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会见参加论坛的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三位嘉宾)
8月16-18日,由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百年国际关系学与安全问题研究”学术论坛在兰州大学隆重举行,研究所汪金国教授、曾向红教授、陈小鼎教授、李捷教授、马国林副教授、张玉艳博士等多位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汪金国教授作了题为《论独联体国家的反极端主义立法及其实践》的主题报告。汪教授指出,进入新世纪,对于全球而言,备受瞩目的莫过于由宗教极端主义催生的恐怖活动在全球范围的肆虐横行。鉴于此,独联体国家采取了包括法治手段在内的各种举措,以应对极端主义威胁。随后,汪教授就独联体国家反极端主义立法概况、独联体国家反极端主义立法基础、独联体国家反极端主义立法效果以及对推动我国反极端主义立法的启示四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他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国在反极端主义立法及其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在反极端主义领域的立法。
此次论坛还设立了五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以“百年国际关系学演变与国际格局新变化”、“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安全问题研究”、“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态势及新方略”及“国际安全研究的新议题与新视角”五个子议题深入讨论了国际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每个分论坛设置两个讨论组,以上下半场的方式进行。一百多位与会代表围绕主题踊跃发言,围绕自身的研究成果阐述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并就分论坛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马国林副教授在“百年国际关系学演变与国际格局新变化”分论坛中指出,对国家的肢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现有的国际关系研究尚未对其进行充分的概念化和理论化。在国际关系中,肢解是指一个或多个国家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强行拆分成几个部分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肢解分为不同的类型。肢解与分离、瓜分、兼并、解体、领土割占、领土争端等相近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存在明显的区别。对国际关系中的肢解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迫切需求,而且是应对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研究”分论坛中,张宏莉教授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分析了该国宗教治理的模式,探讨了其对中国的启示。张玉艳博士就伊斯兰国对塔吉克斯坦安全形势产生的威胁展开了分析。她介绍了伊斯兰国1.0和2.0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塔吉克斯坦面对伊斯兰国威胁的举措与不足。
本次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汇聚了国内从事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研究的众多专家学者,通过论坛期间的深入交流,与会代表就国际关系学的未来问题和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有助于学术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和深化国际安全问题的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