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青年观察】钟飞腾:百年变局与全球疫情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战略定力

日期: 2020-09-16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百年变局与全球疫情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战略定力

钟飞腾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领导人对世界局势做出的新的重大判断,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外交带来新的挑战。面对百年变局与全球疫情的外部冲击,发挥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是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始终不变的关键方向。

  “百年大变局”催生新的领导性力量

  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结束一个多月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时展望了未来十年的三个重要趋势。一是抓住未来10年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未来10年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挡。三是未来10年全球治理体系将深刻重塑,关乎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上述三个重大变化,从战略角度看,主要是指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内,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的领导性力量,这也是构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力量。

  发挥领导力首先取决于国家实力。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角看,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构成了当前世界最大的特征,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展现了应对巨变的国家力量。按照安格斯·麦迪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的数据,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913年的8.8%上升至2018年的18.1%,增长2.1倍,美国从1913年的18.9%下跌至2018年的15.3%。1913年,占世界经济总量1%以上的国家共有15个,2018年占比1%以上的国家共有18个。尽管国家的数量变化不大,但从1913年到2018年这一百多年中,各主要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有的国家甚至从名单中消失了。

  过去100年来,经济总量占比上升的国家,多数是目前我们所界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从1913年的1.7%上升至2018年的2.6%,增长1.5倍;巴西从1913年的0.7%上升至2018年的2.5%,增长3.6倍;韩国从1913年的0.3%上升至2018年的1.7%,增长5.7倍。经济总量占比下降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德国从1913年的8.7%下跌至2018年的3.2%;英国从1913年的8.2%下跌至2018年的2.2%;法国从1913年的5.3%下跌至2018年的2.2%;意大利从1913年的3.5%下跌至2018年的1.8%。

  在20世纪以前的一百年中,发达国家凭借超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逐步在经济总量上获得全球优势地位。有研究认为,过去200年西方国家建立霸权地位所需要的经济增速大概是年均2%,而2%也是目前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研判一个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是否良好的主要指标。同样以IMF提供的数据为例,1980-2019年,发达经济体的年均人均GDP增速为1.7%,其中美国为1.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年均人均GDP增速为2.9%,亚洲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年均人均GDP增速为5.7%,中国更是高达8.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之所以在低于2%的增速情况下还享有巨大的权势地位,完全是寅吃卯粮。在被麦迪森称之为“资本主义增长的黄金时期”,西方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70%,总进口的60%。由于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统治地位,美国引领的意识形态开始“降伏”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并在冷战后扩散到全球,形成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和超级全球化时代。如果从人的因素看,创造西方鼎盛时代的一代人主要成长于二战,这一代人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反抗法西斯斗争中牢牢把握美国的使命。但是,在物质丰裕时期成长起来的美国精英,则丧失了创业一代的责任感和包容性,更看重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以及狭隘的白人优越感。这不仅导致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且加速实体经济衰落,使得西方自2011年起进出口占比跌落至50%以下,从而产生了抗拒全球化的社会力量,其标志性变化是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从2005年起,中国出口额居世界第一,目前出口额占比已接近世界的14%,进口额占世界总进口的比重也已超过10%。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有数量最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的群体至少有30年的工作时长,足以将中国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发展高地。

  新形势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定力

  西方战略界的一个普遍判断是一国的经济实力最终会转化为战略影响力。不过,实力在什么时候以及以何种方式转化为战略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却受制于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施展大国外交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方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不确定性超乎想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美国高达500多万。从流行病学曲线看,目前仍难以准确估计全球疫情结束时间,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发展利益休戚与共、紧密相连,人类社会已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二是根据各主要机构预测,全球经济也将进入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最差时刻。世界银行在6月初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和经济停摆对全世界贫困人口造成了破坏性影响,破坏的范围和速度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根据IMF6月下旬发布的世界经济预测数据计算,2020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占比将上升1个百分点,而中国占美国经济比重将超过72%,这是20世纪以来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实力差距最小的时刻。

  三是美国首次在全球性危机中丧失国际领导力,严重打击了西方世界的威望和制度感召力。特朗普政府不仅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还污名化中国的抗击疫情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错误言行,导致中美关系出现建交以来最复杂的局面。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与此同时,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抗击疫情,为世界各国提供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物资、经验和理念。一方面,积极开展国际联防联控,逐步有序地恢复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为重要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的急需人员来华提供“快捷通道”便利,同韩国、新加坡和德国等国建立了“快捷通道”安排。

  世界不仅期待中国在经济上能够快速复苏,为世界经济走出疲软提供发展动力,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在当前不确定、不稳定的世界中发挥更大的领导力。面对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机,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扩大国内市场,推动建立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循环双向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合作应对全球经济衰退。

  自2020年8月份以来,针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特别是美方一小撮右翼政客意图将中美关系引向“新冷战”,中国主动回击,进一步宣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果和方向,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框架。除此之外,中国也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站在一起,坚决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切实形成疫情防控的最大合力。继续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同合作伙伴一道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突发疫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仍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也将进一步维护中国大国地位和民族尊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室主任、研究员)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