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下午,应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邀请,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宇晴为我校师生做题为“田野调查的可能性:愿景与生态”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陈小鼎教授主持,校内几十名师生参加。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交叉学科视角下田野调查的愿景与生态进行探讨。讲座伊始,李老师阐述了田野调查在当今学界流行的背景:田野调查生态的形成与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在学界的流行有着密切关系,交叉学科理念被全球学界熟知和流行,其背后动力是打破学科体制现状的愿景和议程,以及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强调。区域国别学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应如何进行呢?田野调查是我们探索的重要答案。“到田野去”正是时代的召唤。
随后,李老师讲解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方法。民族志指的是用具体的记述呈现特定民族群体的集体价值和内在精神,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实地调查的操作规范;二是从个体故事和细节反映社群文化整体的方法论。对于如何做好民族志,李老师强调要掌握当地语言、深度参与观察和获取一手资料,珍惜田野“在场”的赋权,因为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在此期间,李老师展示了她在博士研究阶段深入实施的田野调查成果与详尽的民族志记录,引领老师们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地体验并深刻理解民族志研究的独特魅力与方法论精髓。
接着,李老师向老师们强调,广义上田野调查这一研究方法并非人类学的专属领地,而是综合的学科生态。它广泛渗透于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开展着田野调查,共同构成了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丰富图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分析了多学科视野下田野调查之间的差异以及共性,期待未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学科优势。
讲座尾声,李老师系统总结了田野调查的独特意义:一是能帮助研究者获得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有助于研究者获得对当地社会文化场域认知的整体性视角;三是能给研究者带来一种“现场感”。总而言之,交叉视野下的田野调查是自上而下的、生成性的,往往以实证主义为指导,强调获取第一手资料,从整体性视角对研究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
在交流讨论环节,大家踊跃发言,对田野调查面临的现实考验以及参与田野调查的研究人员面临的考核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身的困惑。李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心得和学术见解,深入浅出地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最后,陈小鼎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期待老师们要有社会实践意识,把学问做“活”,把知识做“清”,用田野调查拓宽做学问的宽度,拓展生命及时空的维度。同时,再次对李宇晴老师前来我校开展本次线下讲座表示衷心的感谢。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