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二十四】《圣徒崇拜:乌兹别克斯坦穆斯林陶工的守护神》

日期: 2019-12-11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文献来源】 Haruka Kikuta, “Venerating the Pir: Patron Saints of Muslim Ceramists in Uzbekistan”, Central Asian Survey, Vol.36, No.2, 2017, pp.195-211.

【作者简介】 菊田春香(Haruka Kikuta),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欧亚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乌兹克斯坦文化人类学研究,包括现代伊斯兰教信仰实践、社会变迁与性别角色变化等问题。

 

研究问题

穆斯林群体中存在广泛的圣徒崇拜现象。学术界主要依赖于文本材料对该现象开展研究,缺少充分的田野调查数据,同时也未对个人与圣徒崇拜现象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梳理。为此,作者探究了圣徒崇拜对乌兹别克斯坦陶工群体的社会意义,并通过对四个核心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圣徒崇拜现象的了解。第一,在当代乌兹别克斯坦社会中,陶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向其守护神表达敬意?第二,陶工群体的“安朱曼”(anjuman)仪式对从事陶艺工作的个体意味着什么?第三,以祷告为例,有人祈祷圣徒的保佑,有人祈祷陶艺大师(masters)的保佑。那么,陶工如何理解陶艺大师和圣徒间的关系?第四,对当代乌兹别克斯坦陶工而言,圣徒崇拜对其有什么样的个人意义?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从2002年春到2004年春,作者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南部的里什顿(Rishton)展开了调研。陶瓷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在陶艺家的聚会上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祷告声——愿圣徒和大师保佑我们,阿门(Pir-ustalar quvvat-madad qilsin, amin)。圣徒是穆斯林陶艺家群体守护人的尊称,早在16世纪,中亚地区已经形成了这种圣徒崇拜,并一直延续至今。因此,作者选择了在此开展田野调查工作。通过深入观察陶艺生产的工作流程,并对100多位陶艺家进行采访,作者得到了一手资料,进而形成了本篇文章。

 

文章框架

文章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作者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工作。第二部分介绍里什顿镇陶瓷业的发展历史和圣徒崇拜形式的演变。第三部分详细梳理了苏联时期,在集体生产和伊斯兰文化受到压制的情况下,陶艺家是如何继续进行圣徒崇拜活动的。第四部分对陶艺家师承关系进行了详细梳理,解释了为什么在当前的祷告中会出现陶艺大师和圣徒同时拥有保护神地位的问题?第五部分解释了在当今的乌兹别克斯坦社会,圣徒崇拜对陶艺家个人的意义。

 

、主要内容

陶工进行圣徒崇拜活动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对于所有陶工来说,其崇拜的圣徒是1371年去世的苏菲派学者阿米尔·库拉尔(Amir Kulor)。19世纪末20世纪初,陶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向圣徒表达敬意。其一是向自称为阿米尔·库拉尔的后人提供名为“纳兹”(nazr)的祭品,即每年从生产的陶器中挑选几件送给库拉尔后人。此外,向库拉尔的后人购买制陶所需的木柴也成为陶工的惯例。其二是举行陶艺家、镇领导、商人、库拉尔后人参加的安朱曼仪式,为从学徒晋升为独立工匠的陶工进行庆祝。随着时代的演变,对圣徒表达敬意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其一,陶工每年参加一次由毛拉主持的仪式,在工作室摆放小册子(risala)以便祈祷。尽管陶工会进行祷告,但不是所有的陶工都清楚这样做具有何种社会意义。其二,安朱曼仪式成为了一个有价值但是非必要的仪式,大多数成员不再是陶艺家、库拉尔后人等,而是陶艺家们的街坊邻居,他们希望通过这种仪式保佑自己的工作顺风顺水。

为什么在祷告时有人祈祷圣徒的保佑,而有人祈祷陶艺大师的保佑?作者认为这是现有的学徒制度造就的。一般来说,圣徒是古兰经中有传奇经历的人物,普通人无论在制陶领域有多大的贡献也不能与圣徒比肩。但是作者发现,现有的师承关系与苏菲主义“穆里德-穆尔西德”(murid-murshid)关系高度一致,而穆里德-穆尔西德关系被认为在祖先崇拜现象的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师承关系中,学徒必须遵守师傅的命令。一方面是要从事各种杂事来获取制陶作坊的工作和伙食。另一方面是要表现出足够的基本素养,使师傅愿意传授其核心技术,进而掌握独立从事陶艺工作的技能和行业规矩。由于师傅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这使得学徒在祷告中祈祷师傅及其家人的身体健康,已表现出对后者的充分尊重。如著名的陶艺家伊布罗西姆·科莫洛夫(Ibrohim Komilov)在制陶技术上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同时其他还培养了多个学徒,深受人们爱戴。2003年科莫洛夫不幸去世,一些陶艺家将其视为圣徒

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社会中,圣徒崇拜有较深的个性化特征。对于一些在经济上获得成功的陶艺家来讲,成为像圣徒那样受人尊敬的大师是一种理想。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圣徒崇拜发挥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他能够从祷告中获得创造的灵感,从先辈的精神中汲取力量,进而在工作中精益求精。

 

 

通过梳理乌兹别克斯坦陶瓷业的社会变迁和圣徒崇拜方式的变化,可以加深对圣徒崇拜现象的理解。作者从师承关系的视角解释了圣徒崇拜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对于陶艺工作的新人来讲,参加工厂里的技能培训很难成为陶艺家,而跟随大师学习是获得成功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陶艺大师为了获得像圣徒那样受人推崇的社会地位,需要努力钻研制陶技艺、培养更多优秀的弟子。此外,圣徒崇拜的个性化特征产生了很多积极的社会影响。在逐步追逐艺术创造性的陶瓷市场中,崇拜不同圣徒的陶艺家有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表达,并创造出有新意的陶瓷作品。最后,作者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由于大量田野调查数据源自2003年,目前很多青年人前往俄罗斯的艺术院校学习制瓷技术,现代大学的教育模式会改变新的一代陶艺家对圣徒的崇拜吗?

校对陈亚州、王术森

审核:曾向红

 

 

标签:
中亚问题
图片新闻
  1. 杨恕教授做关于中亚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
  2. 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发展”研讨会
  3. 汪金国教授参加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2025年年会
  4. 我所研究人员参加赴吉、赴乌研修团成果交流会
  5. 我所研究人员赴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研修活动
  6. 我所研究人员赴吉尔吉斯斯坦开展研究活动
  7. 【学术交流】李捷教授一行应邀参加第四届传播与边疆治理论坛
  8. 【学术交流】曹伟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新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5期(9月29日-10月5日)
  2.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4期(9月22日-9月28日)
  3.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2期 (9月8日-9月14日)
  4.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 】2025年第21期 (9月1日-9月7日)
  5.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20期(8月25日-8月31日)
  6.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9期(8月18日-8月24日)
  7.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8期(8月11日-8月17日)
  8.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7期(8月4日-8月10日)
  9.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6期 (7月28日-8月3日)
  10. 【中亚及周边动态追踪周报】2025年第15期(2025年7月21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