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韦进深 陈虎
3月2日,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开始访问俄罗斯、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就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开展第二轮穿梭外交。此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第二轮穿梭外交的目标是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
在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和平曙光未现的情况下,中国通过穿梭外交凝聚各方共识,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为地区和平和国际秩序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为发展走势不确定的乌克兰危机注入确定性
乌克兰危机是苏东剧变之后欧洲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动,不仅涉及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国家,而且美国、北约、欧盟等国家和组织深度卷入其中。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及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进一步增加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推动俄乌两国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难度。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乱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在为世界和平和安全贡献智慧、出台方案并付诸实践。在理念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在方案上,中国发起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国始终同俄乌双方和各利益攸关方保持了通畅的沟通渠道。习近平主席多次同俄、乌等国的领导人通话,进行深入沟通,提出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供方向指引。
与此同时,中国还结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提出乌克兰危机的解决方案。在2023年2月24日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等十一条建议,为解决危机提出全面、综合、可行的方案。2023年5月15日,中国特别代表李辉访问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同各国就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以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防止地区风险外溢。今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再次强调,在乌克兰危机中,中国从未放弃劝和的努力,从未停下促谈的脚步。
中国就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再次开展斡旋外交,表明中国从未放弃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决心,为发展走势不确定的乌克兰危机注入确定性,展现中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大国担当。
为失序的欧洲地区安全结构提供稳定性
前苏联解体后,欧洲地区安全结构面临重组。在重塑欧洲地区安全秩序的进程中,美国从维护自身霸权和欧洲地区安全主导地位出发,持续推动北约东扩,试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地区霸权秩序。北约的东扩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引发了俄罗斯的安全焦虑。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美国及其领导下的北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正是美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拱火浇油,强化了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对立和对抗,成为乌克兰危机复杂化和长期化的直接诱因。
当前,欧洲地区安全正面临严重的失序和混乱。这表明,欧洲地区安全秩序的重建,必须考虑到地区所有国家的安全关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合作而非防范和威慑的方式,重塑欧洲地区安全秩序。基于意识形态对立和冷战思维建立的联盟安全、霸权安全秩序,并不符合欧洲人民的意愿。
中国并非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和肇事方,而是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贡献者、秩序的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全球安全问题上,中国始终不组建也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军事集团,而是主张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中国政府强调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国际社会应坚持劝和促谈正确方向,帮助冲突各方尽快打开政治解决危机的大门,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在第二轮穿梭外交中,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不仅将访问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冲突的当事方,而且也将访问欧盟总部、波兰、乌克兰、德国和法国,与各方进行广泛沟通和协调。可以说,中国的立场和行动,为陷入困境的欧洲地区安全秩序提供了新思路,为正在走向失序的欧洲地区安全结构提供了稳定性。(作者分别系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