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学读书会”第六期读书交流活动如期在榆中校区天山堂如期举行,本期交流会的讨论主题是翟学伟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有来自2012级、2013级国际政治专业、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及2014级政治学专业的9名同学参与了本次读书会。本次活动伊始,由来自2013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丁义同学和2014级政治学一班的宋志超做了自我介绍,老成员也分别做了自我介绍,并欢迎新成员的加入。
之后,王幸运同学做了本书的导读。他以“面子之缘起”为题,分别从研究方法、基本假定、成本与收益、累积、崩溃、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共八个方面对此书的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分析了中国人情社会及面子的产生原因,并指出中国人情关系的本质在于一种“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关系。在导读期间,大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提问与质疑,讨论解决了部分问题,也指出了导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同注意。
张立国对于四中全会中强调的依法治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西方,法律、法治意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宗教中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延伸,有很好的宗教信仰基础,到近代以来还有了启蒙运动等,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西方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形成奠定了观念基础;而中国,自孔子始,就逐渐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并演化到今天的以人情、面子等为特征的人际关系和人情社会,这就导致中国缺乏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因此,总的来说,中国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童雁认为中国是一个情理社会,凡事讲究合情合理,与西方相比,法律会存在更大的裁量空间,她赞同日本学者滋贺秀三在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的研究中提出的中国传统的法律与审判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非常精密的调整以及教化的观点;其认为中国式审判制度的根本特征可以理解为一种行政技术,而不像现代西欧的审判那样强调程序公正,强调职业法官的独立性。而丁义指出西方法治国家的典型——美国分权的目的是为了分权本身,以法律规定的方式确保公平公正,而中国自古至今的分权是为了更好地集权,以维护政治统治。童雁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中西行政体制的比较应该注意到其不同的行政效率,中国行政体制的效率明显高于美国,遂认为中国式的法律更合适中国社会,丁义又指出,效率不仅在于决策与执行的速度,还在于决策的质量。
刘永涛认为,社会结构与社会治理方式、手段的选择有重要的关系,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流动性差与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不过多地依赖于法不无关系。小农经济下,民众安土重迁,人情关系极重,这区别于西方的社会结构不利于法治观念的形成于法治社会的建立,两人认为民众观念和社会结构是解释法治在中西方的不同地位的两个角度。之后,大家纷纷围绕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王欣洁认为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会淡化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情、面子观念,有利于我们现代社会朝着法律、制度、理性发展。我们主观上增强社会流动性很难,但客观上这个时代的信息科技、便捷交通正潜移默化地增强着社会的流动性,民众安土重迁的观念正在逐渐淡化。而童雁则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人情社会并非不好,只是人情过多地干预了公共领域,人情与法律应该在各自的框架与界限内作用于人的不同行为。
自读书会成立以来得到了诸多“读书爱好者”的响应与参与,并吸引了不同学科、专业的同学参加。同学们在读书与参加交流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读书是一件令人十分愉悦的享受与放松,而非一种负担或折磨,快乐阅读、快乐学习也是我们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