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朱永彪谈阿富汗问题(上):阿塔对外形象为何看起来温和了?

日期: 2021-08-27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编者按:在过去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阿富汗一直是国际新闻报道的主角。随着美国撤军基本完成,塔利班几乎未遭抵抗就火速占领阿富汗大多数省份,直至兵临首都喀布尔,总统加尼外逃,阿富汗“闪电易主”。8月25日,距离塔利班重掌阿首都喀布尔已过去十日,局势看似逐渐降温,热议盛况不再。但事实上,人们心中对于阿富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依然充满问号。

“塔利班为何如此强大?”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问吧”栏目上,有关阿富汗的问答多日来持续占据着热话题头条,其中被点赞最多的回答便是这一条:“不怎么强大,主要是对手放水。”这是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的回答。对于网友们原本感到困惑的问题,朱永彪易懂又风趣的进行了解读。

8月24日,朱永彪应澎湃互联网传播研究院之邀,就中国对阿富汗的认知现状和目前中国媒体对阿富汗的新闻报道情况做了分享并与网友进行了互动。讲座及问答实录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阿富汗在中国媒体中的形象

去年我们发布的一个报告显示,中国在阿富汗的形象还是比较好的。大家认为中国是阿富汗最好的一个邻国,当然在这个问题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分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并没有说哪个国家占有绝对的优势。

 

    同时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人对阿富汗的认知。我做了一个百度网站指数关键词的挖掘。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人搜的最多的20个关于阿富汗的关键词,第一个是阿富汗,第二个是阿富汗战争,第三个是阿富汗塔利班,接下来就是阿富汗地图、阿富汗总统、美国为什么打阿富汗、阿富汗的首都……这反映出很多人可能还不太清楚阿富汗的首都在哪,所以需要通过检索来核实一下。这些关键词的检索,事实上反映出中国人对阿富汗问题的兴趣。

    另外我做了一个百度指数还有谷歌指数趋势的一个对比。在百度指数里同时检索叙利亚、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三个关键词,不同时期三个关键词的关注度是不太一样的,叙利亚排第一,整体的日均值和移动端的日均值都是处在第一位,阿富汗处在第二位,伊拉克处在第三位,时间的维度我选在了2011年到大前天(2021年8月21日)。这说明,我们对叙利亚问题的关注度远大于阿富汗。叙利亚离我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遥远,不像阿富汗是我们的一个邻国,但是大家对叙利亚的关注度,在过去一直比阿富汗高,只不过是最近这段时间阿富汗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为阿富汗局势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这反映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平时对作为邻国的阿富汗不是特别关注,反倒是离我们比较远的一个中东国家,大家会更加关注?这说明,我们的媒体很大程度可能受了西方媒体的这种引导,话题的设置权主要是在西方媒体那里。因为我们看一下谷歌资讯指数的一个趋势图,里面可以看到媒体发布的关于不同国家的资讯数量。如果把三个国家做对比的话,和前面那个图基本一样,同时反映出对叙利亚问题的关注比阿富汗问题的关注度更高。

    为什么中国媒体和网民的兴趣点会是那样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我觉得和西方的情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受到了西方媒体议题设置的一种引导,或者说我们追随的是这样的一种策略。我们很多的话题并不是由中国的记者、中国的媒体先发现,甚至制造的。

媒体形象产生偏差的几个原因

近期我们国内媒体在阿富汗问题上的表现,我觉得进步非常大,尤其是在对热点问题的报道和解读上,比20年前9·11事件发生之后要全面、客观、理性了很多,也更加专业了。媒体的解读速度非常快,有文字的、有访谈的、有传记的、有视频的,也有其他的一些形式,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在看待阿富汗问题和美国反恐战争方面,多了更多相对理性的解读。同时,我觉得整个社会氛围也更宽容了。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举几个例子。我看到现在很多人还在说8月19日塔利班宣布建国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8月19日是阿富汗从英国重新独立102周年,阿富汗是经过三次抗英战争重新独立的,所以这个日子在阿富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塔利班发布了一个通告,大概意思是庆祝阿富汗独立102周年,在这个文件里它使用了“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这个名称,然后又发了疑似新国旗的一个图案,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认为塔利班是不是宣布建国了。

还有一个视频,是加尼从阿富汗离开时的视频。大家可以看到,加尼走的时候,不是坐直升飞机,也没带什么钱,箱子里到底是什么也不好说,但显然没有大量的现金。这个消息最早是从哪儿传来的呢?是俄罗斯驻喀布尔的使馆传出来的,他们说“听说”加尼走的时候有几辆悍马车,这个车里面塞的都是美金。但奇怪的是,没有任何一张照片,更不用说视频了。

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一些新闻,现在在网上广泛传播,大家都认为它是真的,但到底是真是假,也不好说,多多少少也会影响大家的判断。这类新闻为什么传播,显然是因为符合大家的预期和想象:一个总统逃跑的时候,有那么多美金都拿不走,被很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另外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就是最近关于小马苏德,国内的媒体也反复地报道,但实际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一会儿说他要和塔利班谈判了、投降了、甚至都说宣誓效忠了,一会儿又说他还在潘杰希尔进行抵抗。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一手的材料,同时又没有历史的基础,我们就会跟着西方的媒体跑,甚至是跟着一个不知道真假的推特账号在跑。

媒体形象产生偏差的一些原因,我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一些议题设置能力弱,都没有能力主动地设置议题。当然,这责任不仅在媒体,有很多的原因。第二方面,就是我们的信息源基础比较差。这两年大家看到我们的央媒在阿富汗开始有了自己的声音,之前基本上等于是零。这导致我们的信息源基础比较差。

第三,就是读者爱听故事,我们现在国内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平台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导致我们普通的民众更多爱听故事,爱听一些简明的故事,这可能不仅仅是中国民众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可能是普遍的。但它导致的问题就是,经过加工的故事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失真,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善于编故事的人往往可能不是掌握真实情况的人,但是他们编的故事受众更多,更符合人们的口味,在这种情况下真实的声音可能就会得不到体现。

第四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一盘大棋”的这种思维方式,要么就是从阴谋论角度出发,要么就是从“一盘大棋”的思维出发,先有了这个思维定式,然后再拿这个东西去框我们的外交选项,去框美国的外交选项,这就让我们的思维方式非常简单,我们得出来的结论也就非常简单。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产生分歧之后本来通过交流沟通之后就能化解这个分歧,反而使得分歧进一步扩大了。

第五个方面,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关于阿富汗的书还是比较多的,世界上所有的书都是有问题的,这个很正常,但是我们往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看一本书之后就被这本书给俘虏了。

第六个问题,就是塔利班的学习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2013年到2014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塔利班在媒体上的表现越来越温和,越来越展示它良好的一面。它事实上模仿和追随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网络宣传或者说网络营销策略,而且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超越。“伊斯兰国”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快速兴起,而且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成功,甚至一度建国,包括现在也没有彻底消失,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网络宣传做得非常好。

比如说如何让民众找到,同时让民众信任,再让民众选择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人马,有很成熟、娴熟的一套策略。与传统的恐怖组织相比,“伊斯兰国”的快速崛起和它的“产品策略”、“推广策略”还有“服务策略”都是相关的。他们有一些文章、一些带有图片的宣传素材、有很多的视频,甚至发布了一些短片,效果和好莱坞的一些大片都比较接近,这也是导致他们形象改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责任编辑:张无为

校对:张艳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