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论坛”发言】韦进深: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哈产能合作

日期: 2020-06-02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哈产能合作

韦进深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地区,哈萨克斯坦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国家,自2014年两国总理签署协定以来,中哈产能合作日益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项目之一,对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中哈产能合作基础与进展

   1、政治基础

   2005年,中哈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07年,中哈两国发表《关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2015年9月1日,中哈两国发表《关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宣言》。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双边条约和协议,中哈两国建立了牢固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基础。

   2、制度基础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的对接。2014年11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发表题为《光明大道——通往未来之路》的国情咨文,提出了“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目的在于继续优化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咨文中,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明确指出,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完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同哈国民经济部共同签署中哈政府间《“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为中哈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对接第二阶段“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正处于论证中。

   第二,中哈产能合作定期磋商机制。中哈两国之间建立了产能合作定期磋商机制。包括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部长级的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机制以及联合工作组等,保证了产能合作的快速推进。产能合作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两国总理高度重视,并成为总理定期会晤的重要内容。此外,中国发改委还与哈国投资和发展部建立了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机制,自 2015 年 1月启动首次对话以来,已经累计举行了十七次对话,对产业政策与发展、投资环境、产能合作基金使用、产能合作规划编制、签证便利化、资源担保融资、标准和认证接轨、项目合作清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磋商与交流。除总理间和部长级合作机制外,两国还根据双方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建立了联合工作组,成立了由中国发改委、哈国国民经济部牵头的联合工作组,对合作方式及合作重点领域进行商议,并提供指导意见。

   3、中哈产能合作的进展

   第一 ,中哈产能合作初步显示了两国的比较优势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均有很强优势的产品,且由于两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各自不同,因此两国具有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哈国重工业发达,轻工业相当薄弱。哈国独立后,政府也意识到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实施效果不是那么明显。目前,哈国国民经济中重工业仍然占重要地位,而轻工产业还是

   很薄弱,在世界经济中是缺乏竞争力的。哈国的比较劣势和中国的比较优势之间就可以相互互补,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在哈萨克斯坦很有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鉴于此,开展两国之间经济范围内的广泛合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哈方不足,同时可为中方提供广阔的市场。

   第二,具体项目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哈产能合作开展以来,除战略层面、合作机制方面取得快速进展以外,具体项目合作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第十七对话确认形成新一轮重点项目清单,本轮清单共形成55个项目,总投资金额约276.08亿美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5个 ,项目金额39.57亿美元。

表1  部分已完工中哈产能合作项目情况表

二、新冠疫情对中哈产能合作的影响

   1、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中哈产能合作部分项目陷入困境

   哈萨克斯坦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升级,但疫情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哈萨克斯坦疫情防控有两个阶段,在本国没有出现确诊病例前,哈萨克斯坦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疫情高发国家暂停发放过境签、电子签和旅游签证禁止入境,对已来哈人员进行隔离的措施。3月13日哈国出现输入确诊病例后,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升级,对部分民生商品“限购”,首都努尔苏丹和阿拉木图“封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截至5月27日,哈萨克斯坦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9304例,其中死亡37例,治愈4746例。27日一天内新增确诊病例335例,增长率达3.7%,其中努尔苏丹市与阿拉木图市新增病例数最多,分别达78与77例,东哈州病例增长率最高,达10.6%,卡拉干达州病例增长率居第二位,达6.5%。哈总统托卡耶夫表示,该国已度过疫情高峰,但不排除疫情反弹的可能,地区性的疫情反弹迹象日渐明显。整体来看,哈萨克斯坦目前疫情防控物资短缺,医护人员相关培训不足,疫情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哈萨克斯坦疫情防控措施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中方人员无法及时返岗、需要国内进口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无法及时通关,企业经营成本增加,部分企业订单无法按时履约完成、应收账款不及时引发资金链紧张等。新兴建设在哈施工的项目,因大批人员不能及时返港,三个在哈项目因我国国内疫情影响延期两个月已造成3000万美元经济损失。某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水泥厂项目中方员工大部分来自湖北省,无法按原计划出国返岗,而哈萨克当地员工尚不具备独自承担恢复熟料生产线生产运行的能力,导致复工复产难以实施。另一企业在哈萨克投资风电项目面临因业主方和EPC方工程技术人员、厂家安装调试人员不能按时到位,剩余风机设备等无法入关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并网及后期全容量商运无法按期完成。

   2、部分中哈产能合作项目面临违约、协议失效等巨大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哈产能合作项目因项目延期或无法履行合同而遭遇巨大的违约风险。 如某一项目因项目延期而面临违约。按照合同规定,项目如延期,每天需缴纳巨额违约金,根据合同条款规定,传染病属于不可抗力,虽然我方开具了不可抗力证明,但哈方业主之前回函要求执行海牙认证【1】,由海牙出具证明,但我国目前不是海牙成员国,无法获得相关证明。

   3、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第十八次对话机制延期,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第二阶段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对接受到影响。根据惯例,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每年举行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举行一次。2019年上半年第16次产能与投资合作对话于4月1日在哈召开。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上半年举行的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第十八次对话机制至今未确定具体举办日期。丝绸之路经济带与第二阶段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对接的推进工作也因疫情受到影响。

   总之,中哈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性项目,也是中哈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计划的重要内容。中哈两国有面对疫情影响,应尽快出台应对措施,降低中哈产能合作项目的建设运营成本,为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第二阶段光明之路计划对接奠定坚实基础。

整理:李兴基



【1】海牙认证是一个专门术语,是对原认证签发人进行的二级认证,并在认证书上加盖印章或标签,即加签。海牙认证不是对所需认证文件内容的认证,而是对原认证签发人的二次认证,即认证该签发人是否有资质出具原认证文件。

 

标签:
学术动态
图片新闻
  1.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2.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3. 【开卷有益】陈亚州青年研究员所著《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一书出版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6.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和韦进深副教授应邀参加“第六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前沿论坛”
  7.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李亮博士应邀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
  8.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顺利举办“国际关系研究:热点问题与学术前沿”学术研讨会
推荐内容
  1.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2024年论文发表情况(持续更新中)
  2. 【学术交流】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暨第22届中亚问题学术研讨会举行
  3. 【活动公告】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公告(第1号)
  4.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5.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6.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7.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最近更新
  1. 【学术动态】《中亚研究》征稿启事
  2.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3.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4.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2025年“瓦尔代”中俄论坛
  5. 【会议回顾】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新一体化”研讨会
  6. 中亚跨学科联合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举行
  7. 【年终盘点】2024年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相关工作盘点
  8.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第八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
  9.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应邀参加“全球区域国别学建设的现状与前景”国际会议
  10. 【会议回顾】兰州大学第十六期萃英人文学术沙龙 “网络恐怖主义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坊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