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论坛”发言】杨恕:国际关系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异同

日期: 2020-07-24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国际关系研究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异同

杨恕

   杨恕,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亚、反分裂、反恐、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理论等。

   2013年11月,教育部确定了42个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涉及28所高校,后来又确定了395个备案中心,包括267所高校。教育部的这一措施,直接落实了国家的需要,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原有的国际关系研究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此后区域和国别研究发展很快,但它是由行政命令推动的,而不是由学术发展推动的,这造成了学术准备严重不足。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之间有相当程度的脱节,学术界对国家目标并不清楚,政府部门对学术界的很多研究内容也不了解,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区域国别研究联系最多的是政治学。具体讲,是政治学下面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这两个二级学科。造成这种联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区域和国别研究是研究国外问题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也是研究国外问题的,它们在空间上是重叠的。当前,我们对区域国别研究科还没有一个相对一致的定义,而是接受国外学界的一些定义,但国外学界的定义也不统一,比如美国学界和俄罗斯学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的定义就有较大差异。所以,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定位不清,学科归属不明。目前的状况是把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交叉二级学科,放在外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下面,那么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门类算什么?事实上并不清楚,也没有一个结论。此外,区域国别研究到底研究哪些问题,与已有学科的关系是什么也需要明确。

   目前对区域国别研究这个交叉二级学科的基本学科组成争议较多。我认为与现有学科关系最接近的是地理学,因为区域国别研究研究的很多基本内容,在地理学学科里面都有二级学科,比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包括了地理、环境、动植物、产业、人口等内容,和区域国别研究是高度重叠的。另外,我们现在作为区域国别研究的最基本的区域单位是地理划分,如七大洲四大洋是地理学的划分,而不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划分。另外包括能源、资源这些问题,和地质、地理这类自然学科的关系非常密切。北京大学组建了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组建了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都已经招了研究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交叉学科究竟应该有个什么样的组合?应该怎么变动,变动的依据是什么?这都需要系统的论证。

   我提出一个“砖头理论”,意思是说,区域国别研究这个交叉学科,它可以在既有的学科(主要是二级学科)里面,把这些既有学科甚至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作为“砖头”,然后根据研究区域的需要,把这些“砖头”搬过来,搭建“房屋”。根据不同区域,我们取的“砖头”不一样,取的“砖头”多少也不一样,最后搭的“房子”自然也就不一样。一般来说,大的区域或国家,“砖头”需要得多,反之就少。比如,俄罗斯是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它有17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研究俄罗斯,第一个列的就是地理学。对于像梵蒂冈这样的国家,把地理学放进去就完全没有必要。对于像朝鲜、日本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把民族学放进去可做的事很少,因此不需要。而研究一些中东国家,地质学就是必需的。这个方法目前我认为是可行的,但是不是理想的还不好说,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国际关系学界的情况。国际问题研究的空间和学科范围在不断扩大,对于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你不应该知道的事。实际上就是说国际问题研究,因为它的范围和深度的扩展,我们很多问题都需要介入其中。比如我们中亚所在前两年研究“伊斯兰国”的时候,就必须对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相关问题有一个基础性的了解,否则你没有办法研究它。

   国际问题研究的范围在扩大,如宗教、能源、资源、民族经济、金融等,我们实际上都在做一些补课式的研究,原来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课程里面没有。我们在研究国际关系的时候,也在按照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拓展国际问题研究的空间和内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和区域国别研究多方面的交集,那么在学科建设上究竟应该怎么办?在学科关系上怎么处理?这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当前的疫情,特别是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在扩大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区域和国别研究的关系,当前是一个没有被完全回答的问题。

   最后谈几点建议。现在很多老师、学校特别是学校领导层面,对建立一级学科的热情非常高。从学理的角度来讲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的评估和资源分配是按一级学科来做的,这就造成学校,包括老师们,都不得不在一级学科的建设上投入很大的精力。很多人提出要把区域和国别研究建成一级学科,我们国际关系学界也有许多人想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这些二级学科从政治学中拿出来,建立独立的一级学科,都有合理性。但是我觉得目前能不能做到,很不好说,因为很多方面都是由行政部门最终拍板的。

   现在区域国别研究建立一级学科,我觉得条件不足,经验不足,人才更不足。我们现在还没有区域国别研究毕业的学生,那么按照既有的方法和课程安排,我们培养的学生怎么样还不好说。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多做探索,多做讨论,重点放在人才培养上,人才培养需要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内容,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要把学科建设的目标放在人才培养之上。我觉得人才培养至少从一些培养方式和课程内容方面,跟学科建设——一级学科也好,二级学科也好——联系并不大。毕业后的学生怎么样、是否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是评价学科建设的核心指标。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区域和国别研究的毕业生,即使几年以后有,数量太少的时候,也不好做评价。

   涉及交叉学科,我认为要大度一些,要包容一些,不要特别强调自己的学科边界。有一些学科既不参加其他学科,也不愿意让其他学科与自己交叉,我觉得这两种倾向对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都不好。关于我们现在双一流的评审制度,如何鼓励学科交叉,也需要认真考虑。因为双一流学科在分了几个等级以后,实际上把它的边界确定得越来越清楚,学科边界越清楚,就越不利于学科交叉,这是一个基本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很坦率地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整理:连小倩、原梦迪

校对:陈科睿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6.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7. 【重要通知】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8. 【学术动态】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举办“欧亚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9. 【媒体报道】任振鹤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看望慰问教师代表时强调:立德修身敬业立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努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10. 【喜讯】我所两位教师拟获2024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