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应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邀请,杨恕教授访问该中心,并作了题为《对新疆分裂主义的基本分析》的学术报告。
杨恕认为新疆分裂主义在思想和行为上基本分为两类:以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东伊运)为代表的暴力派和以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世维会)为代表的非暴力派。暴力派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但以社会稳定为重;非暴力派则主要影响政治稳定。
他在报告中对新疆分裂主义做了基本分析。认为民族分裂主义的产生一般要具备有四个条件,即文化差异,地域封闭,中央权威衰落,外部力量介入。他把新疆分裂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即萌发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成型期,从上世纪2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对停滞期,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期,从改革开放到当前。
杨恕认为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一般表现出文化差异→文化隔离→民族冲突→民族分裂四个阶段。其中,文化隔离是反应民族关系和分裂主义的重要指标。
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既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分裂主义发展迅速的时期。发展有利于解决分裂的问题,但它不是根本的方法。杨恕指出,在当前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斗争中,一定要坚持广大维族信教群众是我们的基本群众这一原则,要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回归正常或传统的伊斯兰。
讲座中,边疆中心科研人员与杨恕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边疆中心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座谈,主任邢广程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