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于兰州大学之前,我在自己家乡当过十二年的农村中学老师。相比来讲,我也算是个幸运儿,考研改变了我的学习与生活的轨道,2008金秋之季我怀着对大学校园生活的憧憬,考入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专业为国际政治,2011年6月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开始在兰州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入校之初,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但我自己也清晰认识到自身基础薄弱,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没有读过高中,又没有全日制的大学经历,在知识存量与思维能力方面都存在短板,所以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头两年主要任务是“补课”。一方面,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开始抓起,查找、对比甚至背诵国内优秀的专业性教材知识点与理论结构,并参照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逐渐奠定了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来不放过老师的专业性教学课堂、讨论、报告、讲座,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入门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入门的学生来讲,老师的指引、点拨助益学术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实证调研,不断把理论论证与现实问题相对接,切换不同的思维视角,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学术问题思考。兰州大学这种自强不息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塑化了我勤奋、自信、乐观的品性,借助于原来的工作经历,我有比较大的耐心和毅力来看书、写作,背负着家庭与工作的压力,我始终心无旁骛执着于自己的追求。虽然说我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我可能是最用功的学生之一。如果说我先前工作经历是一种财富,那么在兰州大学这6年的求学时光则是更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因为在这里,静化了自我、完善了自我,又重新认识了自我。
弹指一挥间,在兰州大学这近6年的学习生活已将近结束,其实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也刚刚起步,我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精神主导下优良的科研平台、学术氛围、科学的学术导向、激励机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畅读群书,启迪吾智,不断创新。在学术锻炼中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亚研究所的培养,借助于学院与研究所的发展、壮大、学科内涵提升以及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带领,我才能不断进步、成长。特别感谢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奖学金资助机构给予我的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和进取动力。还要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精心培养与严格要求,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更加透彻理解了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勤恳严谨做学问的道理真谛。我也深知,奖励与成就并不能成为我们的目标与追求,这也仅仅代表着过去,就现代学术创新的高要求,我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我仍然需要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学习作风,争取更大的进步与成就来回报学校、社会、学院、老师与自己。
附:
董洪乐(中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西部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探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A类)(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2、《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多民族国家治理》,《思想战线》2013年第2期。
3、《现代政治文化与民族国家治理》,《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4、《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政权建设看吉尔吉斯斯坦政局》,《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二)主持的课题:
1、主持2012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甘肃省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006ZZ)
2、主持2013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生态及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3LZUJBWYJ011)。
(三)奖励与荣誉:
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3年宝钢教育奖学金
2012年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