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恕教授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日期: 2018-11-22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11月20日,我所所长杨恕教授做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周年:真实评估与未来展望”为题发表演讲。

 

讲座文字记录:

  大家下午好!讲座题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周年:真实评估与未来展望。真实,包括成绩和问题。我今天讲问题多一点,因为成绩在媒体上报道很多,但媒体报道问题比较少,所以我做一个补充。

  主要讲“一带”,但“一带”和“一路”实际上分不清楚,所以有一些是说“一带一路”整体,具体问题讲“一带”多一些。

未参加“一带一路”的主要地区和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提出了大空间、全经济领域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按照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一文中说:基于欧亚非,但不限于欧亚非。所以是向世界提出大空间、全经济领域合作倡议: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中国家是合作主体,推进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快了国内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了今后合作的基础,技术出口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明显增加,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第一是北美,到现在美国、加拿大不参与,而且不参与的态度比较明显。第二是澳大利亚。第三是日本和韩国。第四是欧洲,主要是中欧和西欧。第五是印度。

  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没有包括北美区域,所以不多说。澳大利亚到现在不参加。我觉得这里问题最大、没有参加、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印度,印度是我们的周边国家,又在海上丝绸之路区域里占了一半人口和超过1/4的GDP,印度不参加就有问题了。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对这个国家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在很多重要学术会议上我多次呼吁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加强对印度的研究。

  几个不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情况。2017年,这些国家占了我们国家外贸总额的一半。一些国家没有在倡议确定的空间里,另外一些是在预设地区之内,特别是欧盟和印度。

  六大经济走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里,包括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可能有人反对,中巴经济走廊放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否合适?我放在这里讨论的原因是:这个走廊的起点是新疆南部,其终端是巴基斯坦。这条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我两年前提出一个概念,“‘一带一路’双重身份国家”,即是带上的,也是路上的,巴基斯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包含了四条经济走廊。

  经济走廊的主体是一条运输干线。中蒙俄这条线,上世纪50年代就通了。1951年,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曾经签过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的铁路运输协定,我们习惯叫做《华沙协定》,协定在税收、过境费、便利化和进出口手续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方便,后来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这条走廊的运输量骤减,但一直没有停,这条走廊一直是通的。多年来已经恢复和提高了原有运输线的功能。

  新亚欧大陆桥是半新半旧。其国内段,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早在1962年就通了,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是1990年通的,1992年正式投入运营,和当时中亚已经存在的铁路连接,所以是半新半旧,就是东边一段是旧的,西边一段是旧的,中间一段是新的,也已经开通多年了,运输量在不断增加。

  问题大的是中国-中亚-西亚走廊到现在不通。最早称中吉铁路,预设从阿克苏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后来设想中吉铁路修到乌兹别克斯坦再往西延伸。提出多年了,但一直没有进展,到现在吉尔吉斯斯坦也没有明确表态。这是目前这四条走廊里进展最慢的一个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是国内宣传最多,一般公众和媒体认为成绩最大的一条走廊,但我认为这条走廊的负面效应被大家忽视了。印度不参加“一带一路”,跟这条走廊建设有很大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合作概念,没有什么军事战略的打算,中巴经济走廊因被赋予超出经济的意义,给印度造成了很大的战略疑虑。

  这条走廊北部是克什米尔地区,中巴友谊公路70年代就通了。2006年,当时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这个名字,要沿着原有公路线修铁路、修油气管线等设施。

  首先能不能修铁路?北段要经过克什米尔地区,地理上是帕米尔高原。几年前国内一些地质研究部门做过考察和研究,提出在这个地区有17种严重地质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等。从工程地质条件来说这个地方不能修铁路,更不要说高铁了。

  再看一看从瓜达尔港到喀什的管线。从海平面到近5000米高度,要让油走上去,沿途要修多个增压站,还要增温,因为有时候夏天夜间也到零下十几度,所以必须增压、增温,动力只有靠电,还要修一条并行的输电线路才能保证增温和增压能量需要。如果把这些综合成本都算进去,这个管线成本就高得要命。

那么,既不修管线,也不修铁路,什么都不干吗?不是。把现有中巴公路的改建做好,因为现有的中巴公路有些地方坡太陡、弯太急,路太窄。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五年成果

(一)国际反响良好,国际共识增加。

  五年时间内,做积极反应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在增加,特别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南太平洋地区。特别说一下意大利。意大利现在是欧盟主要国家中唯一一个表示愿意参加的国家,是一个副总理的谈话,但还没有任何政府间的承诺和协议。

  除了官方行为,更多是企业行为,英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情况,尽管官方没有参与“一带一路”,但一些部门,特别是企业已经做了一些比较积极的反应了。

  战略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和非盟、东盟、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耳其“中间走廊”、蒙古国“发展之路”、越南“两廊一圈”,土耳其“中间走廊”是说土耳其是欧洲和西亚之间的走廊,与中国-中亚-西亚走廊契合度比较高。

  突出成果表现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论坛279项成果中,到目前为止已有265项已经完成或转为常态工作,剩下的14项也在推进,落实率达95%。

(二)合作项目取得示范效应

  5年来,“一带一路”聚焦“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推动一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1.走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等建设顺利推进;

2.铁路建设: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竣工通车,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建设稳步推进,雅万高铁(雅加达-万隆)部分路段已经开工建设;

3.港口建设: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科伦坡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建设运行顺利,阿联酋哈利法港战略合作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缅甸皎漂特区项目谈判持续推进;

4.航空合作:中国已与45个沿线国家实现直航,共有37个沿线国家的90家航空公司运营至52个我国城市的定期航班;

5.中欧班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3个城市,已达到“去三回二”,重箱率达85%;

6.园区建设: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成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典范;

7.能源合作:中缅原油管道投用,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正式投入使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按计划推进。

(三)贸易合投资合作不断扩大

  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不断扩大,形成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四)金融合作不断拓展

  中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融资合作,加强资金融通,推动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中国与17个国家核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截至2018年6月,我国在7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41个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7个沿线国家设立71家一级机构。与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开展联合融资合作。加强法律风险防控,启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

(五)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5年来,我国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合作,制定印发了教育、科技、金融、能源、农业、检验检疫、标准联通等多个领域的专项合作规划。通过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等,为沿线国家培育技术管理人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的问题

1.欧盟及韩、日的疑虑

  由于价值观、制度、文化等差异,欧洲国家,主要是中西欧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及其对国际秩序的主张多存质疑或持反对态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至今没有主要的中西欧国家正式参与,它们更多地认为“一带一路”是一种地缘政治考虑。我们说是区域经济发展倡议,它们说是地缘政治扩张,而不是大区域经济发展设想,且做了多种负面的表示。如20多个欧盟驻华使节在4月份写了报告,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很多质疑,实际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不参加。这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西端游离于倡议之外。

  韩国和日本不参与,是因为双边国家关系的问题。2007年钓鱼岛事件之后,中日关系一直在低谷徘徊,最近安倍访华有明显改善,有人说是转折点。是不是转折点,我打一个问号,还要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中韩关系还是比较好的,但在2015年之后,中韩关系急剧降温,造成韩国和日本到现在不参加,国家关系使它们没有参与“一带一路”。

2.中亚(主要是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威胁论”

  要客观认识丝绸之路上的“传统友谊”。关于丝绸之路,相对一致的看法是“兴于汉、盛于唐,至宋渐衰”。而现在中亚国家的人,除了塔吉克人,在丝绸之路繁盛的时候都不在中亚,他们是随着蒙古西征来到中亚的。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繁盛的时候,和中国交往的人已经离开中亚这个地区了,塔吉克人是一直在这儿生活的,其他都不是。

  原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写了一本《哈萨克斯坦需要害怕中国吗?》,他的结论是“哈萨克斯坦不需要害怕中国”,为什么写这本书,就是“中国威胁论”在哈萨克斯坦还有市场。

  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只有不到三十年时间,真正的友谊还需要培植,相互了解是第一步。现在我们对中亚的了解只在经济和对外政策两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中亚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方面研究非常不足。我研究中亚多年,在中亚研究这个圈子里,懂中亚的语言只是极个别人,这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俄罗斯曾经有一位知名的研究中亚的学者,他懂七种语言,出过《中亚12讲》。现在我们对中亚的文化、历史各方面了解都很不足,相互了解是第一步,而第一步还没有完成。

  吉尔吉斯斯坦一家主流媒体曾就俄罗斯、美国、中国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对吉的影响做民调进行排序,其结果是:政治方面,67%的人认为俄罗斯对吉尔吉斯斯坦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次35.6%的人认为是美国,只有14.8%的人认为是中国。在军事领域,86.8%的人认为俄罗斯,30%的人认为是美国,只有6.5%的人认为是中国。在人文合作领域,56.7%的人认为是俄罗斯,35.5%的人认为是美国,只有6.9%的人认为是中国(民调是多选的,加起来不是百分之一百)。在其他国家,我想差别不是太大。这不属于“中国威胁论”,但要看到我们的影响力怎么样。

3.中亚国家间关系不睦

  独立以来,由于历史、水资源、边界、毒品、劳动移民、恐怖-极端活动等原因,中亚区域认同差,国家关系不睦,造成了国家之间的矛盾甚至冲突,使地区合作水平很低,直接影响了地区发展,也影响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内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吉乌铁路没有修,主要原因是吉尔吉斯斯坦认为这条铁路最大的获益者是乌兹别克斯坦,而不是吉尔吉斯斯坦,所以它不积极。中亚国家关系已经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有些问题还很尖锐,现在乌兹别克斯坦新总统上任以后,在缓和周边关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关系有所改进。

4.西亚不稳定的局势

  多年来,不稳定已经成为西亚多个国家的常态。目前,多种力量仍在为权利和利益角逐。目前在西亚更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参加叙利亚的重建。对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关注度远远不如对叙利亚重建的关注。中国是否应该参加,能否参加,怎么参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5.中亚-西亚间的经贸交流低谷

  这个问题我们专门做过研究。一般都认为地缘上相毗邻的两个地区,又都是伊斯兰国家,历史上有很多联系,中亚-西亚间建走廊是顺理成章的事,实际不是这么回事。中亚和西亚在互联互通、经贸等方面联系并不紧密,主要是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之间,但贸易总额只占哈萨克斯坦的不到2%,其他中亚国家是百分之零点几,土库曼斯坦的情况有所不同,它大量出口天然气。历史上,中亚被帝俄征服,西亚是英国和法国的地盘,其间是地缘政治竞争关系,没有紧密联系,苏联时期也差不多。现在两个地区之间经贸合作水平很低,直通的交通线很少。跨里海大桥等建议,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从乌鲁木齐到开罗,如果画一条直线的话,沿线国家首都有开罗、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离100多公里)、巴格达、德黑兰、塔什干、杜尚别等,我叫它中亚-西亚交通发展轴。直线意味着最短距离,今后如果在适当时机可以修路的话,我们应该基本上沿着这条线修,主要大城市和经济中心都在这条线上面或线的周围,离开这条线修,效果和成本肯定不一样。现在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问题很多。

6.新疆能力不足

  在《“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里明确提出:新疆要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但是新疆能力不足,严重限制了这几个功能的实现。新疆GDP只占国内总量1.3%,外贸占0.5%,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对外贸易更多是转口,对境外的经济辐射能力很低,使得其优越的地缘条件难以发挥。另外,新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新疆和周边有八个国家接壤,有17个口岸,但进出口总额很低,而且自然条件大都较差。前几天到塔城的巴克图口岸去了一下,我在那儿待了3个小时,只碰到了4辆卡车。我还去过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两个口岸,海拔3000米,内地的人去了可能气都上不来,货物通过量很低。所以,新疆能力不足是很突出的问题。

7.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选择海上丝绸之路

  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四区”、“八市”:京津冀经济圈、雄安新区、长江流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北京、天津、郑州、上海、武汉、重庆、成都、广州。“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主要经过地区的西北没有在规划之内,意味着国家在相关投入上是有限的,国内区域差别还会扩大,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谈这个问题,就是带区和路区的差别会扩大,这要关注。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区域差别扩大,绝对是坏事。

  “四区”都在东部。也就是说国家的经济发展重心在东部,投资重心也在东部。整个西北这么大一块地方没有中心城市,东北也没有,不大合适。西安城市人口已经500多万了,GDP总量比武汉低一些,但是也低不了多少。从战略布局上来讲,应该考虑。

8.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地区,如果把印度也算上,包括了所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印巴是扩员的,去年正式成为成员国,之前六个成员国全在丝绸之路上。巴基斯坦是双重身份国家,可以放到“丝绸之路经济带”里,印度也一样。如果这样考虑,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或在“一带一路”上。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经贸合作一直是短板。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轮子:安全和经济。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安全轮子大,经济轮子小。车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就绕圈子了。这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老问题。它的八个成员国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之内,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使其达到相辅相成的结果,没有明确答案。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也在考虑。在最早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印度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既不利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又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就是一个例子。中巴经济走廊在

  “一带一路”中起什么作用?在上海合作组织内起什么作用?印巴这两个国家进来以后怎么办?我们很担心上海合作组织今后推行一些计划会难度增加。所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建议和前途

1.加强“带”与“路”关系的研究。

  既牵涉“带”的国内外问题,也牵涉“路”的国内外问题,这是很大的问题,但是现在在这方面我们国内的学术成果并不多,深度更不足。

2.加强六大经济走廊之间关系的研究。

  六个经济走廊在这个统一倡议里应该是什么地位,对所在地区会产生什么结果,其后果之间会产生什么连带效应?    

3.加强中-吉-乌铁路的研究。

  现在研究的很少。我是最早参与这个研究的,最早是中吉铁路,还没有乌的问题,最早是亚投行在2000年提出要修阿克苏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铁路。铁路长度不大,400多公里,亚投行提出基本要求是年货运量不得低于180万吨,计划投资是45亿美元,即1000万美元/公里。我们算来算去,都算不到100万吨的货运量。达不到180万吨货运量,投资就无法回收,亚行是商业银行,不会无偿援助。中吉这段做的工作多一些,吉乌这段怎么办?吉乌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共识是什么,矛盾还有多少?

4.加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研究。

  我们统计了关于六大经济走廊的学术论文,其中中亚-西亚走廊论文量是最低的,才发表十几篇文章,而中巴经济走廊是几百篇文章,很不成比例,很不正常。  

5.深化对提高中欧班列(渝新欧铁路)经济效益的研究。

  中欧班列很多都是亏损的,亏损就不可能长期运行。《“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中说得很明确,要市场运作,长期靠政府补贴不行。

6.深化对丝绸之路的研究,特别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方面。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是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的。在宣传中,特别是对外宣传上,要更关注“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如果这个做不好,在国外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

  举两个例子。美国学者菲利普·霍夫曼写了《欧洲何以征服世界?》一书。其结论是:欧洲靠火药征服了世界,靠中国人创造的火药征服了世界,包括中国。大家知道,火药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的。

  另一位美国学者米华健写了《丝绸之路(牛津通识读本)》,牛津出版社要求很高:第一,写这个内容的作者必须是这方面公认的权威学者;第二,语言表述适合大众阅读,而不是学术论文。书的目录是:第一章

  环境与帝国。第二章 丝路萤光闪烁的时代。“荧光”就是丝绸的光泽。第三章 丝路上的生物学。第四章 丝路上的技术。第五章 丝路上的艺术。他是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丝绸之路的,这深化了丝绸之路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

  我们不能只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去做工作、找答案,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材料,不能仅停留在丝绸之路是中国人创造的这个水平上。

 

结语

  “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五年了,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我们在方方面面的准备还不足。最不足的就是学术界,不研究问题。应该对五年来的成绩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对“一带一路”这一巨大合作空间的建设来说,五年只是一个开始,至少需要做20-30年的规划。任何急于求成、不实事求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只有不回避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完)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美国中亚政策研究(1991—2018年)》出版
  2.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评论》(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3. 【学术动态】我所多位老师应邀担任《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
  4.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5. 【时事评论】李捷教授等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6. 【对外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我驻哈萨克斯坦总领馆、企业与哈多所大学
  7. 【学术交流】米鹏举博士、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亚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8. 【学术讲座】曾向红教授作客“兰山讲堂·思政云课” 分析大国在中亚地区博弈的新态势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3.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5.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6.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媒体报道】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2.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评论》(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3. 【学术动态】汪金国教授就预测2024年国际局势的走向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
  4. 【学术动态】我所多位老师应邀担任《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
  5. 【年终盘点】2023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6.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7. 【时事评论】曹伟副教授就新疆人权事业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
  8. 【时事评论】李捷教授等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9. 【对外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我驻哈萨克斯坦总领馆、企业与哈多所大学
  10. 【学术交流】米鹏举博士、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亚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