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青年观察】梁甲瑞: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实践展望

日期: 2020-09-16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实践展望

梁甲瑞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所在的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对太平洋岛国的慷慨援助受到了各国的热烈欢迎,双方关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和加深。太平洋岛国表示,“继续同中国开展抗疫合作,推动双方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民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夯实。正如《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副外长级特别会议联合新闻稿》所言,“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同意致力于推动后疫情时代各领域务实合作,开发新的合作方式,促进双方关系取得更大进展,更好造福双方人民”。

  一、后疫情时代中国南太平洋地区外交发展机遇

  (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一套系统的有关世界各国和各文明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赢形成命运攸关、利益相连、相互依存的国家集合体理论。中国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过程中,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合理因素,又超越和扬弃了其不合时宜的成分。从中国此次的疫情防控实践来看,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在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核。外交部长王毅在《坚决打赢抗击疫情阻击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中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方向。中国将以携手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建设荣损与共的地球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核,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抗疫援助超越了国家边界,站在了整个人类命运的高度之上,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萨摩亚疫情专家拉摩尔·汉赛尔表示,“感谢中国帮我们筑起守护生命的防线”。“蓝色太平洋”已经成为南太平洋地区构建和谐、繁荣、安全、安全理念的驱动力。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南太平洋地区卫生安全是“蓝色太平洋”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根本上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太平洋岛国“蓝色太平洋”的构建提供了更多机遇。

  (二)构建新型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

  在全球治理领域,主权国家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其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治理能力、学习和接受规范的能力等关系着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效力。因此,就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而言,主权国家应勇于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虽然大国、中等强国以及小国规模不同,但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领域所存在的脆弱性,主权国家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合作。

  但是,在传统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中,以太平洋岛国为代表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功能被严重弱化。太平洋岛国在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所采取的抗疫举措、制定的治理框架,不仅在南太平洋地区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自身卫生基础设施匮乏、国家实力弱小的情况下,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太平洋岛国充分利用了区域内外资源,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它们理应是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梅格·泰勒所言,“新冠肺炎疫情具有跨界性,需要一个整体的治理路径”。目前,以太平洋岛国为代表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数量庞大,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日益提升。分布在加勒比、太平洋、印度洋等地区的全球58个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新型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中的特殊地位理应被重视。

  (三)推动南南合作新发展

  在全球发展过程中,中国不仅为包括太平洋岛国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而且也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术。双方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斐济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钱波在接受斐济智库《太平洋研究》专访时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支持斐济等太平洋岛国的发展。”联合国发展署发布了名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南南合作》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在太平洋岛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不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它们同中国的发展合作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可以在卫生和健康部门能力建设、增加资金支持、强化健康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分享关于传统医学知识四个领域帮助太平洋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健康目标。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融合双方优势,共同推进南南合作新发展。

  二、后疫情时代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在后疫情时代的合作前景广阔,关系稳固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来看,这些挑战大都属于外源性因素。

  (一)美国因素

  自称为全球人道主义领导者的美国,利用帮助太平洋岛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机会,迅速采取行动,以监测、应对和缓解太平洋岛国疫情的方式遏制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医疗援助。2020年3月27日,美国国际发展署宣布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提供120万美元的援助,向其他太平洋岛国提供230万美元的援助。应当注意的是,在美国的援助政策中,声称同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其他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对太平洋岛国地区的疫情防控合作,而这些合作中明显将中国排除在外。

  (二)澳大利亚因素

  针对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帮助,澳大利亚表现出了复杂的心态。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前顾问菲利普·西托维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地区的竞争。中国有机会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展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野心”。在洛伊研究所的帕特·康罗伊看来,中国正通过提供医疗援助,提升在南太平洋地区的软实力,澳大利亚需要在该地区制定完整的抗疫计划。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的约翰·瓦拉诺称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美之间竞争和紧张局势在印太地区进一步加深,并蔓延至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马里斯·佩恩呼吁对病毒的起源、传播路径等进行全球性的调查,这将进一步检验中澳关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各国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在国际社会上打造了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样板,有助于国际社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合作机制的构建。中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实践,进一步弘扬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传递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本文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海洋强省建设专项“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及对山东的启示”(19CHYJ1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蓝色经济通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9FGJB003)以及2018-2019年度聊城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中国与加勒比地区岛国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后)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