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恕:文化是乌克兰危机的核心因素

日期: 2014-03-24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3月18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克里米亚共和国及塞瓦斯托波尔市正式签署条约,接受其加入俄联邦,并组建新的联邦主体。由此,欧盟和美国拉开了对俄制裁的大幕。乌克兰危机有何引起,会向何处发展?克里米亚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会不会引起东乌克兰其他亲俄地区的连锁反应?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能否取得预期目的?中国应该持何立场?就此,光明网记者约请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请他就克里米亚局势问题做权威解读。

  文化是民族关系和冲突的决定因素,也是乌克兰危机的核心

  这次的乌克兰危机,内部原因应该是主要因素。乌克兰独立以后,以西乌克兰为代表的民族情绪一直在发展。东西乌克兰以第聂伯河为分界线,第聂伯河以东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更多;第聂伯河以西,即西乌克兰在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同东乌克兰的差异相当大,在文化和政治上是亲欧洲的。特别是西乌克兰的西部,直到二战时期才加入苏联,并没有真正融入俄罗斯,对俄罗斯文化也缺乏认同感。

  西乌克兰人有着强烈的乌克兰民族情绪和文化优越感,认为乌克兰文化是他们保留下来的,东乌克兰人保留的是俄罗斯-乌克兰文化,而非真正的乌克兰文化。尽管西乌克兰人数较少,但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他们在文化上却保留了更多乌克兰特色的文化和传统。

  在民族关系和冲突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并不是政治因素,也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文化因素。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是最难改变的,如果没有多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的。而且文化关系各个阶层,不管是领导人、精英,还是普通百姓,全体人口都要参与其中。因而,文化因素才是造成乌克兰危机的核心因素。西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缺乏认同感,在文化和政治上要求加入欧盟的情绪特别强烈,乌克兰独立后的20多年来,西乌克兰人已经闹过几次入欧的高潮。我对乌克兰的判断更多是从文化特征来得出的。

 

  政权更迭是乌克兰两种文化势力不断较量的结果,短期内东西乌克兰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

  这次乌克兰危机的直接刺激因素是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有关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当然,在这其中,俄罗斯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提供乌克兰150亿美元的贷款。俄罗斯的这一举措实际上推迟了乌克兰入欧的进程,激化了与以西乌克兰人为代表的入欧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从库奇马到尤先科,从季莫申科到亚努科维奇,政权的不断更迭都与文化因素相关,是乌克兰两种文化势力不断较量的结果。这种文化上的较量在政治上的一个表现是国内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到底是应该选择欧洲式的体制,还是俄罗斯式的体制?另外一个表现是乌克兰究竟是应该往西走,还是往东走?这同乌克兰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相互交织,是影响乌克兰局势发展的又一重要内部因素。

  不过,东西乌克兰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将难以化解,甚至有变得越来越激化的可能。比如,亚努科维奇的下台就是亲欧势力的作用结果。与此相对的是,现在的乌克兰政府、议会亲欧的倾向明显增加。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已经不可逆转,但乌克兰东部其他亲俄地区独立的可能性不大

  我认为,克里米亚并入到俄罗斯已经不可逆转。虽然外有西方国家的抵制,内有部分俄罗斯人的反对,但俄罗斯已没办法后退。普京已经同克里米亚领导人签署了克里米亚成为俄罗斯一部分的条约,并获议会全票通过,这已无法改变。

  克里米亚公投的示范效应目前实际上已经表现出来。在俄罗斯人占多数的东部地区大概有四个州,但其独立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牵扯因素更多,在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人也未必赞同这一行为。另外,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历史上毕竟是融合程度非常高的国家,极端措施并不符合双方的利益。特别是有些地方对乌克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1919年至1934年还曾经是乌克兰的首都,在乌克兰人的心目中有着不同的地位。所以,乌克兰东部其他地区独立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也不会让其加入俄罗斯,但这些亲俄地区的独立运动可能还会继续闹腾一阵。

  至于乌克兰独立以来的转型是否成功暂时还难以判断,不能妄下结论,更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现在乌克兰最大问题是国内的政治势力的斗争和民族内部的分裂情绪,而不是政治制度转型是否成功的问题。

 

  欧盟对乌克兰危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缺乏制裁俄罗斯的有效手段

  实际上,这次局势的演变和动乱,欧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欧盟参与,甚至是主持下,反对派与亚努科维奇签署了缓和局势的协议。但协议刚一签署,反对派在欧盟支持、或者默许下,就闹起来了。这其中难道欧盟就没有责任吗?协议刚一签完就闹,这个责任由谁承担?这是反对派闹起来的,不是亚努科维奇!

  目前,欧盟并没有太大影响力,它对俄罗斯的制裁实际上也缺乏有效手段,难有实际影响。俄罗斯和欧盟的贸易总量是3000多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俄罗斯向欧盟出口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俄罗斯并不缺乏反制手段,如果俄罗斯停止向欧洲供气,对俄罗斯影响大还是对欧盟大?虽然现在欧盟对俄罗斯几个人领导人停止签证,但又能有多大意义?这些俄罗斯人本来就不打算去欧洲,停止签证的意义当然不大。所以,制裁更大程度上是政治姿态上的表达,做个样子说说而已。欧盟对俄罗斯军事上的制裁和打击就更不可能。

 

  乌克兰不可能走中间路线,向西走是大势所趋,但能否加入北约取决于大国博弈和事态的具体发展

  乌克兰地处地缘政治对抗的前沿,加上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不可能走中间路线,奉行中立外交。如果说以前乌克兰在外交取向上还有选择、还有犹豫,那末现在可以预见,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会一边倒地投入欧洲怀抱,加快融入欧洲的步伐。

  至于乌克兰会不会进一步加入北约?现在的问题首先不是乌克兰愿不愿意加入的问题,而是欧盟考虑到其他因素,在迟滞这一过程。在此之前,北约明确表示不再扩张,也就是说北约扩张的过程终止了。这次危机之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愿望会更强,欧盟也会在修正它的观点,北约、欧盟的相关政策都会随之调整。实际上,这一政策调整在安全意义上对俄罗斯的影响比对俄罗斯制裁更大。

  但乌克兰加入北约也肯定会挑战俄罗斯的底线,这是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现在只能说,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说,乌克兰下一步加入欧盟是大势所趋,但是乌克兰能否加入北约还有待于各方力量的博弈。

  对于俄罗斯而言,现在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亚事件之后,各方如何反应?克里米亚有200万人口,除了俄罗斯人,主要还包括乌克兰人,鞑靼人等,他们会怎么反应,动荡局势是否会在乌克兰延续,如果延续,俄罗斯会怎么办?俄罗斯应该先把这个问题看明白。虽然克里米亚地缘政治地位重要,但缺乏资源,除了气候条件较好外,工业、农业基础薄弱,淡水也比较缺乏,经济自给能力比较弱。所以,克里米亚的未来取决于下一步俄罗斯会怎么做。

 

  短期内,乌克兰不可能走出政权更迭和东西对抗的怪圈,也不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的冷战

  至少短期来看,乌克兰走出政权更迭的怪圈不可能。克里米亚事件以后,乌克兰国内在外交取向选择方面的矛盾会更大,而且近期也不可能改进。与此同时,外部力量对乌克兰的作用可能会进一步突出。

  至于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引起局部冷战?总的来讲,乌克兰危机引发俄罗斯和欧盟“冷战”对抗的可能性不存在。另外, 20世纪的冷战是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的,但现在欧盟不是一个超级大国,而是国家集团,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也缺乏冷战对抗的条件。即使双方关系的紧张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则是处于对抗前沿的乌克兰,这并不符合乌克兰的利益。

 

  俄罗斯违反了自己签署的国际条约,合并克里米亚是弊大还是利大还有待判断

  克里米亚公投是否违反联合国宪章难以判断。因为联合国宪章里没有类似表达,没有关于公投决定主权地位的具体表述。俄罗斯错在何处?我们说俄罗斯违约指的是违反了《阿拉木图宣言》。苏联解体前,俄罗斯和其他11国(波罗的海3国和格鲁吉亚除外)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言确立了互相承认并尊重领土完整及现有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克里米亚的公投和加入俄罗斯肯定改变了既有边界,违反了《阿拉木图宣言》。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只考虑中俄关系,还特别要考虑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中亚这些伙伴国对我们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亚国家没有一国表态支持俄罗斯。纳扎尔巴耶夫在和普京通话时指出,我们作为战略伙伴,理解和支持俄罗斯保护在乌克兰少数和安全的立场,但希望所有利益相关方能够保持克制,并采取预先措施,尽快谈判,以实现局势正常化。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必须在保持主权完整和遵循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解决乌克兰危机。纳扎尔巴耶夫在和默克尔、奥巴马通话时也有相同表态,他说,反对相互威胁和使用最后通牒式的手段。

  总的来说,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公投并合并克里米亚,最终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现在还不好判断。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应该是:低调、中立、不介入

  对于乌克兰危机,中国的立场应该是:低调、中立、不介入。实际上,中国并没有能力介入,也没有必要介入乌克兰危机。一方面,我们和俄罗斯是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台湾、西藏、新疆等地区分裂主义势力的问题。

  实际上,这次俄罗斯的做法是应该加以指责的。尽管起因是由乌克兰和亲西方势力引起的。但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公投,并将其纳入俄罗斯国土,这个做法中国是应该明确反对的。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受分裂主义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克里米亚公投,从定义上来讲,就是一次分裂活动。我们现在说内忧外患,最大的内忧是什么?就是分裂主义。中俄关系再重要,也不会重于我们的内政。所以,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以公投的形式决定其法律地位的做法,我们都要坚决反对,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主义。

  外交为内政服务是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必须要了解国情,这是基本前提。反分裂是我们中亚所的重要研究任务,中亚、分裂主义、反恐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此我们作了很多工作,深知分裂主义对中国的重要危害。

  对于克里米亚公投,中国不应该在联合国弃权,应公开表达我们的反对态度,但可以向俄罗斯作解释,俄罗斯也会理解。因为他们也面临分裂主义的威胁。所以,我们不能说“尊重人民选择”,只能讲“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原文见:http://www.gmw.cn/content/2014-03/21/content_10740516.htm)

标签:
学术论著
图片新闻
  1.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美国中亚政策研究(1991—2018年)》出版
  2.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评论》(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3. 【学术动态】我所多位老师应邀担任《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
  4.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5. 【时事评论】李捷教授等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6. 【对外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我驻哈萨克斯坦总领馆、企业与哈多所大学
  7. 【学术交流】米鹏举博士、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亚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8. 【学术讲座】曾向红教授作客“兰山讲堂·思政云课” 分析大国在中亚地区博弈的新态势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3.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5.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6.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美国中亚政策研究(1991—2018年)》出版
  3. 【开卷有益】曾向红、杨双梅所译《国际关系中的差异问题》一书出版
  4. 2023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5.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近年出版的学术专著(1998-2023年)
  6.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中亚研究:理论基础与研究议题》一书出版
  7. 【开卷有益】李捷教授所著《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研究》一书出版
  8. 【学术评论】焦一强教授就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意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9. 【学术评论】高婉妮副教授等人就国际关系等级制理论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10. 【时事观察】王四海、魏锦:中国-中亚峰会为共建“一带一路”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