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二十六】《欧安组织对中亚国家的选举监督:成效及其原因》

日期: 2019-12-11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原文标题】 《赫尔辛基的反直觉效应?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的选举观察任务与后共产主义时代中亚虚拟民主的巩固——以塔吉克斯坦2000-2013年为例》

【文献来源】 Payam Foroughi, Uguloy Mukhtorova, “Helsinkis Counterintuitive Effect? OSCE/ODIHRs 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s and Solidification of Virtual Democracy inPost-communist Central Asia:the Case of Tajikistan, 2000-2013”,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6, No.3, 2017, pp.373-390.

【作者简介】帕亚姆·弗鲁吉Payam Foroughi),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欧安组织学院(OSCE Academy);乌古尔劳埃·穆赫托尔诺娃(Uguloy Mukhtorova),塔吉克斯坦独立研究者。

 

主要内容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应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OSCE,下简称“欧安组织”)的要求,中亚国家作为欧安组织的“参与国”,经常邀请该组织的执行机构“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ODRHI)对其议会和总统选举活动进行观察和监督。事实上,欧安组织在中亚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监督中亚国家的选举,并以各种形式的援助手段作为辅助,旨在促进中亚各国选举活动向自由公正的方向发展,进而加快该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但是,本文作者认为,欧安组织在中亚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目标。与此相反,欧安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对有选举舞弊记录的中亚国家开展的多次选举观察(如欧安组织对塔吉克斯坦2000-2013年期间的选举监督所展示的那样),并没有对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和政治多元化进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反而客观上巩固了中亚国家的威权主义和“虚拟民主”(virtual democracy),即“赫尔辛基的反直觉效应”(Helsinki’s counterintuitive effect)。通过对相关人士的访谈,作者检验了支持这一总体命题的四个假设。
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中亚国家纷纷加入包括欧安组织在内的各种国际组织。1975年签署的《赫尔辛基最后议定书》(Helsinki Final Act),是“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 CSCE)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文件,该文件最终标志着欧安组织的成立。根据《赫尔辛基最后议定书》的第7条,安全和人权之间的正式联系被建立起来。但是,从该文件签署到冷战结束,欧安组织的主要职责并非促进民主进程,而是致力于维持两极体系的现状。1990年,在冷战即将结束之际,43位欧安组织成员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在巴黎克莱贝尔国际会议中心,签署了《新欧洲巴黎宪章》(Charter of Paris for A New Europe)。该文件强调:“我们承诺在国家建设中巩固和加强民主”。据此,中亚各国开始邀请国际组织作为观察员监督本国选举。
自1998年起,OSCE/ODRHI开始对吉尔吉斯斯坦选举活动进行监督,并逐渐成为对中亚国家选举进行观察和监督的主要机构。但是,独立后的25年时间里,除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外,中亚国家举行的历次选举距离国际组织的评价标准尚有较大差距。“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认为,除吉尔吉斯斯坦外,中亚其他国家的总体民主得分呈持续下降趋势。通过对OSCE/ODRHI在2000-2013年对塔吉克斯坦国内选举的监督及其成效进行研究,作者试图揭示OSCE/ODRHI的选举观察对中亚国家民主化产生的实际效果。为此,作者通过检验四个相关的假设回答了这一问题:(1)赫尔辛基的反直觉效应;(2)“反恐战争”的现实政治;(3)OSCE/ODRHI的利己主义性质或存在理由(raison d’être);(4)中亚国家对OSCE/ODRHI的工具性使用。
在对上述四个假设进行逐一论述之前,文章对苏联解体以来塔吉克斯坦选举政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做作了简要的背景性介绍。在中亚五国中,塔吉克斯坦是唯一经历过内战的国家,内战从1992年5月一直持续到1997年6月。为停止内战,塔吉克斯坦政府和反对派于1997年6月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塔吉克斯坦建立和平与民族和解总协定》。不过,该协议的签署并没有使塔吉克斯坦走向民主时代。塔吉克斯坦实行多党制,但长期执政的人民民主党(Народная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партия)在各政党中具有压倒性优势,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塔吉克斯坦民主政治的发展空间。尽管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部分国家多年来一直对塔进行选举监督,但这并未使塔吉克斯坦的选举活动有明显改观。不仅2000-2013年期间如此,OSCE/ODRHI对塔吉克斯坦2013年总统选举和2015年议会选举的监督,同样证明了欧安组织的选举观察并没有有效提升该国的民主政治。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四个假设进行了逐一阐述。假设1:赫尔辛基反直觉效应,即OSCE/ODRHI对中亚国家开展的多次选举观察并没有促进各国的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但却无意中巩固了中亚国家的“虚拟民主”。假设2:“反恐战争”的现实政治,即OSCE/ODRHI的选举观察并未实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欧安组织的欧盟和北美成员国(主要是美国)追求现实政治目标的牵制。这些成员国很大程度上将中亚地区视为:(1)安全缓冲区,以抵御来自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毒品走私;(2)后勤保障区,以协助美国和北约领导的阿富汗战争;(3)OSCE/ODRHI追求的民主化、人权和自由公正选举等优先目标,被美国等视为次要目标。假设3:OSCE/ODRHI的利己主义性质或存在理由,即OSCE/ODRHI进行选举观察的意愿与动力主要在于,在冷战后维持自身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的继续存在。假设4:中亚国家对OSCE/ODRHI的工具性使用,即几乎所有中亚国家政府都愿意邀请OSCE/ODRHI对本国选举过程进行观察与监督,主要原因包括:(1)将OSCE/ODRHI的选举观察作为获得政权合法性的一种来源;(2)通过与欧安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以获得物质和政治利益。
 

校对陈亚州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杨恕教授做关于中亚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2. 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发展”研讨会
  3. 汪金国教授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5年年会
  4. 我所研究人员参加赴吉、赴乌研修团成果交流会
  5. 我所研究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研修活动
  6. 我所研究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研究活动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一行应邀参加第四届传播与边疆治理论坛
  8.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5期(9月29日-10月5日)
  2.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4期(9月22日-9月28日)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2期 (9月8日-9月14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1期 (9月1日-9月7日)
  5.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0期(8月25日-8月31日)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9期(8月18日-8月24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8期(8月11日-8月17日)
  8.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7期(8月4日-8月10日)
  9.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6期 (7月28日-8月3日)
  10.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5期(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