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兰大人】杨恕:新时代丝绸之路上的探索者

日期: 2019-04-19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他是跨界学霸,从地质学发端,到地理学探究,再到国际关系研究,每一次华丽转型都有新的学术成就。

  他最先敏锐洞察国际关系学对一所大学国际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1999年开启兰州大学国际关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让兰大有了更多国际视野。

  他扎根西北,更发现西北,立足国家西北战略的研究,架起了新丝绸之路的时代梦想和甘肃机遇。

  他就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

2003年,杨恕教授(右)与耶鲁大学史密斯·森林环境学院院长合影。

跨界学霸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考入兰州大学的杨恕认为他是幸运的。杨恕告诉记者,1966年当他要高中毕业时,高考停止了,两年之后他下乡插队,之后又在煤矿上当工人,一干就是6年。当初,在他看来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是好工人了,不过1977年高考恢复,带着心中的梦想他考入了兰州大学。

  杨恕说,由于当年报考非常严格,干什么工作就要报考什么专业,在煤矿工作的他选择了地质专业。考入兰州大学地质系后,他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从本科的地质到研究生的地层古生物学,杨恕的求学路并没有发生太大转折。后来,杨恕又获得出国机会,在驻前苏联大使馆工作,这也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从国外归来,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长期在野外工作,于是他放弃熟悉的工作,转而研究经济地理和政治地理。

  杨恕说,有些转行没有想象得那么困难,从地质到地理,他最后的学术落脚点是国际政治。细细来想,其实就是从微观到宏观。

  如今,杨恕教授已经是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他一手创办的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更是入围全国智库百强,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机构,受到各界的关注。

  4月8日,记者走进杨恕教授的办公室,除了各种书籍就是获得的各种荣誉。对于全国百强智库来说,这里有兰州大学一如既往的低调和内涵。

  为何跨界从地质到国际关系,杨恕教授的回答是国家需要。

2005年,杨恕教授(右)与马斯金姆学院原校长合影。

国家需要 清晰定位扎根西北

  杨恕说,上世纪90年代他回到祖国继续在兰州大学搞学术研究。当时兰州大学还没有国际政治专业。一所著名的大学,如果没有国际学术的发言权,不能为国家的战略提供理论支持,这是有缺憾的。

  看到了差距,更要谋求出路。作为有国外工作经验的人,放眼看世界的杨恕,在兰州大学创办国际政治专业,让兰州大学在中亚政治经济研究中走在了高校前列,也奠定了中亚研究所的学术基础。

  杨恕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迫切想知道国外的世界。这种了解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对一个国家文化、政治等等的综合研究,为国与国的交往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为何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这个范围是否能扩大一些。杨恕教授的回答是“贪多嚼不烂”。

  杨恕教授说,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研究领域,北京、上海等地高校实力雄厚。兰州大学如果盲目乱碰只能劳民伤财,兰州大学有自身的区位优势,地处西北可能没有南方吸引人才。但是在西北战略研究和中亚国际政治研究当中则有先天的优势,为国分忧,提供可行的理论和政策咨询成果,在兰州大学成立中亚研究所是必然的选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在甘肃扎根,展现了极大的活力,不断有青年学者在这里扎根,多项研究成果为制定国家政策提供了参考。

  杨恕说,有些人留不住,有些人撵不走。他属于后者,在西北扎根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

  如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已经名声在外,有着稳定的科研团队。作为所长,杨恕教授希望继续为国家的战略服务。

  而成功的背后从来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在杨恕教授任中亚研究所所长时,也担任过兰州大学副校长。承担繁重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白天时间不够用,每个夜晚他的学生发现杨老师办公室的灯都亮着。

丝绸之路 新时代甘肃的机遇和发展

  研究中亚,杨恕教授的工作中有两个热词,一个是“一带一路”,一个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杨恕说,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一直是东西方文化、经济交融的汇聚地。走进新时代,新丝绸之路的梦想正在崛起,一条绵延千年的文明之路又焕发着新的生机。作为一名高校知识分子,作为扎根甘肃的学者,用所学服务家乡也是他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他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延续千年丝绸之路文明交融的步伐,在新时代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位置,应该抢抓战略机遇。

  杨恕说,甘肃在文化方面有基础优势,丝绸之路沿路是以石窟艺术为代表的文化。但是,把它转变为文化产业需要一段时间。这都需要认认真真地论证,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规划。

  同时,杨恕也认为,甘肃处在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狭长通道上。甘肃要论证分析经济带的开通带来的物流、旅客流的变动,如何把本地的发展与经济带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要急着通过立项目来争取经费。

  新时代,新丝路,再出发。带着兰大人的情怀继续行走在新丝路的征程上,杨恕期待,无论对国家,对西部,对甘肃,他的研究都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理论支持,让千年丝绸之路继续为人类交流融通的梦想服务。(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郭秀睿 原文地址:http://news.lzu.edu.cn/c/201904/55503.html)

 

标签:
新闻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2.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4辽宁大学国家发展论坛”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做客辽宁大学主讲“博雅学术讲座(第十五讲)”
  5. 【开卷有益】李亮博士所著《美国与中亚的教育合作评析》一书出版
  6. 【对外交流】中亚所代表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 与多所高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7. 【科学动态】我所负责的国社科涉中亚研究重大项目推进会在兰举行
  8.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联合公报
  2. 李强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3. 哈萨克斯坦公投决定建核电站
  4. 中国-中亚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开幕
  5. 外交部介绍中方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工作重点
  6. 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中方援塔议会大楼和政府大楼落成仪式
  7. 弘扬“上海精神”,深化睦邻友好,开辟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前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并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8. 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会见记者
  9. 习近平向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颁授“友谊勋章”
  10. 习近平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