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州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研究员)
2020年11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以视频方式顺利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 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强调,上海合作组织要弘扬“上海精神”,加强抗疫合作、维护安全稳定、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
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理念,对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指引意义。
2018年6月
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强调成员国树立和践行新“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指引。
2019年6月
习近平主席号召成员国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和“包容互鉴的典范”,为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确立了主要目标。
2020年11月
习近平主席倡导成员国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为构建上海合作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具体任务。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已形成明确的指引思想、主要方向和具体任务,是以“上海精神”为指引,以“新五观”思想为指南,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为一个由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构成的四位一体复合型地区共同体,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成为高质量国际合作的典范。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长期性和阶段性有机统一,既要把握构建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也要科学合理做好阶段性规划。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成员国需通过多元化路径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勠力同心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共同发展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员国努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消除疫情对成员国发展的影响。新冠疫情暴发后不久,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国以负责任大国态度采取的果断防控措施及秉持开放透明原则重视国际合作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和坚定支持,并向中国提供重要物资和技术援助。中国即时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发布疫情信息,分享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法。随着疫情持续扩散,上海合作组织通过举办外长视频会议、卫生部专家会议和线上研讨会等,积极分享流行病学和抗疫经验,探索应对新冠疫情的合作之道。成员国相互提供财政、经济、粮食和人道主义援助,采取坚决、协同和包容的多边行动,齐心协力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成为成员国加强抗议合作与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理念和举措。
构建安全共同体,实现共同安全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共同体,促进成员国彼此间形成对和平发展的笃实信念,形成较为一致的安全利益、威胁认知和安全合作理念,以合力应对共同面临的地区安全挑战。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将安全合作列为优先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安全合作理念、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构筑法律和机制体系等,有效维护了成员国安全和地区稳定。构建成员国之间更加紧密的安全共同体,具有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良好的安全合作基础。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成员国不仅在打击“三股势力”、遏制毒品泛滥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领域继续深化互利合作,而且面对全球和地区出现的新安全挑战,成员国合理扩大安全合作范围,协力探索安全合作新议程,防范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成员国内政,积极应对地区和国际安全难题,重视维护生物安全、数据安全和外空安全,持续推动形成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合作格局。
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成员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向更加均衡、多元和立体化方向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利义兼顾和不针对第三国,坚持成员国共同发展和发展成果由成员国共享。面对全球贸易投资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大成员国宏观政策协调力度,更加紧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确保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保持稳定并深度融合。成员国在基础设施、能源、金融和海关等传统合作领域不断巩固合作成效,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共同利益增长点,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基础,齐心协力构建发展共同体。
构建人文共同体,促进民心相同
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交融汇聚,成员国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共存、交流和互鉴。一个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必定是成员国之间民心相通的社会关系网络。上海合作组织通过举办艺术节、音乐节、青年节及互办旅游年、文化年、文化日等民众喜闻乐见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成员国互学互鉴,通过建立网络式统一教育空间(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孔子学院、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中亚学院等平台等,探索建立人文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人文共同体,就是在细致扎实推进人文合作,提高人文合作效率,增进成员国民众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合作架构。惟有夯实成员国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上海合作组织已发展成为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和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上海合作组织,在构建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国际格局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时期,上海合作组织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成员国团结互助予以有效应对。成员国紧紧围绕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愿景汇聚起强大的共识力量,精诚合作、砥砺前行,着力推进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的构建,将为成员国及其民众带来更多的信任感、安全感、获得感和亲近感,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发展新动能。
本文转载自丝路新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