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周边·学术第5译】中亚的二维软制衡与新兴地区秩序

日期: 2025-03-26 来源: 原创 点击: ...
   

吴佳晔 编译

【文献来源】Oya Dursun-Özkanca, “Two-dimensional soft balancing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emerging regional order,”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101, No.1, 2025, pp.53–71.

一、研究背景

当前国际体系正在经历经济和地缘层次的权力转移,这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对新兴的地区秩序进行深入分析。中亚地区在这一背景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亚的战略地位显著上升。该地区是少数几个同时与俄罗斯和中国接壤的地区之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中国影响力的上升以及部分国家丰富的资源(如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进一步增强了其地缘政治重要性。

关于制衡的研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重要位置,主要关注大国如何通过联盟和伙伴关系来制衡次要国家(Secondary States)。然而,针对中亚地区的研究仍然有限。现有研究通常仅关注中亚与单个大国的关系,或大国之间的竞争,而忽视了中亚国家本身的战略选择。此外,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中亚各国并未完全倒向俄罗斯或采取强硬的制衡策略,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复杂的“软制衡”(soft-balance)方式。这一现象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研究问题

文章关注两个核心研究问题:(1)在当前的国际权力格局下,中亚地区的次级国家和大国可以采取哪些制衡策略?(2)次级国家层次的软制衡与大国层次的软制衡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些制衡策略如何塑造新兴的地区秩序?

具体而言,文章试图理解中亚国家如何在俄罗斯、中国和西方大国的影响下制定外交政策,并通过软制衡手段(如经济合作、制度制衡和外交联盟)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文章关注大国在中亚地区的互动,特别是俄罗斯如何应对中国的经济渗透以及美国的战略布局。

三、研究目的

文章旨在加深关于中亚国家如何应对大国竞争的理论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大国之间的竞争,文章提出次级国家在软制衡中的重要作用,并详细分析它们所采取的多种策略,包括界限测试、界限挑战和界限突破等方式。

探讨两个层次的软制衡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地区秩序的影响。通过分析大国(如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以及次级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制衡策略,文章希望揭示两个层次的软制衡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中亚地区的权力制衡与秩序塑造。

四、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定性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外交和安全政策文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一手和二手资料,包括:(1)官方外交政策文件:分析各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声明,评估其战略走向。(2)领导人演讲:研究20位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以理解其政策意图。(3)专家访谈:对中亚问题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采访,为文章提供多角度的视角。此外,文章采用三角验证方法,通过交叉比对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五、主要观点

1.中亚地区存在两个层次的软制衡

文章区分了大国层次的软制衡和次级国家层次的软制衡。(1)大国层次:俄罗斯和中国既在合作以对抗西方(如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协调立场),又在竞争地区影响力(如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限制中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与此同时,美国通过外交机制(如C5+1)以及能源合作等方式试图在中亚发挥更大作用。(2)次级国家层次:中亚国家并未单方面倒向某个大国,而是利用多边外交策略,在大国之间进行博弈。例如,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推动“中间走廊”贸易路线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同时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2.软制衡是中亚国家应对大国竞争的重要策略

文章指出,中亚国家在面对俄罗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竞争时,普遍采用了软制衡策略。与硬制衡(如军事对抗或联盟)不同,软制衡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制度合作和外交操作来限制大国的影响力。例如,中亚国家通过参与“C5+1”对话机制增强谈判能力,同时通过深化与土耳其、韩国和印度的合作减少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依赖。

3.中亚国家采取多种软制衡手段

文章借鉴“联盟内反抗框架”(intra-alliance opposition framework),将软制衡手段分为三类:(1)界限测试(Boundary Testing):通过复杂外交、廉价谈话和经济策略试探大国底线。例如,中亚国家在联合国投票时采取弃权策略,而非直接支持或反对俄罗斯。(2)界限挑战(Boundary Challenging):采取更强硬的策略,包括制度制衡(如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制衡俄罗斯)、战略不合作(如拒绝参与俄主导的天然气联盟)和正当性否认(如在国内推动去俄化政策)。(3)界限突破(Boundary Breaking):高强度的国家战略手段,如威胁退出俄罗斯主导的机构或与西方结成新的安全联盟。然而,由于经济相互依存和安全风险,中亚国家尚未采取此类极端策略。

4.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中亚国家加大了软制衡力度

2022年乌克兰战争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担忧俄罗斯的侵略性,中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例如:(1)加强经济多元化:哈萨克斯坦通过阿塞拜疆绕过俄罗斯出口石油;土库曼斯坦加强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2)深化与其他大国的合作: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与土耳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3)削弱俄罗斯的合法性:中亚国家在联合国投票时采取更独立的立场,并限制支持俄罗斯战争的象征性表达(如禁止“Z”标志)。

5.未来地区秩序的变化将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文章认为,中亚地区未来的权力格局将取决于以下因素: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的最终结局、俄中关系的未来走向、美国及其他大国在中亚的持续投入程度、中亚国家内部的政治稳定性和经济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中亚国家正在通过软制衡策略维持其自主性,避免在大国竞争中成为附庸。未来,随着全球秩序的演变,中亚的软制衡策略可能会进一步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挑战。

【编译者简介】

吴佳晔,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研究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

兰州大学中亚及周边动态编译团队,依托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聚焦区域与国别时政动态和学术前沿,通过编译、分析与传播,促进人才培养,强化学科交叉,推动中亚及周边区域国别学的深度发展。

本文编译仅供学术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机构和平台。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杨恕教授做关于中亚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2. 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发展”研讨会
  3. 汪金国教授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5年年会
  4. 我所研究人员参加赴吉、赴乌研修团成果交流会
  5. 我所研究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研修活动
  6. 我所研究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研究活动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一行应邀参加第四届传播与边疆治理论坛
  8.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5期(9月29日-10月5日)
  2.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4期(9月22日-9月28日)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2期 (9月8日-9月14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1期 (9月1日-9月7日)
  5.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0期(8月25日-8月31日)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9期(8月18日-8月24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8期(8月11日-8月17日)
  8.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7期(8月4日-8月10日)
  9.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6期 (7月28日-8月3日)
  10.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5期(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