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恕谈“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兰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日期: 2014-07-29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经提出,就成为国际国内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各种学术会议、各种旅游活动都冠以此名。这是怎样的经济战略?战略实施的规划如何?甘肃在其中能有何作为,又能受益多少?兰州大学能够担当什么,需要做的具体工作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吴振荣采访了兰州大学原副校长、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

  记:您能谈谈与之前的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相比,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新的内涵吗?

  杨: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新的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或理念。它有历史的演变、发展过程。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开通及沿桥地区经济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客观基础。它不仅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拓展了新思路,更为未来我国西部边疆的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国际合作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拓展了思路。

  记:有观点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其作用不仅在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而更是在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或“亚太再平衡战略”压力下的选择,您怎么看?

  杨:这种观点忽视了国家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历史延续性,在认识上有严重的错误,应该纠正。美国的全球战略很清楚,就是要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成为具有影响、甚至支配性的力量。实际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其他利益也在增加,它现在在欧洲要做的事少了,在亚太地区要做的事多了,所以在军事上也必然要向亚太转移,对此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即使美国的战略重心没有东移,中国也需要向西开放,这是中国全方位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向西开放与美国的战略东移和东部沿海形势无关。

  记:两会期间,重庆提案把自己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连云港市又说自己是经济带的东方桥头堡,还有甘肃、陕西等省提出“黄金段”、“钻石节点”的论述,所以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和终点之争,您怎么看?

  杨:这种争论是没有多少根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没有起点终点之说。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从黄海太平洋沿岸、横穿欧亚大陆至大西洋沿岸。舆论上的抢先一步,报道先声夺人或者搞“文字秀”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记:您关于经济带建设有一个“网球拍现象”的观点,那么甘肃处在“网球拍”的哪个位置?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杨:甘肃处在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狭长通道上。甘肃要论证分析经济带的开通带来的物流、旅客流的变动,如何把本地的发展与经济带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要急着通过立项目来争取经费。要做一些现实的事情,比如怎样在已经修通的重庆到杜伊斯堡的铁路上,把甘肃的东西弄出去,发展贸易。

  记:能不能具体谈谈优势产业和丝绸之路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

  杨:甘肃产业优势不是很突出,文化方面还有一些实在的基础优势,这就是,丝绸之路沿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的文化。但是,把它转变为文化产业需要一段时间。这都需要认认真真的论证,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规划。

  记:目前,经济带上的学府都先后召开学术会议研讨大学的作用,您认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发展中,大学应该体现哪些作用?

  杨:学术不是简单地给政府搞规划,而要从战略思维的高度提出高质量的东西。所以高校重在发挥学科优势,做好学术支撑。学校要在国家战略中发挥作用,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专业、学科基础行不行?这需要认真的分析问题,找出困难。学术团队的自信来源于牢靠的有成效的学术成果。

  记:您怎么看我校在经济带发展的学科支撑方面的优势与困难?

  杨:相关学科研究、科研梯队建设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需要的专业有很多,以区域经济学为主导,还有国际法、民族学、国际贸易、管理学、外语、国际政治等等。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如何体现兰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对我们学校相关专业既有机遇也是挑战。

  记:经济带上的学府有不少,您认为除了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机遇之外,对大学整体发展有何影响?

  杨:不应该把什么都扯到经济带建设上。大学也是一样,自身的发展除了上面提到的学术支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之外,其他方面不要受影响,大学整体的发展思路不受影响,要保持大学的本色。

  记:在今天的采访中,您几次提到“论证”,那么论证工作本身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杨: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我们要抓住发展的机遇,首先要沟通,要确定国家在这方面的基本政策,然后要知道需要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目前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很热,但踏踏实实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较少。光想着弄项目要钱是不行的!第二要反思,反思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战略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反思后,再来务实论证做还是不做,做的话怎样做,能不能保证三五年拿出一些像样儿的东西来。三要尊重事实,973计划体现的原则非常好,既要符合国家重大需求,又要体现理论和技术的先进性。兰大这次要发挥作用,就要体现重点大学的优势,给中央提决策参考,不要自降身价,也不要过分乐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尊重事实就要碰壁、就会倒霉。做好规划,然后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兰州大学报》2014年第10期 一版)http://news.lzu.edu.cn/c/201407/31316.html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