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在中亚所会议室(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读书会活动。本期读书会讨论的主题是“恐怖主义”,阅读文献为《对欧美国家“独狼式”恐怖袭击成因的量化分析》(杨博:《对欧美国家“独狼式”恐怖袭击成因的量化分析》,载《公安学研究》2019年第1期,第28-49页)和《欧盟恐袭主体认知偏差与“文明冲突”的关系》(李益斌:《欧盟恐袭主体认知偏差与“文明冲突”的关系》,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4期,第146-153页)。
第一篇文章以安全压力、战略意图和实施条件为自变量,构建了解释欧美国家“独狼式”恐怖袭击成因的三元分析框架。通过量化分析发现,这三个自变量均与“独狼式”恐怖袭击的发生频数具有强相关性。论文得出的政策启示是:关注安全压力,加强对国际恐怖组织战略意图的监测,同时阻止本国公民出境参加“圣战”以减少本国极端分子与国际恐怖主义之间的关联。论文认为,上述结论对于防范“独狼式”恐怖袭击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文章则源于一个经验困惑,即欧盟各界认为近年来“圣战”恐怖主义对欧洲的威胁较为严重,但民族分离恐怖主义才是欧盟恐袭的主要类型。作者认为,之所以在欧盟国内出现这种认知偏差,除了两种恐袭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本身的涨跌之外,宗教问题、经济危机和新媒体的推波助澜等也是重要原因。不过,论文认为,归根结底是“文明冲突”被夸大和滥用才是产生认知偏差的深层根源。鉴于此,论文建议,在进行反恐活动和处理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时,西方需要摒弃这种冲突思维。
读书会伊始,本次读书会主持人陈科睿对文章作者、刊载期刊进行简要介绍后,各位同学围绕这两篇文章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关于第一篇文章,赵磊、王翠梅对作者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力表示了肯定,并对如何结合好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代家玮、翟化胜、陈科睿一致认为文章的量化分析部分不够完整,分析框架部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商榷。关于第二篇文章,周明老师高度赞扬了作者的语言文字水平能力,但就文章的论证逻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王术森、李嘉伟、赵柳希对文章的研究问题表示怀疑,并就如何提出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本次读书会由杨辰博老师点评和总结。杨老师首先澄清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关系、研究笔记与研究论文的区别,随后解答了同学们关于皮尔森相关系数的大小有什么含义、相关性与因果性有何关系等困惑,此次读书会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