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二十八】《脆弱的信念:变化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城市意识形态景观》

日期: 2019-12-12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编译者按】目前学界对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意识形态如何被建立这一问题上,这导致对意识形态的研究不够充分。马蒂斯·佩克曼斯所著《脆弱的信念:变化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城市意识形态景观》,尝试构建一个“能够解释集体意识如何获得和失去力量的分析框架”,以深刻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

所评书籍】Mathijs Pelkmans, Fragile Conviction: Changing Ideological Landscapes in Urban Kyrgyzstan,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7.

文献来源】Johan Rasanayagam, “Fragile Conviction: Changing Ideological Landscapes in Urban Kyrgyzstan”,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7, No.3, 2018, pp.491-493.

作者简介】(1)书籍作者:马蒂斯·佩克曼斯(Mathijs Pelkmans),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后苏联时期中亚地区的民族与宗教问题。(2)书评作者:约翰·拉莎纳亚加姆(Johan Rasanayagam),英国阿伯丁大学人类学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中亚地区的宗教及穆斯林教徒的世俗化进程。

主要内容

  《脆弱的信念:变化中的吉尔吉斯斯坦城市意识形态景观》是一本雄心勃勃的著作,本书尝试建立一种“能够解释集体意识(collective ideas)如何获得和失去力量的概念框架”。在考察“信念”(conviction)过程中,作者追踪了众多个体的信念变化轨迹。这些个体最初虔诚地相信某一种信念并对其忠诚,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一部分人将其摒弃。为了对此进行说明,作者选择了四种观念情境:苏联无神论(atheism)、“塔布里·扎马特”运动(Tablighi Jamaat movement)对伊斯兰达瓦特(dawat)教派的参与,五旬节(Pentecostal)教堂的成员及其灵魂治疗(spiritual healing)。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充分利用自身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作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工作经历及相关研究成果。本书不仅涉及信念演变这一主题,而且考察了意识形态对公众生活的影响。本书的研究内容较为庞杂,涵盖伊斯兰教、基督教和无神论等多种观念形态,并将它们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这是本书的优点,可能也是本书的不足之处。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完全崩溃,普通大众的生活被绝望所笼罩。在此背景下,原有的意识话语体系逐渐瓦解,这为话语竞争奠定了基础。(2)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巨额外债、严重的贫困状态、腐败和政治动荡,在2005年和2010年两次“颜色革命”过程中得到充分暴露。(3)作者通过考察以煤矿为主要产业的城镇科克扬加克(Kok-Jangak),阐述了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意识形态的演变。苏联时期,科克扬加克曾经是“莫斯科供给模式”的中心区域,代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突出成就。由于苏联解体,这一地区从繁荣逐渐濒临荒废。(4)文章认为,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无神论随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似乎瞬间崩塌,甚至在先前推动无神论的积极分子中也难寻踪迹。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时期,意识形态所表现出的作用,并非民众内心情感的正常表达,而是对公民身份“合法性”的一种认证方式。(5)苏联的意识形态,具有“伪宗教”的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宗教”所具有的诸多实际形式,但是缺乏宗教所具有的“乌托邦内核”。(6)达瓦特教派的宗教活动可以使“信仰可信化和具象化”,这种伊斯兰教意识形态会对参与者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很难对其他社会群体产生显著的影响。(7)五旬节教会的信徒通过参与教会活动,逐渐生成了一种“小众心态”,这种心态使教徒认为自己是“掌握终极真理的小众”,正在同“庸俗的社会”进行“深刻的斗争”。(8)“灵魂治疗”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方式,这种意识形态之所以会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盛行,是因为它融合了其他多种意识形态的优点,使信仰更容易被感知和理解。

  本书不仅关注意识形态如何得以传播,也关注意识形态在传播过程中为何走向衰落。在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模糊和偶然事件对意识形态传播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就会持续稳定地传播。与此不同,作者将意识形态的传播描述为一种“波动”式传播方式,并认为在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中,“无常和波动”是最为核心的特征。不过,本书存在一些缺陷。对于读者而言,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分析作者四种意识形态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读者需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作者在案例选择上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削弱了本书分析框架的解释力。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是本书依然是一本优秀的、富有洞察力的学术著作。该书为我们了解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意识形态情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编译:代家玮

校对:陈亚州、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杨恕教授做关于中亚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2. 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发展”研讨会
  3. 汪金国教授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5年年会
  4. 我所研究人员参加赴吉、赴乌研修团成果交流会
  5. 我所研究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研修活动
  6. 我所研究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研究活动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一行应邀参加第四届传播与边疆治理论坛
  8.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5期(9月29日-10月5日)
  2.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4期(9月22日-9月28日)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2期 (9月8日-9月14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1期 (9月1日-9月7日)
  5.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0期(8月25日-8月31日)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9期(8月18日-8月24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8期(8月11日-8月17日)
  8.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7期(8月4日-8月10日)
  9.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6期 (7月28日-8月3日)
  10.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5期(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