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论】焦一强教授就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意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日期: 2023-08-3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 ...
   

全球文明倡议

架起世界沟通之桥

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现代化作为一种文明样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在世界面临多重危机叠加影响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各国现代化进程遭遇严峻挑战,人类再次处在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旨讲话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为破解人类现代化进程之困境与难题,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对于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世界民心相通、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全球文明观

打破西方文明优越论

文明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化标志着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全球文明倡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站在全人类高度,以全新的现代化文明观打破西方文明的傲慢与偏见。文明本质上没有高低贵贱与优劣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尽管欧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属于现代化先发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文明就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全部方向和顶峰。自近代率先迈进现代化大门之后,西方便开始极力鼓吹和宣传西方文明优越论,不断人为杜撰和塑造西方文明优越话语体系,目的在于宣扬西方“普世价值观”。西方文明优越论是“西方中心论”大行其道的逻辑基础。尽管西方文明优越论借助现代化进行巧妙的美化和包装,但这并不能掩盖西方国家行使文化霸权以及为其殖民扩张和干涉别国内政进行辩护的真实意图和本质。

全球文明倡议首先提出并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博大情怀和历史担当,对于打破西方文明优越的傲慢神话,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及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和现代化样式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人类共同价值

助推世界文明进步与发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公平与正义是构建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基石,民主与自由是全人类永恒的理想追求。世界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特殊性,都是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都蕴含着独特价值并对各自现代化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只有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文明百花园才能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表明,现代化与价值观具有高度内在统一的逻辑关联。任何现代化道路都根植于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基础和价值观念之中,并受一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不同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决定了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和道路选择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单一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化率先发端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总体而言,西方式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服务于少数垄断资产阶级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在价值指向和发展理念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式现代化截然不同。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借其现代化先发优势极力鼓吹和宣扬西方“普世价值”,妄图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和资本逐利逻辑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式现代化逐渐陷入困境,给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反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发展行稳致远,取得了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于“普世价值观”的西方式现代化之所以无法破解人类现代化面临的发展难题,根本原因在于其奉行“零和博弈”的霸权思维与理念,与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并不等同于全人类价值。世界是全人类的世界,全球化时代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要化解当今世界的矛盾与风险,就需要仰仗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智慧,需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助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以解决全球问题,从而实现全人类构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

全球文明倡议

筑起国际合作民心基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全球化是把双刃剑。随着冷战终结,国际局势得到极大缓和,全球化作为一种时代潮流迅猛发展,给世界经济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带来了深远和积极的影响。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与联系日益紧密,诸多国内问题跨越国界逐渐外溢并上升至地区乃至全球层面,从而衍生出许多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和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摆脱当今世界发展困境和破解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就需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通力合作。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弊端和缺陷,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一己之利,大搞单边主义,鼓吹“脱钩断链”,煽动阵营对抗,肆意挑起文明冲突,人为地给国际合作与交流设置障碍,严重侵蚀并破坏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基础。

文明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不仅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而且对于化解国家间认知分歧、隔阂偏见乃至矛盾冲突,从而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发挥着特殊的黏合剂作用。人文交流与合作具有沟通民心的优势功能,而民心相通是国际合作的社会基础。全球文明倡议特别指出,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当今世界,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比起任何时期都需要沟通。全球文明倡议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理念,为加强世界各国合作提供了广泛的民心基础,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作者系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标签:
学术论著
图片新闻
  1.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美国中亚政策研究(1991—2018年)》出版
  2. 【学术动态】曹伟副教授就涉疆人权议题在《北京评论》(Beijing Review)上发表评论
  3. 【学术动态】我所多位老师应邀担任《国际安全研究》匿名审稿专家
  4.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曹伟副教授赴新疆参加学术研讨会
  5. 【时事评论】李捷教授等就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现象在“丝路新观察”发表评论
  6. 【对外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访问我驻哈萨克斯坦总领馆、企业与哈多所大学
  7. 【学术交流】米鹏举博士、靳晓哲博士应邀参加亚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8. 【学术讲座】曾向红教授作客“兰山讲堂·思政云课” 分析大国在中亚地区博弈的新态势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3.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5.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6.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美国中亚政策研究(1991—2018年)》出版
  3. 【开卷有益】曾向红、杨双梅所译《国际关系中的差异问题》一书出版
  4. 2023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5.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近年出版的学术专著(1998-2023年)
  6. 【开卷有益】曾向红教授所著《中亚研究:理论基础与研究议题》一书出版
  7. 【开卷有益】李捷教授所著《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研究》一书出版
  8. 【学术评论】焦一强教授就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意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9. 【学术评论】高婉妮副教授等人就国际关系等级制理论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评论
  10. 【时事观察】王四海、魏锦:中国-中亚峰会为共建“一带一路”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