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新冠疫情与国际关系”系列学术研讨会之惠园论坛(光明网)

日期: 2020-09-01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新冠疫情与国际关系”系列学术研讨会之“新冠疫情与全球治理”惠园论坛举办

      2020年8月28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新冠疫情与国际关系”系列研讨会之“新冠疫情与全球治理”惠园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协办。

  在全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当下,全球治理问题既重要又复杂,新冠疫情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次论坛紧密围绕“新冠疫情与全球治理”主题,并设置四个分议题单元展开深入研讨。来自中联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近9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与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波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代表承办方致开幕辞。

会议现场

         戴长征指出,这场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灾难席卷全球,在深度和广度上给人类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同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及我校五家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发起新冠疫情与国际关系论坛,紧密围绕“新冠疫情与全球治理”开展深入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联部原副部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讲授于洪君作了题为“抗疫合作应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一个重点领域”的主旨演讲。于洪君认为,新冠疫情不仅是中华民族进入新世纪以来遭遇的最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全球治理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于洪君指出目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远不足以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携手补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短板。中国作为受疫情影响的国家,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并力所能及地向近百个国家提供了物质援助和医疗援助,为全球抗疫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正毅教授作了题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政治逻辑及其挑战”的主旨发言,指出全球治理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议题,需要从政策和理论层面开展跨学科研究,并主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剖析了全球治理的政治逻辑,认为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有两种方案引领全球治理:其一是美国领导的自由世界秩序方案;其二是由非国家行为体、国际组织、市民社会等共同组成的多元的多边主义制度方案。王正毅还分析了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挑战:在全球治理进程中,是应该坚持主权原则还是倡导行为体多元化?全球治理是基于何种规则和理念?全球治理是分问题领域、分层级进行碎片化治理,还是进行跨层级、跨功能的网络化治理?

  随后,论坛进行第一单元关于“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的研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主持。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戴维来副教授指出新冠疫情使全球治理格局呈现碎片化发展态势:大国共识难再现、次全球主义复兴、多边外交受阻。在分析这三种态势的基础上,戴维来认为中等强国在当前全球治理中意义重大,主要扮演牵动者、桥梁者和跟随者角色。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韦进深副教授主要从国际合作的动力与机制视角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并对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的理念创新和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云副教授认为新冠疫情是全球秩序分化整合的超级加速器,在全球治理中,区域为单位的治理结构越来越重要。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汪金国教授主持第二单元关于“新冠疫情下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选择和策略”的研讨。研讨中,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钟振明副教授分析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国的同盟政策变化及中国影响,认为中国需要管控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关系,加强与美国盟国之间的协调,以对冲美国打压中国的压力,避免中美走向全面战略对抗。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汪滨副教授认为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调整对华政策的结果,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两国的分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尚锋博士对越南第二波疫情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中越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刘倩从议程设置、投票表决、目标实现三方面对中国在联合国机构中的外交能力进行分析。

  在第三单元关于“新冠疫情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构建”的研讨中。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曾向红教授从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对“健康丝绸之路”的构建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赵洋副教授从认知共同体视角,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局限性;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李益斌副教授指出,新冠疫情很可能对恐怖主义分子使用化学、生物武器的兴趣起到刺激作用,有必要在全球治理中防范生物恐怖主义。本单元的发言和自由讨论由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

  在第四单元关于“新冠疫情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挑战与机遇”的研讨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赵鸿燕教授分析了全球疫情危机下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挑战与机遇,认为中国需要通过数字公共外交对美讲好中国抗疫的成功故事,通过对外援助和公共卫生外交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吴淑芳副教授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出发,指出中国参全球治理需要重视自身的软实力建设;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董贺博士认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可通过关系路径提升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全球伙伴关系网、推动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本单元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主持。

  闭幕式环节由戴长征院长主持,会议决定下一场系列研讨会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承办,张振江院长代表承办方致辞。

本文转载自光明网—学术频道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