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周边·时政
第5译】“东地中海五国”峰会达成共识,爱丽舍宫公布叙利亚问题“路线图”细节

日期: 2025-04-07 来源: 原创 点击: ...
   

董岩 编译

法国最终公布了涉及叙利亚问题的“路线图”,将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来处理难民问题,同时明确国际援助需与安全及政治条件挂钩。这是法国、希腊、塞浦路斯、黎巴嫩和叙利亚五国领导人在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统邀请下,于3月28日巴黎峰会达成的成果。

与其他亲自前往爱丽舍宫的黎巴嫩、塞浦路斯和希腊总统不同,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通过远程方式参与了会议。马克龙表示,邀请沙拉访问巴黎并非不可能,未来数周内或可实现,但这取决于叙利亚国内局势的发展是否满足特定条件和前提。

需要指出的是,与沙拉的沟通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先是与马克龙的双边会谈,随后是与法国和黎巴嫩总统的三方会谈,最后是包括四位领导人在内的五方会谈。会议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了纳入“东地中海五国机制”的“路线图”。

此次巴黎五方会议首次以新形式举行,旨在支持叙利亚实现统一、稳定与和平的过渡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形式虽然开创先河,但就成果而言却显得有所保留。无论是针对叙利亚难民问题,还是叙利亚与邻国海上边界划定等议题,都与会前提出的宏伟目标存在差距。

巴黎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缺席者无疑是土耳其。该国不仅涉及与叙利亚的边界划分,更关键的是还与塞浦路斯和希腊存在划界争议。尽管近年来土耳其与希腊、塞浦路斯之间的关系已从一度剑拔弩张,甚至濒临武装冲突边缘的状态明显缓和,但塞浦路斯和希腊仍对叙土边界协议充满警惕。他们担心,鉴于叙利亚新政府与土耳其的密切关系,任何叙土边界划定协议都可能损害自己的权益。

许多观察人士将这两国(塞浦路斯和希腊)的情况与土耳其和利比亚的局势相比较,后者签署的海上边界划分协议曾同时引发埃及、塞浦路斯和希腊的强烈不满。众所周知,在希土紧张局势最严峻时期,法国曾坚定支持希腊,不仅派遣海军舰艇声援希腊海军,还与雅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先例恰恰揭示了巴黎会议背后的潜在考量:这三个欧洲国家正竭力“引导”叙利亚新当局,以避免其最担忧的情景成为现实。

施加经济压力

“路线图”包含五部分,依次为:解除制裁、经济承诺、难民问题、海上边界划定,以及最终涉及的叙利亚主权问题。

第一部分中,欧洲三国支持解除对叙利亚制裁,但强调须“遵循欧盟理事会于3月20日得出的结论”,并提及欧盟已于2月解除了针对运输和能源领域的部分行业制裁。更重要的是,三国“同意继续在欧盟内部推动解除其它制裁,并鼓励其他国际伙伴采取类似行动”。然而在此领域及其他方面,欧洲国家意图保留对叙利亚的施压手段,明确表示将“持续密切关注叙利亚局势”。欧盟此前已警告称,若叙利亚局势偏离正轨,或将撤销解除制裁的决定。
    欧洲三国承诺“增加对叙利亚重建的经济援助”,此举旨在跟进3月17日第九届布鲁塞尔会议成果。但随即强调,上述承诺取决于“叙利亚过渡政权有效实施”一系列特定措施,首先是“政治过渡”进程——即组建“尊重并代表叙利亚社会所有族群与宗教派别的包容性政府”。
    与会四国要求叙利亚当局在安全层面“实现政府军与现有国际反恐机制的有效协调”,特别是“反达伊沙联盟”(坚定决心行动)。并对此前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民主军(SDF)达成的协议表示欢迎,尽管后者随后因新政府代表性不足而拒绝承认。
   最后,欧洲国家要求大马士革当局“为所有叙利亚公民提供有效保护,无论其出身和宗教信仰,并切实有效地追究针对平民所犯罪行的责任,包括近期叙利亚西海岸暴力事件”。同时强调“实施和解进程必需的完整过渡司法”的重要意义。换言之,欧洲拒绝向新政府开出“空白支票”,将持续监控叙利亚局势进展,认为经济手段对引导叙利亚走向预期轨道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考虑到该国因长期制裁面临的经济困境。

难民问题

援助计划与解决邻国叙利亚难民问题密不可分。该问题对希腊和塞浦路斯尤为敏感,两国担忧叙利亚移民持续涌入。塞浦路斯的叙利亚人已占该岛人口3%。“路线图”创新性提出“区域协同,整合国际捐助方、难民收容国、国内流离失所者、专业机构及开发银行资源,实现人道主义援助、重建、生计恢复与经济发展的联动,为叙利亚难民安全有尊严返回家园创造良好环境。”

在划定海上边界问题上,欧洲三国更倾向于重申管辖该领域的基本原则,而未深入探讨可能引发的后续争端。因此,他们仅表示“支持根据国际海洋法,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定叙利亚海上边界,同时兼顾欧洲邻国的利益”,并承诺“为此成立相关专门委员会”。

同样,三国在维护叙利亚主权问题上遵循了相同路径。前述路线图明确指出“他们支持完全尊重叙利亚主权,特别是针对有关外国势力的侵犯和干涉行为,并要求其全面撤出叙利亚领土”。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一部分中,“路线图”选择采用“不明确指明相关外国势力”的表述方式。这很可能是为避免直接点名以色列。然而,马克龙总统在周五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毫不避讳地提及以色列名称。此外,爱丽舍宫于周日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电话后发布的声明中,确实包含了一项条款,呼吁以色列从叙利亚领土撤军。

【编译者简介】

董岩,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

【校对者简介】

尹鑫玉,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聚焦区域与国别时政动态和学术前沿,通过编译、分析与传播,促进人才培养,强化学科交叉,推动中亚及周边区域国别学的深度发展。

本文编译仅供学术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机构和平台。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杨恕教授做关于中亚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2. 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发展”研讨会
  3. 汪金国教授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5年年会
  4. 我所研究人员参加赴吉、赴乌研修团成果交流会
  5. 我所研究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研修活动
  6. 我所研究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研究活动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一行应邀参加第四届传播与边疆治理论坛
  8.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5期(9月29日-10月5日)
  2.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4期(9月22日-9月28日)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2期 (9月8日-9月14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1期 (9月1日-9月7日)
  5.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0期(8月25日-8月31日)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9期(8月18日-8月24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8期(8月11日-8月17日)
  8.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7期(8月4日-8月10日)
  9.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6期 (7月28日-8月3日)
  10.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5期(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