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习与研究中的“四种意识”
曾向红
2020年7月8日上午9:00,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首届“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第十七场学术讲座如期举行。曾向红教授作了题为《国际关系学习与研究中的“四种意识”》的线上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崔嘉佳主持,校内外四百余名师生通过知网直播平台观看了此次讲座。
曾老师本次讲座从四种意识——鉴赏意识、批判意识、问题意识、规范意识入手,总结了在国际关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阅读、思考、提问、写作等习惯的重要。
第一是鉴赏意识。曾老师指出,我们不仅要学会鉴赏专业领域的经典作品,而且也要去寻找那些异彩纷呈的大众读物。老师列举了一系列小说和电影,类比了与我们专业相关的有趣现象,如中国四大名著都与“集体”有关,而西方影视作品则热衷于褒扬个人英雄主义;《猩球崛起2》形象地说明了国际关系中“无政府状态”中国家之间为何会爆发战争的原理,而中国经典《庄子》对无政府状态的诠释却与西方的分析截然不同;《独立日》和《长江七号》之间的比较,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建构主义对无政府状态概念的重构。通过阅读优秀作品,不仅有助于我们捕捉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更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胸襟,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意识。
第二是批判意识。曾老师首先通过介绍国际关系中的四次“大论战”(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回顾了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轨迹。同时,曾老师也指出,作为专业研习者,我们应该具备清醒的批判意识、深刻的反思精神和强烈的创新精神,但也应注意切忌为了批判而批判,通过批判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应当求真求实。
第三是问题意识。曾老师通过列举社会科学家们从器物、制度、理念、世界体系、国际联系等方面对于“李约瑟之谜”的不同解答,强调了问题意识对于研究者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反常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将之提炼为具有研究意义的科学问题。
第四是规范意识。曾老师指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多看多想多写。在进行科研任务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诚实守信、恪守学术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规范意识可通过先模仿、多练习的方法进行培养,而平时勤快做笔记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引注习惯,还有助于规范意识的培养。
随后,曾老师以实例为我们区分了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转引等不同引注方式之间的差异,最后在自由提问环节,曾老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原梦迪
审定:宁 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