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日期: 2025-06-08 来源: 原创 点击: ...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近170多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现将“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成员及编译文章相关投稿要求予以公布,热忱欢迎大家投稿。

编译团队介绍

审校者介绍

陈亚州,甘肃平凉人,法学博士,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和中亚问题。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国际问题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撰写研究报告、咨询报告数份。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撰写的系列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论文奖”。

孙秀文,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世界政治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英语和俄语,主要研究方向北极地区问题和俄罗斯能源政策,在《ВестникМГУ. Серия 25: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и мировая политика》《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во Востока》《Социаль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науки》《Теории и проблемы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исследований》等俄罗斯重点核心期刊(RSCI)和普通核心期刊(ВАК)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曾实习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RIAC)并获得俄罗斯国防部文化司颁发的“最佳翻译”证书。

李益斌,山西河津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恐怖主义与反恐合作、中国周边安全等。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南亚研究》、《德国研究》和《国际论坛》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王术森,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先后在兰州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亚问题研究和“一带一路”问题研究。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国际安全研究》《俄罗斯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中联部项目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兰州大学中央高校项目3项。

校对者简介

董一兵,山西临汾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大外交智库研究员。本科就读于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获得一次三等学业奖学金。硕士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所学专业为国际政治,在读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期间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发表学术文章一篇,并参加在南开大学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政治经济学会议。

陈明霞,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本科和硕士分别就读于兰州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三篇,主持校级科研项目一项。

周文婧,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研究生期间获得兰州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三等学业奖学金各一次,获得兰州大学院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各一次。研究兴趣:区域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

王子寒,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篇,2023年获得第四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生论坛二等奖。

编译投稿说明

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信息如下:

(一)编译内容

1.期刊学术论文。编译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等(根据文章内容酌情处理)。

2.书评。编译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含著作作者和书评作者)简介、主要内容、章节安排、主要观点等(根据文章内容酌情处理)。

(二)字数与注释格式说明

1.期刊学术论文每篇编译字数3500字左右(根据文章大小酌情处理),书评每篇编译字数1500字左右(根据文章大小酌情处理)。

2.以《世界经济与政治》注释体例的形式注明期刊来源、卷号、期号和年份,如Peter Kabachnik, “The Power of Place, or Powerless Places? Hybrid Attitudes towards Soviet Symbols in Post-Soviet Georgia,”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7, No.2, 2018, pp.265-285.注意首字母的大小写,且不要中英文标点符号混用。

3.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清晰,层次分明,行之成文。文中出现的学术概念、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在编译稿中首次出现时,请在其后加()注明英文。

(三)其他格式说明

1.论文标题:三号加黑,1.5倍行距,居中。

2.编译者:五号,3倍行距。

3.文献来源:五号, 行间距: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2字符。

4.正文: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磅,首行缩进2字符。

5.正文内的小标题:宋体小四加黑,1.5倍行距,居中。

6.图片:居中;图注置于图片正下方,仿宋五号加黑。

7.表格:居中;表注置于表格正上方,仿宋五号加黑。

8.全文一律使用宋体。

(四)其他事项

1.编译实行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主题集中在俄罗斯、中亚、高加索、南亚、阿富汗等相关国别与区域研究、恐怖主义研究(不涉及敏感问题)、反分裂主义研究(不涉及敏感问题)等。

2.编译作品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

3.请在编译完成的稿件后附上编译者照片、简介。

4.编译完成的稿件以“(姓名)《编译文献的题目》”命名,将word版(doc格式)以邮件主题如“(姓名)《编译文献的题目》”形式添加附件,另请随稿附带编译原文PDF一并发至邮箱:zhouwj21@lzu.edu.cn,注意分别添加附件,勿打包发送。

5.为采用并刊出的编译稿发放一定酬劳。

6.遵循自愿原则,如无意继续参与者,可主动退出。

7.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