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一强:《中国文化走向中亚障碍因素分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汪金国、张吉军:《论后塔利班时代阿富汗的政治发展——从政治文化维度的探讨》,《南亚研究》2013年第1期。
刘亚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探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曾向红、杨恕:《中东变局的发展过程、动力与机制研究:以埃及变局为中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期。
李正元、张新平:《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治理:理念、原则与重点》,《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
陈小鼎、王亚琪:《东盟扩员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启示与借鉴——兼论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的前景》,《当代亚太》2013年第2期。
焦一强、刘一凡:《中亚水资源问题:症结、影响与前景》,《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丁志刚、董洪乐:《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思想战线》2013年第2期。
郭琼:《评析奥巴马的缅甸之行》,《亚非纵横》2013年第2期。
张新平、张博:《苏联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执政体制教训》,《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第2期。
曾向红、陈一一:《为何爆发内战: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比较》,《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第4期。
杨恕、王琰: 《论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特征》,《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
曾向红、黄敬荣:《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俄在中亚地区互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曾向红:《美国对埃及变局的应对及其效应——基于架构视角的考察》,《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3期。
刘亚妮、杨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公民教育述评》,《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张新平、杨荣国:《试析美国学界新“弃台论”思潮及其面临的批评》,《台湾研究集刊》2013年第3期。
戴巍:《整合与转型:论新中国建立初期甘南藏区地方政治体系的建构》,《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
曾向红:《美国参与中亚事务的主要途径及其效果研究》,《当代亚太》2013年第4期。
李捷:《南苏丹现状研究: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视角》,《亚非纵横》2013年第4期。
曾向红:《试析政治伊斯兰力量未在中东剧变中发挥突出作用的原因》,《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4期。
杨恕、蒋海蛟:《中亚五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问题研究》,《国际观察》2013年第5期。
陈小鼎、王亚琪:《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之争——兼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学术自觉》,《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第5期。
陈小鼎、刘丰:《肯尼思·华尔兹的理论品性及其启示——反思当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困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7期。
朱倍德:《民族冲突对中亚政局稳定的影响》,《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8期。
张新平、胡楠:《安全复合体理论视阈下的北极安全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9期。
丁志刚、张正堂:《民间反腐网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求实》2013年第10期。
李捷:《全球化与分裂主义关系研究》,《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第3期。
杨恕、朱倍德:《后苏联时期俄乌关系中的历史、文化因素》,《俄罗斯研究》2013年第5期。
曾向红:《遏制、整合与塑造:美国中亚政策的战略目标》,《俄罗斯研究》2013年第5期。
朱永彪:《撤军后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地位与影响》,《南亚研究季刊》2013年第4期。
李捷、曹伟:《斯里兰卡内战结束以来印度对斯政策分析》,《南亚研究》2013年第4期。
郭琼:《俄罗斯提速远东开发战略探析》,《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5期。
杨恕:《中国西部地区需要什么样的新丝绸之路——从北京的战略构想到兰州的现实诉求》,《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第23期。
朱永彪:《阿富汗塔利班的现状与困境》,《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第4期。
杨恕、郭旭岗:《圣战派萨拉菲的缘起与现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