,这本写于十几年前书中的前瞻性观点,与美墨边境墙政策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可以说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人口结构变化影响文化基础,从而导致文化的嬗变。朱老师进一步指出,美国的多元文化导致的一个漏洞就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难以表现美国特性。正如书中所言,“一个没有共同文化的社会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一个移民大规模持续涌入的社会将慢慢地不再拥有共同的文化”。伴随移民的流入,美国自上而下的美国化过程出现多方面的阻碍:第一,多元文化主义在知识界和理论界盛行,使国家认同开始淡化;第二,大量拉美裔的聚居;第三,美国政治斗争的需要。而这些因素导致了美国国家民族结构改变,影响国家文化基础,使美国以基督教精神立国的国家特性发生改变。书中强调,美国并不排斥移民,但移民必须是以自身进行美国化为前提的。如果忽略这个前提,就会威胁美国的国家特性从而导致一系列可能的恶果——丧失美国的竞争力,从而丧失世界的领导地位,造成世界的灾难。这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实用主义之外的美国特色——理想主义色彩以及白人至上的逻辑和使命感。

   在此基础上,对于美国未来如何自处、如何与其他国家相处,亨廷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种是全球问题的方案:全球主义方案,对世界上所有国家敞开大门,但会导致被别人同化;霸权主义方案,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自由的体制,但如此一来世界也失去了多样性,因此这两种方案都是不可行的。另一种是民族主义模式,要求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内核,在国际采用多元化的视野。

   此外,朱老师还分享了书中其他的重要观点:“每个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并把自己的 历史当作人类历史主要的戏剧性场面来撰写;文化共存需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而不是促进假设中的某个文明的普遍特性;在多文明的世界中,现代性的道路是摒弃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这些观点无论是对于我们认识国际国内问题还是思考人生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朱老师分享的很多观点颠覆了传统教科书式的思维,让我们在对美国乃至中美关系等问题上跳出惯性固化的窠臼,有了更加客观可清晰的认识。除此之外,在分享的过程中,朱老师始终紧密联系时事尤其是中国道路和中国问题,强调美国所走过的道路对中国的当下和未来的重要借鉴意义。美国处理民族矛盾、人口问题的方法,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流问题等各个领域的经验教训,都是当下中国必须关注和思考的。

   最后,同学们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踊跃提问求教。朱永彪老师分享了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经历,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期望,鼓励大家在本科阶段多读书,广涉猎,这样才能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本文转载自兰州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2. 【时事观察】朱永彪教授就阿富汗吸引海外投资情况接收《第一财经》采访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七】“国际经纪人”在“冻结冲突”中的作用:以德涅斯特河左岸为例
  4. 【喜讯】我所曾向红教授荣获“上海合作组织20周年”奖章
  5.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五】《国之盛观: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与国家认同》
  6.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51期】“长臂管辖权”的法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7. 【本科生“常识” 读书会第29期】论法的精神
  8.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新任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
推荐内容
  1.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2.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3.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5.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学术交流】李益斌副教授参加第十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杨恕教授应邀参加“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成立40周年大会暨第14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高层论坛”
  4. 【学术交流】李亮博士参加复旦“海外利益保护”学术工作坊活动
  5. 【学术交流】汪金国教授参加“党的二十大与二战史研究”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学习二十大报告专题会议并致闭幕词
  6. 【时事观察】王四海教授就中蒙经贸合作接受“海外网”采访
  7. 【时事观察】陈小鼎教授等就扩员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认同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8. 【时事观察】韦进深副教授就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评论
  9. 【学术交流】汪金国教授参加云南大学“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度联席会议并做发言
  10. 【重磅征文】2023年第四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研究生论坛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