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二十】《中亚的领导人、理念与规范扩散》

日期: 2022-02-25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赵秀琴编译

【文献来源】Assylzat Karabayeva,“Leaders,Ideas,andNormDiffusion in Central Asia andbeyond”,As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ticsVol. 6,No.1,2019,pp. 25-44.

一、研究问题

在地区主义理论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本文通过论证,“后苏联时代”中亚国家首任总统的理念和世界观是如何塑造其国家身份以及内政和外交政策的,来强调中亚国家在欧亚地区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研究背景

1993年,当时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决定统一将该地区称为“中亚”,代替先前“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国家”的说法。于是,中亚这个名称被顺利地纳入了国际公约。20世纪90年代初,中亚国家试图建立共同的经济政策。然而,一体化进程除了将其机构名称从中亚经济联盟(theCentral Asian Union)改为中亚经济共同体(theCentral Asian Economic Community)、后又改为中亚合作组织(theCentralAsianCooperationOrganization)之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该组织在1994至2005年间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EurAsEC)后,最终走向解散。由于缺乏地区成就,中亚地区背上了“病态”不合作的名声,同时“脆弱国家”总是把目光投向地区以外。该地区被描述为“欧亚巴尔干半岛”、“风暴中心”和“混乱易发地”,这是内部因素。而由内而外的路径使该地区从“不和谐之地”、“代表全球地缘政治的异类和无政府的舞台”,转变为“在没有暴力、甚至是没有协议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地共存”。

大多数采用由内而外路径(欧洲中心主义)的文献倾向于对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失败展开更理性的解释,而非观念上的解释。它们强调世袭政权、区域安全、个人崇拜的作用以及各国对地区领导权的竞争。这些研究分析了中亚国家的规范立场,使用由外而内的方法解释了外部行为者(如俄罗斯和中国)建立的地区组织(如独立国家联合体、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如何影响中亚“独裁政权”规范的创建和传播。然而,很少有学者从内部着手分析中亚的规范。本文主要以中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哈萨克斯坦(经济实力和领土面积突出)和乌兹别克斯坦(地区人口大国)为例,探讨主权原则和地区主义规范是如何在中亚地区被采纳并在该地区内外扎根的。该研究采用阿米塔·阿查亚(Amitav Acharya)的规范本土化和辅助性规范来强调地区行为体的重要性,并定义它们在规范传播过程中的理念。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首先,文章认为,约束主权的一体化(sovereignty-constraining integration)和寻求自治的合作(autonomy-seeking cooperation)推动了该地区内外对规范的争论及其形成,这驳斥了欧亚地区主义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产物的观点。本文采用定性和解释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了追踪规范的争论、形成和传播过程,本文参考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发表的演讲、采访、新闻发言、文章和书籍。

其次,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规范扩散的理论原理;第二部分展示了建国领袖所倡导的规范是如何塑造其国家身份,并影响其内外政策制定的;第三部分将欧亚一体化和渐进式、多层次的欧亚地区主义解释为规范本土化和规范辅助性的案例。

四、理论概念

规范本土化和规范辅助性强调,观念、规范和集体历史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些概念有助于理解国际政治如何以及在哪里发生变化,并解释为什么特定的规范在一些地方、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得以发展。

规范本土化被定义为“地区机构对国际规范进行重新解释、表述和框定,其与本地区已有规范结构建立一致性的动态过程”。一个国家的建国领袖或精英群体的理念是认知优先(cognitive priors)的主要来源。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在决定国家行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各国将外国规范本土化,以创造新的、可行的政策工具,在不消除认知优先的情况下追求新的抱负。因此,作为规范倡导者的一种话语行为,本土化包含三个步骤:建构——融合(使外部规范与地区规范和实践对接)——调试(用政策结果对新规范进行实际修改)。

规范辅助性是一个“地区行为体制定规范的过程,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自主权不受更强大的中央行为者的支配、忽视、侵犯或滥用”。规范辅助性可以被用作一种手段,让一个地区领导人抵制一个违反当地元规范(如主权原则)的强大行为体。在规范辅助性中,就像在本土化中一样,地区行为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念和实践调整那些元规范。

五、研究内容

(一)建国领袖所倡导的规范如何塑造国家身份和影响国家内外政策的制定

在哈萨克斯坦,“平等”与“欧亚国家”构成了新独立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特征。在建立身份的过程中,哈萨克斯坦重复了苏联的做法。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一样,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在发展当地哈萨克族的同时,试图将多样化的多民族人口融入哈萨克斯坦。在此之后,哈萨克斯坦吸收不同文明的文化,被确定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国家。欧亚身份影响了哈萨克斯坦的国际行为,“欧亚桥梁”的说法后来被引申为“多元外交政策”概念。哈萨克斯坦作为一个与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全球大国接壤的内陆国家,旨在通过建立和维护有利于其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将其局限性转化为机遇。多元外交政策也被定义为“负责任的外交政策”,在这种政策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在欧亚大陆建立一个“稳定和安全”地带,来为全球体系做出贡献。

在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首位领导人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在当选为总统后,立即将自己定位为追求真正独立的严格而强大的统治者,并宣传营造了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力更生的形象。因此,卡里莫夫谋求不在政治、经济或文化上依赖任何其他国家。自独联体成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一直支持双边主义,拒绝与独联体框架下的超国家机构建立稳定联系。

(二)欧亚一体化和渐进式、多层次的欧亚地区主义

纳扎尔巴耶夫是欧亚一体化项目的创始人,哈萨克斯坦一直是欧亚国家中最支持一体化的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提出的欧洲一体化模式的中亚本土化设想,尽管并未得到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和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的支持,但俄罗斯、中国,甚至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纷纷对欧亚一体化项目表示有兴趣与支持,这促使纳扎尔巴耶夫重新考虑他将欧洲模式本地化的想法(见图1)。

图1、本土化(参考阿查亚,2011年)

纳扎尔巴耶夫知道,有关欧亚联盟的想法需要其南方邻国的参与。因此,他改变了以往急于求成的方法,而是选择渐进的方式,避免过于政治化和排外化,强调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和加强主权的一体化。因此,哈萨克斯坦在考虑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渐进式、多层次的地区一体化设想(见图2)。

图2、辅助性(参考阿查亚,2011年)

结果,虽然欧亚地区主义理念在中亚的本土化进展缓慢,但纳扎尔巴耶夫渐进式、多层次的地区主义设想却得到了区域外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以及中国的认可与支持。

六、结论

中亚领导人的不同理念造就了各国不同的道路、身份与内外政策。通过宣传欧亚地区主义的理念,哈萨克斯坦旨在强化其认知优先:国家平等、欧亚认同和多元外交政策。有人认为,哈萨克斯坦地区主义项目的失败都可能引发其身份分裂和领土分离,破坏政治精英的信仰和策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哈萨克斯坦一贯主张推进与中亚邻国及俄罗斯的一体化。

欧亚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末针对其南方邻国设计的,哈萨克斯坦通过特殊考虑乌兹别克斯坦的认知优先事项——不干涉主权、独立的国家身份以及关于一体化进程的想法,改变了这一设想。因此,产生了欧洲和亚洲地区主义模式的混合形式——欧亚地区主义。

欧洲和亚洲的地区主义思想在欧亚国家中逐渐本土化,并延伸到中国、甚至欧盟。本文认为,渐进式、多层次的欧亚地区主义的思想并非源于俄罗斯,而是源于中亚国家。通过其领导人在地区范围内的规范竞争,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为欧亚地区主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译者简介】

赵秀琴,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校对者简介】

万雪妮,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研究生,本科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0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和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的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本期编译得到北京海纳丝路信息科技研究院的赞助,谨致谢忱。

编译:赵秀琴

校对:万雪妮

审校:孙秀文

   
标签:
专题数据库
图片新闻
  1. 【时事观察】朱永彪教授就阿富汗吸引海外投资情况接收《第一财经》采访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七】“国际经纪人”在“冻结冲突”中的作用:以德涅斯特河左岸为例
  3. 【喜讯】我所曾向红教授荣获“上海合作组织20周年”奖章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三十五】《国之盛观:乌兹别克斯坦的文化与国家认同》
  5.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51期】“长臂管辖权”的法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6. 【本科生“常识” 读书会第29期】论法的精神
  7.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新任驻华大使阿尔济耶夫
  8. 习近平致电祝贺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当选土库曼斯坦总统
推荐内容
  1.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2.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3.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5.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五十四】助力中亚警务改革:欧安组织的局限性
  2.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五十三】毒品贩运会影响恐怖主义吗?——阿富汗毒品与中亚的恐怖主义暴力
  3.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五十二】瓦杰帕伊、辛格与莫迪:总理对印度核战略的影响
  4.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五十一】新大博弈:棋手、利益、战略与中亚
  5.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五十】夹在EEU和欧洲一体化模式之间的亚美尼亚外交政策
  6.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九】索契冬奥会与俄罗斯独特的软实力战略
  7.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八】美国在阿富汗:不适时撤军的后果
  8.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七】2020年“沙-俄石油战”及其潜在冲击
  9.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六】阿塞拜疆的公民身份、国家身份和国家建构
  10. 【中亚书评系列之一百四十五】理解纳卡冲突:国内政治和25年毫无结果的谈判(199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