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丁志刚:《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江汉论坛》2014年第1期。
曾向红、杨恕:《美国中亚研究中的“危险话语”及其政治效应》,《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期。
郭琼:《中国在中亚地区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践、挑战及建议》,《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杨恕、张玉艳:《努尔库运动与葛兰运动辨析》,《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丁志刚:《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与国家治理体系》,《学术界》2014年第2期。
杨恕、王琰、王婷婷:《西姆拉会议与西藏分裂主义》,《南亚研究》2014年第1期。
杨恕、蒋海蛟:《伊斯兰复兴和伊斯兰极端主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曾向红、楼千舟:《从社会运动到内战的演变机制》,《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3期。
曾向红:《中亚国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认知与预期》,《当代世界》2014年第4期。
沈晓晨、杨恕:《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激进化研究主要路径评述》,《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3期。
郭琼:《新形势下中俄加强在中亚合作的利益分析》,《亚非纵横》2014年第2期。
李超、曾向红:《试析文化因素对中亚一体化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14年第2期。
周明:《地缘政治想象与获益动机——哈萨克斯坦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评估》,《外交评论》2014年第3期。
陈小鼎、王亚琪:《从“干涉的权利”到“保护的责任”——话语权视角下的西方人道主义干涉》,《当代亚太》2014年第3期。
曾向红、李廷康:《上海合作组织扩员的学理与政治分析》,《当代亚太》2014年第3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1期转载。)
沈晓晨、杨恕:《试析“反恐怖主义激进化”的三个关键维度》,《欧洲研究》2014年第3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1期转载。)
杨恕、王术森:《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发展及其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14年第4期。
杨恕、李捷:《我国分裂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国际政治研究》2014年第5期。
丁志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中国中亚外交》,《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9期。
杨恕、王术森:《人口迁移:全球化进程中的“双刃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4期。
杨恕、蒋海蛟:《“圣战派萨拉菲”在中亚的活动及其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4年9年全文转载)
曾向红、霍杰:《西方国家对“保护的责任”的选择性适用:响应因素与案例分析》,《欧洲研究》2014年第5期。
杨恕:《“三股势力”已合成一体 当前恐怖活动新特点新动向》,《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6期。
陈小鼎:《美国外交政策的结构动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0月15日。
丁志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甘肃日报》2014年10月27日。
杨恕:《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欧亚经济》2014年第4期。
高婉妮:《发展中的中国为什么要对外援助?》,《红旗文稿》2014年第15期。
蒋海蛟、曹伟:《中亚圣战派萨拉菲:概念、过程、网络》,《新疆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朱永彪、沈晓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对中亚的影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6期。
曹伟、杨恕:《20世纪30年代苏联红军两次出兵新疆及其原因》,《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
杨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口》,《中国投资》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