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举行“笃研读书会”第三十三期活动

日期: 2021-04-20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举行“笃研读书会”第三十三期活动

   

   2021年4月16日晚,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笃研”读书会第三十三期交流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602室举行。来自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的三篇阅读材料分别是:詹妮弗·米岑(Jennifer Mitzen)的《世界政治中的本体安全:国家认同和安全困境》(Jennifer Mitzen,“Ontological Security in World Politics:State Identity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12, No.3, 2006, pp.341-370.)、阿耶·扎拉科尔(Ays¸e Zarakol)的《本体安全与国家对于历史罪行的道歉:土耳其与日本》(Ays¸e Zarakol,“Ontological (In)security and State Denial of Historical Crimes: Turkey and Japa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24, No.1, 2010, pp.3-23.)、卡尔·古斯塔夫森(Karl Gustafsson)的《中日关系中的记忆政治与本体安全》(Karl Gustafsson, “Memory Politics and Ontological Security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sian Studies Review, Vol.38, No.1, 2014, pp.71-86.)。

   首先,本次读书会主持人李嘉伟对三篇文章的作者和主要内容作了简要介绍。《世界政治中的本体安全:国家认同和安全困境》是将本体安全引入国际政治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著作,作者从国际政治学中的安全困境出发,指出本体安全与既有安全困境理论强调的物质性安全存在冲突,即国家为了维持本体安全可能会选择依赖冲突。作者基于吉登斯提出的本体安全概念,将个人对于常规的依赖扩展至国家层次。作者强调:本体安全是一个常量,因此这一概念无法解释变化。同时,作者也强调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行为对本地安全的塑造。基于上述讨论,作者论述了对于国家来说,对物质性安全与本体安全的追求之间存在相冲突的成分。《本体安全与国家对于历史罪行的道歉:土耳其与日本》这篇文章着重强调土耳其和日本拒绝道歉的行为是基于维护自身的本体安全,因为道歉会威胁自身的国家身份。作者尤其强调了两国对于道歉行为的考量同两国与西方的互动密切相关。《中日关系中的记忆政治与本体安全》一文重点强调日本对于中国国内以博物馆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忧虑,日本将中国建构青年的方式视为对自身本体安全的威胁。

   随后,与会同学围绕阅读材料就各自的启发、困惑和思考展开发言。首先,同学们普遍认为《世界政治中的本体安全:国家认同和安全困境》一文虽然略显晦涩,但作者写法老练,理论建构过程存在创新之处,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其次,同学们对自身关于本体安全概念的一些困惑展开讨论,焦点在于本体安全的形成依托是内在的还是外生性的?是自我更重要还是社会互动更重要?该概念的使用边界在哪里?本体安全概念提出的特殊时代背景对该概念的学术价值有何影响?再次,同学们针对文章内容,对土耳其与日本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日本对于历史问题道歉与否的现实考量、中日关系的历史与前景等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最后,曾老师对于同学们的讨论进行了详细回应与总结,曾老师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首先,同学们应该回归读书会的初衷,保证在参加读书会的过程中有所进步和收获。要继续培养自己的鉴赏意识、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同时,曾老师还提醒同学们注意阅读文献的顺序问题。第二,曾老师对于如何写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曾老师认为,一篇好的文章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宜过小,议题不宜太旧,研究问题应该要具备普遍性和前沿性。重在创新,尤其是要视野开阔,知识的储备和嗅觉的敏锐亦必不可少。第三,曾老师针对本次阅读的三篇文章指出,回归概念很重要,本体安全的概念需要界定清晰,而三篇文章中对于该概念的界定缺乏共识。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争论在于本体安全(或本体不安全)的形成是基于内在还是外生性的。这其中需要理清自身的理解与他者的承认之间的关系,强调自我的反思性可以冲击米岑对于“本体安全是常量,不能解释变化”的假定。反思性可以解释变化,而反思性的程度由何决定的问题或许可以从第一与第二意向进行思考。第四,针对承认安全与本体安全之间的关系,曾老师指出本体安全主要通过自我叙事实现。因此,能不能讲一个“好故事”对于本体安全至关重要。第五,曾老师鼓励同学们探索概念创新。要多阅读文献、多做调查,锻炼提炼能力。最后,曾老师对同学们提出希望,鼓励同学们培养学术抱负,做不可替代之学问。

   至此,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撰稿:李嘉伟

审定:任明哲

标签:
学生活动
图片新闻
  1. 【时事观察】《中国日报》(英文版)刊发曹伟博士评论文章
  2. 【学术交流】韦进深副教授参加国际安全高端论坛暨“大国战略竞争与地区安全”学术研讨会
  3. 【转发通知】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入营名单
  4. 【学术交流】焦一强教授、曾向红教授赴沪参加“上海合作组织20年:回眸与前瞻”国际研讨会
  5. 【学术交流】曾向红教授赴京参加学术会议
  6. 【会议回顾】第二届“萃英杯”欧亚研究研究生论坛顺利举行
  7. 【讲座通知】鹿鸣讲堂“正德”系列第三十五讲——魏新责编:《青年学者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与投稿》
  8. 【有恒编译】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简介与投稿说明
推荐内容
  1. 【研究报告】美国“以疆制华”的危机政治阴谋及路径
  2. 2020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3. 2019年中亚研究所论文发表情况
  4. 我所杨恕教授获“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奖章”
  5. 关于举办“中国反分裂理论研讨会”的通知
最近更新
  1.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49期】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成就、挑战与未来深化路径
  2.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48期】霸权国与崛起国的战略行为逻辑
  3.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举行“笃研读书会”第三十五期活动
  4.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47期】国际局势纵横谈
  5. 【本科生“常识”读书会第15期】论政治社会的起源
  6.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46期】国际政治中的话语、行动与传播
  7. 本科生“常识”读书会举行第十三期交流活动
  8. 本科生“常识”读书会举行第十二期交流活动
  9.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举行“笃研读书会”第三十四期活动
  10. 【本科生“纵横”读书会第45期】体系转型背景下的威胁认知与国际安全