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百年之后
大家好,我是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的本科生“国政雪人”(笔名)。
其实,我的这篇小文章并非匆忙撰文投稿之作。由于我平时有写随笔的习惯,我将我平时的一些随笔进行了再加工,和大家分享我与国际政治专业之间的故事。
我是一个很相信缘分的人。自从考入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国际政治专业,我一直坚信这就是命中注定。我们都知道,1919年阿伯斯威大学设立国际政治教席被视为国际政治学科创立的标志,因而我的入学年恰逢国际政治100周年诞辰。而2019年对于兰州大学也是很特殊的日子,是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同时也是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成立1周年。这三个“巧合”汇成的2019年,足以让我铭记一生。
我是一个很容易感动的人。我们都知道国际政治的一个核心主题是“战争与和平”。有一天我无意点开央视《新闻年鉴·世界2014》,了解到为躲避战火而远走祖国的乌克兰小女孩妮娜的故事,面对记者“你想回家吗?”的提问,她那句“我不想回家,我只是想念我的小狗”让我落泪唏嘘,眼泪几乎是夺眶而出。平时总会有其他专业同学问我学国际政治有什么用,我通常会以世界和平、人类幸福来回答。但其实我自己心里最清楚:宏大的叙事总能掩盖住个体的苦难。战争与和平永远是国际政治的主题,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至今两千余年,人类在追求和平上始终没有真进步。我们能做的不多,我只是希望她能找回她心爱的小狗,我希望妮娜们一生都不受战争的摧残。孩子们很脆弱,她们不需要见证战争;孩子们很可爱,她们本应快乐成长。1993年被秃鹫伺机而食的瘦骨嶙峋的苏丹小女孩,2015年土耳其海滩上长眠不醒的叙利亚小难民,还有仅仅是想念她的小狗的乌克兰小女孩妮娜,这些孩子的故事让我的悲痛久久不能平复,像是悬在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都在拷问着我当初为什么会毅然选择国际政治这一专业。
至今仍记得2019年9月3日入学那天的随笔。上面写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政治最高,兰大最美。当后现代主义者鼓吹一切宏大叙事都已寿终正寝时,我坚信有个东西是与我们同在的,这就是人类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最大传统(熊培云语)。在我看来,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探索人类生存之道,国际政治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实现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但是,我们决不能以宏大叙事掩盖住个体的生命,因为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本质上是“人”,是“大写的人”,国际政治应当是也必须是具有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的学科。因此,国际政治学必须关怀每一个生命, 因为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全世界。
何以作结?
我想到了大一学年结束时那篇随笔。上面写道:不知不觉,已度过1/4的大学时光。从今开始,不卑不亢,不骄不躁,板凳甘坐十年冷,正视中国崛起进程中的阵痛与挣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守护国政学人的赤子之心。百年国关,路在何方?兰大政国,开枝散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以正,为政以德。大成政国,公行天下。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五年前初读亨利克·显克维支《灯塔看守人》时的震撼,书中史卡文思基独自在孤岛度过日日夜夜,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时淡淡一笑。国际政治求知之路,漫漫长途,我们也应具备史卡文思基式的精神。对于我而言,我不去想未来的挫折和磨难,至少在这一刻,我是坚定并热爱着国际政治专业的。感谢政国院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感谢好多学姐学长支持鼓励引导,感谢相识小伙伴们关心陪伴念想。相遇政国,温暖前行。2021,让我们国政学人变得更强。
国政雪人
2021年3月6日
本文转载自风云大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