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守先待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阶段性盘点
一、读书会介绍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成立于2018年6月,是具有明确发展目标、成熟组织模式的专业读书会。
(一)“笃研”读书会的发展目标
“笃研”读书会的阅读资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刊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等期刊上的中文论文和英文论文,二是读书会成员尚未发表的论文初稿,三是学术专著。通过阅读这些文献,读书会成员可以了解前沿学术动态、增强规范研究意识、提升文献鉴赏能力、改善语言文字表达。
(二)“笃研”读书会的组织模式
“笃研”读书会坚持自发筹备与外来赞助的结合、自愿参加与请假制度的结合、自我服务与顶层规划的结合、自主阅读与集体商讨的结合、自行宣传与平台推送的结合。同时,“笃研”读书会坚持“主体多元”、“思想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在参与主体上,既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参加,也有非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参加;既有本科生参与,又有硕士生、博士生参加;既有固定的专业教师指导,也有流动的学术大咖做客;在参与讨论的内容上,兼收并蓄,包容不同意见;在主持人的选拔上,每个参与读书会的成员都有机会成为主持人,主持议题,锻炼能力。
“笃研”读书会举行第二十三期交流活动
二、历次读书会阅读篇目
第一期 2018年6月14日
1.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
2.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3.王缉思等:《0302 政治学一级学科 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4.袁正清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会议” 第一分会场 议题一:世界格局演变与理论创新记录》(未公开)。
第二期 2018年6月28日
刘博文:《战败国为何发动复仇战争?》,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1期,第89-127页。
第三期2018年7月13日
曾向红、陈一一:《为何爆发内战: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比较》,载《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第4期,第91-124页。
第四期 2018年7月27日
曾向红:《国际关系中的蔑视与反抗——国家身份类型与承认斗争策略》,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5期,第125-155页。
第五期 2018年8月10日
曾向红:《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心理动机研究——兼论对中国独联体地区外交的启示》,载《当代亚太》2016年第1期,第30-74页。
第六期 2018年8月31日
1.汪金国、陈亚州:《蒙古国国家身份的重构及其与上海合作组织的认同》(未发表);
2.曾向红、陈明霞:《卡塔尔断交事件中的承认问题》(未发表)。
第七期 2018年9月16日
宋亦明:《国际官僚与国际制度竞争退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8期,第62-93页。
第八期 2018年9月28日
1.余博闻:《治理竞争与国际组织变革——理解世界银行的政策创新》,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6期,第78-107页;
2.熊炜:《“借权威”与妥协的领导——德法合作的欧盟领导权模式》,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6期,第30-50页。
第九期 2018年10月14日
1.曾向红、杨猛:《土耳其寻求加入“金砖国家”的动机与可能性分析》(未发表);
2.曾向红、陈明霞:《卡塔尔与沙特的承认斗争互动》(未发表);
3.曾向红、李琳琳:《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谜——美国选民的身份焦虑与偏好伪装》(未发表)。
第十期 2018年10月26日
1.李捷、张露:《非对称自治模式上国家民族构建的路径——西班牙经验的考察》(未发表);
2.曾向红、陈科睿:《恐怖分子的行为激进化机制研究:以“伊斯兰国”参与者为中心》(未发表)。
第十一期 2018年11月10日
1.Bernardo da Silva Relva Teles Fazendeiro, “Keeping face in the public sphere: recognition, discretion and Uzbekistan’s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1991–2006,”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4, No.3, 2015, pp. 341-356;
2.李捷、赵磊:《大选后巴基斯坦的政治格局及其影响》(未发表)。
第十二期 2018年11月25日
1.王栋:《国际关系中的对冲行为研究——以亚太国家为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年第10期,第21-49页;
2.聂文娟:《菲律宾外交议题的污名化与对外政策选择》,载《东南亚研究》2018年第5期,第37-53页。
第十三期 2018年12月12日
1.林民旺:《国际安全合作中的潜规则:一项研究议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8期,第41-53页;
2.莫盛凯:《“特朗普冲击”与2016年美国大选:基于民调的回溯性分析》,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3期,第106-141页。
第十四期 2019年1月11日
曾向红、辛万翔:《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否必然?——承认理论视角下的一种考察》,载《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1期,第63-84页。
第十五期 2019年4月18日
陈小鼎、王翠梅:《周边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基于制衡能力和制衡意愿的解释》,载《当代亚太》2019年第1期,第56-87页。
第十六期 2019年5月13日
连波:《追随战略的“黄昏”:基于东南亚国家对中美两国战略取向的分析》,载《当代亚太》2019年第1期,第88-117页。
第十七期 2019年5月24日
1.凌胜利:《二元格局:左右逢源还是左右为难?——东南亚六国对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的回应(2012-2017)》,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4期,第54-91页;
2.刘丰、陈志瑞:《东亚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载《当代亚太》2015年第4期,第4-25页。
第十八期 2019年6月14日
曾向红、罗金:《边界功能、威胁认知与中国对陆上边界危机的应对——以1962年与2017年中印边界危机为中心》(未发表)。
第十九期 2019年9月15日
李泽:《战略行为匹配程度与美国亚太联盟凝聚力》,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期,第128-155页。
第二十期 2019年9月23日
1.杨博:《对欧美国家“独狼式”恐怖袭击成因的量化分析》,载《公安学研究》2019年第1期,第28-49页;
2.李益斌:《欧盟恐袭主体认知偏差与“文明冲突”的关系》,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4期,第146-153页。
第二十一期 2019年10月8日
1.John J. Mearsheimer, “Why the Ukraine Crisis Is the West’s Fault,”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October 2014, pp. 1-12;
2.曾向红:《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的心理动机研究——兼论对中国独联体地区外交的启示》,载《当代亚太》2016年第1期,第30-74页。
第二十二期2019年10月28日
1.赵广成:《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一项研究议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1期,第99-121页;
2.陈拯:《规范阻滞及其策略——以中俄等在“保护的责任”演进中的实践为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6期,第65-90页。
第二十三期 2019年11月12日
1.徐田波:《大一统与制衡》,载《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1期,第78-105页;
2.刘俊智:《“反均势逻辑”与国际体系的嬗变——“竞相扩张”与战国体系的终结》,载《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第104-132页。
第二十四期 2019年11月26日
1.李晨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别与区域研究范式的思考》,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0期,143-155页;
2.孙壮志:《中国中亚研究70年:成就与问题》,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1-8页;
3.孙壮志、王海媚:《21世纪以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进展与不足——孙壮志研究员访谈》载《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2期;第143-160页;
4.肖斌:《中国中亚研究:知识增长、知识发现和努力方向》,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9年第5期,第1-26页。
第二十五期 2019年12月10日
1.葛汉文:《特朗普时代美国的同盟政策及同盟体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年第1期,第1-20页;
2.钟飞腾:《特朗普主义与美国同盟体系的转型》,载《当代美国评论》2019年第3期,第20-47页;
3.左希迎:《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会走向瓦解吗》,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10期,第48-73页。
第二十六期 2019年12月23日
1.周明、翟化胜:《“伊斯兰国”“外籍战士”的来源分布:国别差异与影响因素》(未发表)
2.李捷、赵磊:《正义运动党政府的俾路支和解策略研究》(未发表)
3.曾向红、李琳琳:《国际关系中的污名——生成机理与案例分析》(未发表)。
第二十七期 2020年6月15日
[美] 康灿雄,李巍、石岩、王寅译:《裙带资本主义:韩国和菲律宾的腐败与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第二十八期 2020年9月21日
[美] 理查德·内德·勒博,陈定定、段啸林和赵洋译:《国家为何而战?——过去与未来的战争动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第二十九期 2020年10月17日
[俄] 安德烈·齐甘科夫,关贵海、戴惟静译:《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第三十期 2020年11月5日
1. Deborah Welch Larson and Alexei Shevchenko, “Status Seekers:Chinese and Russian Responses to U.S. Prima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4, No.4, 2010, pp.63-95;
2.Andrej Krickovic and Chang Zhang, “Fears of Falling Short versus Anxieties of Decline:Explaining Russia and China’s Approach to Status-Seeking,”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13, No.2, 2020, pp.219–251.
第三十一期 2021年1月4日
Ayşe Zarakol, After Defeat: How the East Learned to Live with the Wes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笃研”读书会举行第二十七期交流
三、读书会成员感悟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杨猛
有幸在研究生最后一年参与了“笃研”读书会。读书会没有门户之见、内外之别,不限师门和专业,是一个开放包容和充满朝气的学术盛会,历时两年至今,品质越做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西部高校颇具知名度的读书会。我相信,每一个参加读书会的同学都会学有所得,这是因为:
读书会是一个学习盛会:做学术的第一步是模仿,任何大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以供后人继续模仿、创新。每一次读书会都是对某一篇文章的深度剖析,一番批判学习后,抽离出可以模仿的精华之处,久而久之,别人的东西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读书会是一个交流大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书会的魅力之一便是大家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其结果要么解决某一位同学的困惑,要么激发出某个写作灵感,某位同学可能就凭着这点灵感回去之后写出来一篇高水平论文!
读书会是一个表演集会:我们读书读到硕士、博士,可能写作能力都不会太差,但表达能力或有欠缺。人都说,如果不能把一个观点写出来,可能根本就没把这个观点想透,其实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口头表达出来,本质上依然是头脑混乱的。从实用角度看,以后硕博士答辩、走上教师岗位之后的学术演讲、课堂教学都需要自信、清晰有力的表达。以表达促思考、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相结合,则学术之路顺矣。
记得在离开兰州前,我依然按时参加了最后一次读书会,因为真的舍不得。希望读书会越办越好,在西北大地上绽放最美思想之花。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陈明霞
正如导师反复强调的那般,“问题意识”与“批判意识”是我个人参加“笃研”读书会以来最大的收获。当然,收获远不止于此,还有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学问”亦是导师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此外,想法的碰撞产生灵感火花的过程是我在读书会中最喜欢与享受的:表述自己、聆听他人对学术研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参与读书会的同学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基于各自的认知阐发观点与看法,个人认为,对于每一位在场的聆听者而言,每一位表述者的想法都或将成为研究灵感的源泉。最后,基于个人的感受,就读书会每次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提一点小建议: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导师或可首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参考一下同学们推荐的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2020级博士研究生翟化胜
2018年6月份由曾向红教授牵头发起、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最先负责的“笃研”读书会因其功能多样而被赋予过多种称呼。其一,从社交功能上讲,“笃研”读书会成为政国院、中亚所等院内外师生加强互动、增强了解的“团建小组”。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再到博士生,从政国院内部再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读书会俨然成为一个汇聚各个学历层次、学科层次的社交平台。其二,从研究生培养的功能上讲,“笃研”读书会成为学生论文的评价平台,是真正的“论文诊所”。从读书会开办以来,增强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就是宗旨之一。在读书会上,研究生自己的日常习作作为阅读材料,供大家评价,对特定论文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升了文章的质量。其三,从知识传播的功能上讲,“笃研”读书会推动了学生学术视野的扩展。众所周知,国际关系是一个极度分化的学科,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研究领域,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的深化,但客观上阻碍了学术视野的泛化。“笃研”读书会最大程度地弥补了这一缺憾。读书会所阅读的材料非常广泛,文章类型丰富,主题多样,方法多元,使学生们了解到自身研究主题以外的其他主题,扩展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为学生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总之,“笃研”读书会是一个集提升学术能力、扩展学术视野、增进彼此友谊的多功能学术共同体,在增强学生学科意识、提升学术嗅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田嘉乐
“笃研”读书会是让我看见距离的地方。一学期,从中文到英文,从书籍到论文,一次又一次,在阅读中学习鉴赏和批判,在读书会中学习思考和方法。老师说过:“看书要先学会鉴赏,再去批判,不能只批判而忽视鉴赏,既要鉴赏也要有批判思维。”确实,看书和接人待物有相通之处,先看优点,再看缺点,先学习后反思。读书会上大家的发言让我看见距离,会后老师的总结让我醍醐灌顶。距离让我自卑,但这并非全部,距离更要求我要直面距离,补短板,迎头赶上。
“笃研”读书会让我切身明白做个“躬身入局”之人。人们常说,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而这或许就是清醒地堕落,只想不干,这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读书会让我看见了距离,但更让我清楚做个“躬身入局”之人的重要性,我自己虽接触国际关系为时不长,基础薄弱,但担忧无用,行动有果。
“笃研”读书会是个让我看见距离的地方,更是让我懂得直面距离的地方。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李兴基
恍然一梦间,三年硕士生涯就快走到终点,执笔落词,回想刚参加“笃研”读书会时,老师的一句话仍然印在心中,“学做学问要先学做人”,被老师深厚的学术抱负与人格追求所折服。三年间,每次读书会都是一场“头脑风暴”,在老师的穿针引线下,让我一个跨专业读研究生的“小白”逐渐领悟到国际政治专业和国际关系专业的无穷奥妙,并且以“有恒”学术编译为载体,接受了专业的学术训练。回首往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唯有笔耕不辍,殚精竭虑,才能不负良师所授与此间所学。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杨鹏飞
参加读书会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笃研读书会继承兰州大学独树一帜,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参加读书会的一年,我深受启发,读书会一方面提高了我做科研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我的问题意识。在这里大家坦诚交流,相互学习,每次参加读书会总有一种如沐春分的感觉,尤其是老师最后的总结,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感谢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感谢老师们,也感谢读书会一路成长的朋友们。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少文
自进入兰州大学以来我全程参与到“笃研”读书会,确实受益良多。读书会给我们提供静心阅读和分享己见的难得机会。大活602的会议室是承载我们读书、思考与分享的一方天地。这里没有师门界限,没有领域隔阂,只有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年轻学子。平心而论,如果不是读书会,我可能永远不会读完一整本英文著作,永远只是毫无目的、死板地阅读,永远被禁锢在自己的思想中。读书会上,各位同学围绕阅读文献分享己见、交流所得,往往能够激发思考,碰撞出火花,对大家的研究与写作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坤
自参加读书会以来,看了一些国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和书籍,让本不是该领域的我收获满满。不仅是让自己了解了很多国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可以说正是在读书会和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自己了解到何为“学术”和科研。期待“笃研”读书会越办越好!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宇
把握文章的逻辑,带着鉴赏意识、批判意识、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去阅读文章,这是在参加读书会的这一年半里,我最大的收获。在读书会里,小伙伴们极具学理性的激烈辩论,老师幽默风趣而又有宏大视野的指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助力了我们的文章写作,并帮我们找到了归属感。最后,桌上的小甜品,是紧张的读书会之后老师给我们最大的慰籍,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泽亚
自加入兰大政国院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参加了四次读书会,收获颇丰。鉴赏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规范意识是我参加读书会以来最大的收获和感悟。通过参加读书会,不仅能够让我静下心来认真读上几本书,提炼精华,更能让我接触学术前沿、顶级期刊。通过参加读书会,我也认识到了学科交融的重要性,学好国关不仅要熟读本专业的书籍,更要涉猎广泛,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比如社会学、经济学等。每次大家发言结束后,老师都会认真解答每个人提出的问题,也会提出他独特的见解,老师对文献的把握和批判,不仅可以启发思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还能把文献中的理论与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联系起来,引发更多思考,使读书会不单单是读书,更成为我们学术道路上的敲门砖。我一定会谨记老师的教诲,阅读著作夯实基础,阅读期刊了解前沿,阅读报纸把握动态,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认真读书,我们的“笃研”读书会也会越办越好!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连小倩
“笃研”读书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每一期的阅读书目都与我们的研究紧密联系,老师也有意识地培养大家的问题意识和批判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于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种锻炼。而老师同学们分享的读书体会则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审视自己。每个人对文献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这样才产生了思维的碰撞,让我对文献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学会反思自己思考角度上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是我们20多人的读书会,人人皆可为他人之师。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尉锦菠
在托马斯·库恩看来,科学是一项时代工程。因此,每一个迈入“政治学大门”的初学者都应该努力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发展,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著作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应该怎样去深入研究。在短短半年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中,“笃研”读书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布罗代尔在《地中海世界》一书中的开篇所言:“首先登场的是群山”,我初到“笃研”读书会时的感受也是如此。从《国家为何而战》到《战败之后》三本专著、两篇论文、四次发言、四次讨论与四次教师点评令我大开眼界。在阅读思考中提升鉴赏能力,在交流批评中具备批判性思维,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在交流互鉴中收获启发,学会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参加读书会的初心,砥砺前行。充分利用读书会提供的平台,既要有所专长也要博采众长。祝愿“笃研”读书会越办越好,也希望参加“笃研”读书会的小伙伴能取得进步。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马可
本人十分有幸参加本学期的“笃研”读书会。作为一个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了解尚浅的学生,在每一次读书会上学习了很多知识,学习阅读英文文献和剖析文献的方法,明白作为一名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学术素养,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弥补的漏洞,此乃幸事。
每次读书会的阅读文献都是老师为我们仔细挑选的,每一次读书会的思想碰撞也让我受益匪浅。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和同学对文献和书籍的分析总能让我为之触动,给予我对某些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此外,每次读书会都力图给大家创造一个和谐的交流环境,也给予了我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虽然本人参与读书会仅一个学期,但我相信坚持能使跬步成千里,期待日后的“笃研”读书会,祝越办越好!
策划:任明哲
整理:陈科睿
审核:翟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