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周边·学术动态
第31译】在南亚推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以进展、优先事项和利益相关者的视角

日期: 2025-06-24 来源: 原创 点击: ...
   

 

 

 

陈澄 编译

【文献来源】Muhammad Asif, Muhammad Imran Khan, Asha Pandey,“Navigating th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transitions in South Asia: Progress, priorities and stakeholder perspective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Volume 313,1 August 2024.

 

摘要:为了应对面临的挑战——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日益枯竭的化石燃料储备、飙升的能源价格、供应安全风险以及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正致力于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这一能源转型主要受到全球脱碳运动的推动。南亚是一个发展中地区,拥有全球超过23%的人口,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匮乏以及额外挑战。目前,南亚地区能源转型的驱动力、挑战和前景尚未得到探讨。本文从资源、消费趋势以及该地区国家(特别是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探讨了南亚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前景。本研究还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和可再生能源的选择。一项原创的利益相关者调查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洞察,揭示了影响社会对能源转型反应的意识、态度和观点。研究结果强调了该地区面临的严重能源安全问题,包括缺乏能源供应、供应不稳定、电网不稳定以及能源价格高昂。太阳能、风能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有潜力推动该地区国家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缺乏一致的政策法规”、“缺乏政治意愿”和“缺乏投资”被认为是能源转型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关键词:气候变化、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政策、利益相关者观点。

1.介绍

尽管可持续能源转型(SET)在全球范围内势头强劲,但像南亚这样的发展中地区面临着独特的障碍和复杂的权衡过程。该地区拥有近19亿人口,是继东亚之后人口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人口的24%。然而,其GDP却不到全球的5%,贫困现象普遍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这限制了该地区转型能源系统或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该地区遭受着广泛的能源贫困——超过3亿人仍然缺乏基本的电力供应,约6亿人无法获得清洁烹饪燃料。2019年,南亚的人均用电量仅为700千瓦时,而全球平均水平为3105千瓦时,位居全球最低之列。然而,在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能源需求正在迅速增长(2000年至2020年增长了80%)。例如,该地区的主要经济体印度的一次能源消费量自1980年以来增长了5倍,将从1980年的第十大能源消费国跃升至2022年的第三大能源消费国。南亚的城市人口占比从1960年的18%上升到2022年的36%。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继续在该地区的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引发了人们对可持续性的担忧。近年来,该地区的化石燃料与可再生能源投资比率位居世界最高。2016-2020年期间,南亚地区在可再生能源上每投资1美元,就会在未减排的化石燃料上投资1美元,而中国仅为0.3美元,拉丁美洲仅为0.2美元。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使南亚极易受到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的影响,正如近期全球能源危机所经历的那样。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且适应能力较低,南亚极易受到极端天气、洪水和干旱等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因此,南亚面临着平衡发展需求、气候变化压力和能源可持续性的复杂三难困境。该地区迫切需要实现雄心勃勃但公正的可持续能源转型。然而,转型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例如优先性竞争、根深蒂固的化石燃料利益以及有限的资源。政策制定者需要在扩大能源覆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和保护弱势群体之间艰难地做出权衡。

虽然现有研究已从各个维度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可持续能源转型,但仍存在一些关键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影响南亚主要经济体(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可持续能源转型的机遇、优先事项和障碍进行综合的跨学科分析,弥补这些差距。南亚拥有近19亿人口,在能源贫困、化石燃料依赖和气候风险等背景下,在可持续能源转型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它解决了既有文献中一个显著的空白:缺乏关于南亚能源可持续性挑战的综合比较证据。利益相关者调查提供了关于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认知、态度和观点的新颖行为洞察,弥补了社会科学证据有限的不足。

本研究试图弥补文献中的一些空白,主要目标如下:

▪ 审视南亚地区和国家的能源格局及挑战。

▪ 分析南亚国家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前景、进展及障碍,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政策框架。

▪ 调查关键利益相关者(政策制定者、专家、行业等)对转型的动态、优先事项和障碍的看法。

▪ 提供针对南亚的政策和技术建议,以实现包容、公正的转型。

本文还提供了原创性调查的结果,收集了利益相关者对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认知、障碍和解决方案的看法。本研究的创新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对南亚的可持续能源转型进行了综合概述,有助于弥补区域分析的匮乏,而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空白。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发达国家背景下的可持续能源转型。其次,本文对影响能源转型的利益相关者观点提出了新的、与政策相关的见解。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为理解可能构成转型障碍的社会和行为层面提供了重要的见解。这些分析和建议可以为寻求制定战略、利用南亚可再生能源潜力实现包容和公正转型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2.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初步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考察了南亚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格局、转型路径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本研究首先广泛查阅了学术文献、政府报告、政策文件、数据库和专家报告,以分析南亚地区的能源背景和转型进程。定量二手数据提取自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IEA)、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评论、联合国(UN)、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各国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公司等机构维护的知名全球和区域数据库。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能源获取率、需求增长、燃料结构、排放和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以量化能源格局并追踪转型进程。编制和分析的定量指标包括:(a)能源需求、供应、结构和消费模式,(b)电力接入率、电网可靠性和损耗,(c)可再生能源资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c)能源效率投资和节约,(d)排放和气候影响,以及(e)社会经济相关因素,如GDP、贫困和城市化。

原始数据是通过对四个南亚国家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调查收集的。这为塑造该地区能源转型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视角。调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对能源和环境情景以及能源转型关键维度的认识

▪ 可持续能源转型的难点

▪ 各利益相关者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 能源转型关键维度的重要性

采用立意抽样法,甄选出直接参与南亚能源政策、能源获取和可持续性领域的组织和实体中的个人。潜在参与者根据其在可再生能源、能源获取、气候政策等相关问题上的角色和直接经验入围。目的是招募拥有该地区能源转型专业知识和资质的利益相关者,涵盖不同的教育背景。

为了解利益相关者对南亚可持续能源转型各个维度的认知、态度和意见,我们制定了一份结构化问卷。问卷共设15个问题,探讨认知、障碍、驱动因素和优先事项。问卷针对四个主要的南亚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四个国家占南亚总人口的97%。问卷采用1-5分制李克特量表,包含两部分:a)受访者的人口统计背景;b)对能源格局、转型潜力、障碍和优先事项的看法。问卷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并在适当情况下使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评分。本次调查预计大约需要5-10分钟完成。问卷采用立意抽样法,招募在南亚能源和可持续性问题方面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参与者。目标群体包括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研究人员、民间社会成员和发展专业人士。本次调查旨在实现受访者群体多元化,涵盖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人口结构。数据收集采用在线问卷形式,以便收集来自更广泛地区的回复。此外,我们还利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推广和专家网络收集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整合所审查的数据和文献,分析南亚的能源格局、转型进展、差距和利益相关者的观点。我们构建了一个涵盖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维度的综合分析框架。重点关注领域包括:(a)南亚的能源概况:资源、消费模式、优先事项;(b)转型路径的进展与差距:可再生能源、效率、政策;(c)利益相关者对能源转型的认识和观点;(d)转型障碍:经济、技术、政治和行为障碍;以及(e)实现包容、公正转型的政策建议。

3.南亚能源情况

南亚主要由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在平衡能源可负担性、能源转型和经济增长方面面临最大的挑战。该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马尔代夫,占世界人口的24.4%。该地区还拥有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国和印度。这些国家的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能源获取问题,而城市地区则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以促进技术经济发展。该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已从1960年的16.7%增长到2020年的35%。不丹和马尔代夫的城市人口比例最高,而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的农村人口比例最高,分别为81%和79%。

南亚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的可及性、可用性和可负担性。庞大的农村人口有力地预示着未来电力需求旺盛,而清洁燃料供应匮乏。该地区的人口不仅依赖不可再生能源实现电气化,而且还大量使用生物质进行烹饪和取暖。这种情况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后果,2020年,全球约有350万人因清洁烹饪燃料供应不足而死于传统炉灶产生的烟雾。南亚仍有约3.5亿人无法用电,其中许多用电人口还面临严重的电网可靠性问题。

除了电力供应外,清洁燃料也是该地区大多数农村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表1显示了南亚国家缺乏电力和清洁烹饪燃料的情况。

南亚国家的一个重点关注点是提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大量人口的生活水平。据估计,南亚的能源需求在过去二十年中增长了80%。该地区各国对能源转型表现出热情,原因多种多样,例如气候变化脆弱性高、气候变化承诺、地理地形多样、电网连接困难以及大多数农村地区能源短缺。

南亚地区过去经历了蓬勃发展,并在消除贫困、健康和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GDP的十年趋势呈现波动模式,从2011年的5.1%到2021年的8.3%,受新冠疫情影响,2019年创下-5.2%的历史最低值。后新冠疫情时代的增长趋势也推高了能源需求。过去十年(2010-2021年),该地区的人均GDP从1258美元增长到2177美元,其中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印度的增长率最高,分别为60%、49%和29%,如图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协整研究表明,GDP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正向直接关系。

近年来,该地区的发电能力、可再生能源转型和农村电气化显著增长。印度的能源装机容量领先,为426,131兆瓦,其次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截至2022年,装机容量分别为43,775兆瓦和25,700兆瓦。然而,据报道,人均能源消耗(包括电力、燃料、烹饪和取暖)最高的是不丹(27,785千瓦时),其次是马尔代夫(17,669千瓦时)。印度的人均能源消耗位居第三,为7,143千瓦时,但远低于不丹和马尔代夫。孟加拉国的人均能源消耗最低(2,912千瓦时)。表2列出了各地区国家的总装机容量和人均用电量。

人均能源消耗量被视为衡量任何国家社会经济繁荣程度的指标。这种关系与2020年人类发展指数(HDI)报告相一致,其中巴基斯坦(0.557)排名较低,不丹(0.654)排名较高。如果不考虑能源生产来源,可持续性报告可能不完整。可再生能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标准。在南亚国家中,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最高,分别为98%和95%,其次是巴基斯坦,依赖程度为69%。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不丹和尼泊尔几乎完全转向可再生能源,2022年可再生能源贡献率分别为99%和97%。斯里兰卡和印度已迅速向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型。图2显示了过去十年南亚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情况。

能源结构多样化也是可持续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在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最为突出。不丹和马尔代夫分别完全依赖水电和化石燃料(100%),因此能源多样化程度最低。尼泊尔主要依赖水电(98.3%),风电的多样化程度有限(0.2%)。孟加拉国的电力来源多种多样,但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例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分别占5.5%、70%和23%)。图2展示了南亚国家的能源多样化程度。

4.南亚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前景

4.1挑战

尽管南亚地区在推广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地区各国在财政、技术和社会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些国家大多被视为发展中或贫困经济体,消除贫困和社会发展是其主要目标。粮食与燃料的困境始终在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源主要分为电力、交通运输和烹饪燃料。由于缺乏清洁烹饪燃料,人们使用木材、木炭和牛粪等固体燃料。这些燃料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并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死亡。

电力中断对经济和社会环境有重大影响,因此与可持续性直接相关。全球约有4.5%的能源因停电而损失,南亚地区的平均值为10.9%,这给该地区每年造成相当于GDP 4%至7%的经济损失。

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停电次数最多,斯里兰卡的停电次数最少。尼泊尔(25.6%)和印度(23.7%)的输配电(T&D)损耗最高,不丹(4.5%)的损耗最低。进口依赖度最高的是斯里兰卡(62%)和马尔代夫(59%)。尽管印度的能源多样性非常高,但其进口依赖度仍然较高,为43%。不丹的进口依赖度最低(9%),主要依靠本土水电(表3)。这凸显了区域国家间电网互联互通的重要性。能源互联互通可以降低成本,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为不丹和尼泊尔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国家可以轻松出口能源并获得经济效益。能源互联互通受到国际论坛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因为它也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南亚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福祉和实现碳中和的三重困境。这些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不增加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情况下继续其社会和经济发展。南亚国家人口众多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因此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仍然很高。南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364.4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预计到2030年,该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8%增长到12% 。截至2019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高的国家(86%),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6.16亿吨,其次是巴基斯坦,排放量为2.49亿吨(8%),孟加拉国排放量为1.02亿吨(3%)。图3显示了南亚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分布。印度是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仅次于中国(10175百万吨)和美国(5285百万吨)。

南亚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38吨,而全球平均水平为4.48吨。在南亚国家中,印度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最高(7.2%),然而,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89吨,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数据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公平资源共享和可持续性的问题,也验证了这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存在。表4列出了南亚各国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份额和人均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南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全球33%的贫困人口居住在该地区,其脆弱性甚至更高。该地区正遭受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990年以来,洪水、热浪、飓风和其他气候相关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所有南亚国家都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并以国家自主贡献的形式提交了气候承诺。印度设定了最具雄心的目标,将碳强度降低33%-35%,其次是巴基斯坦,其设定的减排目标为20%。除尼泊尔将2050年定为目标年外,所有南亚国家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其目标。南亚国家的气候变化减缓目标列于表5。

4.2机遇

除了制定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政治因素的能源转型整体框架和路线图外,南亚地区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主要领域。

4.2.1可再生能源

南亚地区气候条件多样,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取得了显著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被视为加强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也被视为一项投资,旨在创造经济优势、创造就业机会,并建设无污染、清洁的环境。尽管新冠疫情肆虐,可再生能源市场仍呈现净增长。风能和太阳能也是该地区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在南亚国家的主要可再生能源资源中,水力发电量最高,其次是太阳能。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也利用风力发电,而其他国家的风力发电量则微不足道。图4显示了可再生能源在南亚国家发电结构中的占比;表6重点列出了水电、太阳能和风电的潜力及其目前的利用情况。

南亚国家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增加能源生产以促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以确保可持续性并应对气候变化。南亚最主要的可再生资源是水电,装机容量为388,775兆瓦,但迄今为止仅利用了13%。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水电潜力分别为15万兆瓦和10万兆瓦。该地区各国正在推动能源转型,印度和尼泊尔分别承诺到2070年和2045年实现碳中和,这取决于它们如何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潜力。印度是世界上电力行业最多元化的国家之一。印度政府“全民供电”的口号不仅提升了能源发电能力,也促进了整个市场和供应链的完善。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将增至450吉瓦。

4.2.2能源效率

由于发电不足而导致的停电是该地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南亚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能源效率,因此该地区能源部门的效率低下和管理不善问题严重。能源部门存在广泛的泄漏和损失,其经济影响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电力部门扭曲造成的经济成本占其GDP的4%-7%。2016年,印度电力部门的扭曲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相当于860亿美元的损失。2015年,巴基斯坦电力部门因同样的原因给国民经济造成了约180亿美元的损失。

巴基斯坦能源系统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输配电系统老化造成的技术性损失,以及窃电和其他违规行为造成的非技术性损失。该国电力部门的损耗超过20%,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5%。如此高的损耗使公用事业和电力部门陷入困境。最终,这些未计量的电能导致最终用户电价高昂。尼泊尔的输配电损耗也很高,这导致电力系统限电和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依赖程度很高。尼泊尔面临着与不丹相同的挑战。该国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但财政依赖捐助机构。由于能源市场规模较小,节能技术的普及率非常低。对能源工厂进行技术改造以及提高输配电系统效率对于降低发电成本、电价和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智能电表、预付费计量、远程操作电表以及在远离客户场所的地方安装电表,是许多国家为管理商业损失而采取的细微而有效的措施。智能输配电网络可以控制电力需求、发电量和潮流,从而减少损耗。目前,南亚地区已经部署了智能电表以增加收入;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可以帮助控制电力短缺。这些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控制电力需求和供应,还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印度在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最高(191.34亿美元),其次是巴基斯坦(24.81亿美元)和孟加拉国(9.76亿美元)。实用可能性最低的马尔代夫在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也最少(2900万美元)。在资金节省方面,印度排名最高,其次是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预计各种能源投资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印度的排放量最高(9742万吨二氧化碳),其次是孟加拉国(847.6万吨二氧化碳)和巴基斯坦(817.2万吨二氧化碳)。表7汇总了南亚国家的能源效率投资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所有南亚国家都需要通过更换老旧低效设备来提升能源效率。此外,提高配电公司的能源意识和能力,以及推广面向消费者的净计量系统,是应对所有国家能源挑战的可行解决方案。建议所有南亚国家通过引入地下电缆和高压配电系统来改造配电线路,并制定严格的公用事业能源审计指南。

4.2.3区域能源贸易与合作

加强区域能源合作与贸易对于实现南亚地区可持续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加强电力系统整合和电力贸易可以增强能源安全,挖掘尚未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潜力,降低成本和排放,并加速清洁能源技术在南亚地区的传播。通过跨境输电网络共同利用其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该地区可以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南亚各国在《巴黎气候协定》下做出的承诺和保证,以及净零排放目标,为区域电力贸易注入了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了清洁能源转型。区域电力整合对于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至关重要。近期,由80多个国家支持的“同一个太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电网”全球电网整合倡议也将印度次大陆视为重要的枢纽。

区域电力互联互通和交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南亚能源转型:

▪ 实现电力结构多元化,增强能源安全:跨境电力流动可以平衡国家供需波动,并整合区域内多样化的能源资源。例如,尼泊尔和不丹的季节性水电盈余可以平衡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化石燃料发电。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增强能源安全。

▪ 优化利用丰富但分布不均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南亚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但分布不均。印度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的风电潜力超过346吉瓦,而尼泊尔和不丹等喜马拉雅山东部国家拥有约140吉瓦的经济水电潜力。跨境电网对于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集中的区域至关重要。

▪ 协调系统规划和调度带来的成本节约:基于最低边际成本的联合区域发电资源规划和调度,与孤立的国家系统相比,可以大幅降低电力成本。据估计,到2040年,优化利用电网整合和电力交易,可为南亚地区每年节省160亿美元的成本。

▪ 加速清洁能源技术转让和投资:区域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和项目开发技能在不同国家之间快速传播。这也标志着一个稳定、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可以吸引更多可再生能源投资。

▪ 化石燃料转型带来更低的碳排放:用来自该地区成本更低的可再生能源进口取代国家燃煤和燃气电厂,可以降低总体排放。到2040年,区域电力交易可将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减少8%。

印度已率先与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国签署双边协议,开展跨境能源贸易(CBET)。2014年签署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能源合作(电力)框架协议》为推进区域电力交换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统一的跨境电力贸易政策、法规和法律框架可以建立共同的规则和程序。最终,一个具有协调一致监管和无缝跨境电力流动的竞争性南亚电力市场可以效仿欧洲的综合能源市场。表8列出了南亚国家之间报告的一些主要互联互通运营和在建项目。

一个地区的能源转型需要采取统筹兼顾的投资和政策框架。转型应侧重于碳中和和碳负排放能源,以履行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承诺。多层面的能源转型需要多种要素,例如低成本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直接电气化。表9列出了这些国家采取的一些举措。

然而,南亚国家之间的电力贸易目前仍然有限,占区域总发电量的不到5%。区域内电力连通性远远落后于东南亚、欧洲、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和北美等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约有20-30%的电力是跨境交易的。尽管理由充分,但由于各种技术、体制、政治和监管障碍,进展仍然缓慢,区域电力贸易远低于预期潜力:

▪ 跨境电力贸易监管框架薄弱,阻碍了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在缺乏强有力的框架的情况下,国内需求主导着区域合作。

▪ 电网规范、系统规划、调度协议和法规方面的差异阻碍了跨境电力的顺畅流动。例如,印度采用同步电网结构,而其他邻国则采用异步连接。

▪ 公用事业公司缺乏开展区域能源项目和交易的成熟模式、能力和经验。成本和收益分配方面存在担忧。

▪ 政治关系和不信任阻碍了能源的相互依存。在缺乏具有约束力的框架的情况下,国家优先事项主导着区域合作。外交紧张局势可能会扰乱电力供应。

▪ 技术和商业传输损耗、传输容量限制以及电网稳定性挑战需要解决。例如,通过印度输送电力的过境费被认为很高。

▪ 区域项目的融资构成挑战。调动输电走廊的投资需要参与国之间公平分担成本和收益。

总而言之,区域能源合作对于以经济高效且可持续的方式释放南亚可再生能源潜力至关重要。具体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互联互通的区域清洁能源系统的愿景。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治意愿和紧急集体行动,以克服现有障碍。

5.能源转型:利益攸关方的观点

主要数据是通过调查南亚国家主要利益相关者的看法收集的。总共收到了来自南亚人口最多的四个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100份有效回复,占南亚人口的97%。最多的受访者来自印度(41%),其次是巴基斯坦(29%),斯里兰卡(19%)和孟加拉国(11%)。就教育水平而言,受访者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发展中国家,性别在与能源使用有关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国家,男性参与占主导地位,除印度外,斯里兰卡男女人口之间的差距最大(74:26),其次是孟加拉国(73:27)。印度的男女比例为44:56。图5显示了被调查国家男女答卷人的分布情况。

5.1.对环境和能源转型的认识

调查表的目的是衡量人们对重要的能源和环境参数和术语的认识程度。总体而言,所有国家对与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以及能源转型相关的重要参数的熟悉程度在3.54-3.86之间。孟加拉国的受访者记录了最高值,而斯里兰卡的受访者报告了最低值。总体而言,受访者对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化石燃料的认识水平最高(分别为4.43、4.24和4.17),而能源安全意识水平最低(3.29)、核电(3.01)和燃料贫穷(2.77),如图6所示。燃料贫困是所有国家最不常见的因素,其认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如图7所示。这些发现揭示了这些社会对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方面缺乏了解,这在文献中也有报道。

6.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

调查要求受访者对能源短缺,高能源价格,缺乏获取,进口依赖,排放和自然灾害等挑战进行排名。

能源负担能力似乎是本区域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受访者认为“高能源价格”是最严峻的能源挑战,排名为4.49,其次是能源短缺和进口依赖,分别为4.47和4.39。这些国家对挑战的看法各不相同。来自印度的受访者将“环境排放”列为最关键的挑战,(4.03),而来自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人则认为“能源价格高”(5.0)和“能源短缺”孟加拉国的平均评分最高,(4.88)对于所有挑战,将“高能源价格”、“进口依赖”和“自然灾害”排在第5位,如图8所示。

气候变化是南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孟加拉国报告的严重程度最高(5.0),其次是巴基斯坦(4.56),印度(4.22)和斯里兰卡(3.65).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越高,例如,本科生对气候变化严重性的平均评价为3.53,硕士生为4.53,如图9所示,较年轻的受访者(就工作经验而言)和女性更关注气候变化。

在专业技能方面,来自研究分析、能源与环境和社会发展背景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更高,分别为5.0、4.8和4.8;在专业领域或部门方面,来自研究分析机构的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最高(4.7),而基础设施部门的人最不关心(3.3),如图10所示。

研究能源转型途径中的障碍也是必要的。受访者被要求对一系列潜在挑战的重要性进行排名。结果表明,“缺乏一致的政策和法规”是最大的问题(4.52),其次是“缺乏政治意愿”(4.43)、“缺乏投资”(4.28),“缺乏国际合作”(4.14)和“缺乏技术”(3.33),如表10所示。印度被评为“缺乏公众意识”(3.92)最具挑战性,“缺乏国际合作”最不具挑战性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将“缺乏技术”列为最不具挑战性的因素(分别为3.27和2.69),将“缺乏政策”列为最具挑战性的因素(分别为4.91和4.76)。

调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确定受访者对重要能源部门利益相关者在能源转型中所扮演角色的满意度。“技术提供者/研发机构”扮演的角色最满意,得分为2.86,其次是“学术界”(2.76)和“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2.73).“决策者”和“建筑部门”的评分最低(1.93)。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对“政策制定者”的满意度最低(1.89)。有效的决策对于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南亚国家似乎在这一领域举步维艰,“公用事业和能源公司”的作用也不能令人满意,如表11所示。

7.结论和今后的方向

研究从分析中可以得出几个重要结论。

首先,调查结果证实,南亚面临着复杂的可持续能源“三难困境”,包括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气候可持续性的竞争。满足本区域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对减贫和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又面临着对进口化石燃料的根深蒂固的依赖,这种依赖使本区域极易受到破坏。人均排放量和能源使用量也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即使气候风险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也限制了能力。在扩大能源供应、保持供应可靠性和可负担性、逐步淘汰煤炭和保护低收入公民之间,仍然存在着艰难的权衡。

其次,尽管南亚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适合其地理条件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拥有巨大的未开发潜力,但扩大规模面临着持续的差距。与化石燃料相比,可变成本、融资限制和电网整合障碍阻碍了采用的速度和规模。分析显示,尽管各国取得了进展,目前,除大型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不到电力供应的10%。太阳能和风能的势头和投资需要加速,以产生有意义的过渡影响。部门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新增装机容量主要集中在电力部门和某些省份。将可再生能源纳入主流需要量身定制的政策,如太阳能灌溉、小型电网和屋顶光伏发电,这些政策应适合农业、生计和分布式接入。

再次,该研究强调,能源效率为南亚提供了大量尚未开发的共同利益,但目前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优先考虑。减少电网平均15- 25%的大规模T&D损失可以显著提高供应可靠性和弹性。在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能效来缓解能源需求增长,可以提高可负担性和能源安全。家电标准、产业升级、数据分析和机构能力建设对于遏制低效能源使用至关重要。专门的政策、激励措施和融资机制对于改变人们普遍认为能效只是合规负担而非战略优先事项的观念至关重要

然后,分析强调,政策和体制缺陷目前比技术或资源限制对有效转型构成更大的障碍。实施碳定价和严格的效率标准至关重要。竞争性电力市场需要发展,以取代根深蒂固的国家垄断。能力建设计划对加强监管监督至关重要。动员气候融资流动迫切需要解决投资者风险。

之后,推进区域能源互联互通与合作,对于优化南亚地区不同季节和地域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实现可负担的、有弹性的转型至关重要。跨境电力贸易目前远远落后于潜力。输电基础设施、统一法规和电力市场等具体措施可以为一体化的区域清洁电力系统铺平道路。但政治和商业挑战需要采取紧急的集体行动

最后,这项研究的开创性利益相关者调查提供了突出的行为见解。它揭示了对气候变化,但能源安全和公正等关键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负担能力和能源安全问题主导了公民的环境动机。利益相关者认为政策/监管差距和缺乏政治意愿是比技术限制或意识更大的障碍。这强调了转型不仅取决于技术潜力,还取决于公众的强烈接受和政策传播地方社会经济共同利益和促进参与性、透明的进程是关键。

 

编译者简介

陈澄,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校对者简介

张盛涵,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本科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聚焦区域与国别时政动态和学术前沿,通过编译、分析与传播,促进人才培养,强化学科交叉,推动中亚及周边区域国别学的深度发展。

 

本文编译仅供学术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机构和平台。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杨恕教授做关于中亚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2. 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发展”研讨会
  3. 汪金国教授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5年年会
  4. 我所研究人员参加赴吉、赴乌研修团成果交流会
  5. 我所研究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研修活动
  6. 我所研究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研究活动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一行应邀参加第四届传播与边疆治理论坛
  8.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5期(9月29日-10月5日)
  2.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4期(9月22日-9月28日)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2期 (9月8日-9月14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1期 (9月1日-9月7日)
  5.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0期(8月25日-8月31日)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9期(8月18日-8月24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8期(8月11日-8月17日)
  8.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7期(8月4日-8月10日)
  9.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6期 (7月28日-8月3日)
  10.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5期(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